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结果测评科学化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等专业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结果,指的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在学生身上的最后体现。教学结果测评,就是对这个最后体现进行标量定性的总鉴定,从中可反映出教学各环节诸因素的联系制约情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人——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在中等专业学校中科学地进行教学结果测评,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措施,而且是学校管理有效的监控手段。
讲究教学结果测评的科学化,就应该在测评的内容和方法上做文章。首先,中专学校受门类、学科、专业以及隶属系统不同的实际制约,无法进行事实上的统一考试,各学科的教学及考核几乎成了任课教师的领地。一般地说,不会出现普通中学那种“一卷定终身”的残酷现象,倒还更容易产生“教师说了算”的局面。其次,中专学校的教材处在大变动中,很多学校在还没有合适的教材之前,大都简单搬用大专教材,以至产生过份侧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将理论转换成能力的倾向,即很少顾及中专的特性。再次,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启动所带来的负效应,直接冲击着中专教育,教学双方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轻教厌学的趋向,再加上各校和各个教师因管理方式、责任心及习惯、水平等的差异,逐步使传统的考试失去原来所应起的作用,“随意分”、“求情分”、“作弊分”似乎成了考试结果的必然成分。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对中专传统考试模式的改革,关键集中在恢复其权威性,保证其客观性,突出其中专性这三个方面。
福建经济学校从恢复考试的权威性入手,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尝试,迈开教学结果测评科学化的第一步。所谓教考分离,即教学者不再作为“考试者”,试卷命题、评改及计算学期成绩等考试工作,都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教学与考试严格分开。这样,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教务部门组织力量按大纲、计划考,形成一根强有力的杠杆,给教学双方施加了压力,教风学风明显好转。经过几年反复实践和总结,我们体会到,教考分离是一项决定育人取向的、以传统考试模式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例如,在对教考分离科目的试卷分析中,先是发现了一些教学环节中的技术和责任问题,通过认真查找原因,抓重点促一般,有效促进并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再是进一步从试卷的信度、效度和难度的把握中,引发了完善规章制度问题,从而产生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引发了考试内容合理性、客观性问题,从而开始了电脑题库辅以人工题库的建设;引发了理论转换为能力问题,从而导致了实践性教学专题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等等。
在教考分离基本成功的基础上,福建经济学校伴着课程结构改革,伴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教学管理改革等专题研究和实践的重大发展,按社会对中专人才的需求,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技能考核制度。早在70年代末,学校就提出了“三手一口”(一手好文章,一手好书法,一手好算盘和良好的口头表达)的基本技能要求。问题在于,除了实施珠算等级鉴定外,其余的没有量化的操作性强的衡量标准。此外,仅这些基本技能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中专特性——既要有合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的技术能力。借1991年至1993年国家教委进行的合格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之机,学校全面辅开了各种技能标量定性的探索。各个教研组围绕各学科的自身特点、教学进展规律、本校具体情况等,做了大量研讨,并先以部分科目做试点,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又牵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
首先是技能项目要求问题。通过实践,已明确订立的有珠算、书法(软硬笔)、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电脑操作、英文打字、外语听说译、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资格证、公关礼仪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要求的订立和试行,学校充实增添了大量相应的场所设施,如新型电脑室、语音室、打字室、多功能舞厅等,从实践性教学的角度极大促进了教学设备的发展。
其次是技能考核方法的多样化。例如,书面考试、口试、实践(实验)报告评审、等级鉴定、过关考核、达标测验、直接实际运用等,使之与相应的学科技能相吻合。
再次是突破了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一头忙的格局,随时可穿插进行考核,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消极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专长。
教考分离解决的是理论知识掌握问题,基本可维护考试的权威性;技能考核解决的是实际动手能力问题,开始体现中专性,并且随着实践发展,客观性可日臻完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考分离和技能考核制度,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要实施好,就要切实解决如下问题。
人的观念问题。教考分离技能考核的施行,不论是教师,还是部分搞教务工作的行政人员,以及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一大批规章制度要研讨、订立、执行、检查、落实、调整或反复,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一个必经过程。从试行一直到逐步走上正轨,着力解决的主要方面,就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即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角度,深刻认识社会需求规律、效益规律、竞争规律以及现代职业教育规律。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结合实施后阶段性成效的现实实际,基本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调动了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顺利地实施这一制度。
中专的格和度的问题。教学结果测评科学化,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技能,都有一个确定的格和度。如理论知识掌握,它可以不饱满,但又必须是系统的,应知应用应会的,与适当的层次区分,该怎样把握,是一个实际问题。再如,技能标量定位,如何能突出中专与大专、中专与技校的差异,而明显表现中专的特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题库建设入手,组织各方面力量,认真分析各学科的知识点分布情况、理清基础、水平和难度的区分度。从大量的校内外调查取证入手,按社会的、实践的要求,以及科学发展和社会形势变化趋向,结合学科技能特征,制订多种形式的考核标准,从而不仅便于操作,而且使学生明确努力目标。
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转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将理论知识转换成能力,还有一个如何有效促成的问题。例如,在经济信息专业班,有一部分人能将各方面的信息,从收集、处理到发出,一般只用一天时间;同班另一部分人则不行,虽然他们也会熟练操作电脑。这就说明,应该努力探讨促成转换的各种训练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筹集建立模拟仿真场所、设施和资料,如财会、信息、公关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科,已开始每学期安排一次综合作业,外经专业也有了“英语一角”的尝试,市场营销专业每年进行试销对路商品销售活动等。同时,安排力量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联系和区别的课题研究。
教学结果测评科学化问题是教育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进一步实现中等专业教育的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