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_段羽亮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_段羽亮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 710400

摘 要:本文依照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略读课文探索学法、粗读课文揣摩修辞、细读课文感悟中心、精读课文培养能力四个方面诠释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能力 策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得放手让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探索学法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要突出学法的指导。比如记叙文的阅读,就要突出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文的教学要突出“事物的特征和说明事物的方法”、议论文的教学要突出“三要素”及“论证方法”,所以对于不同文体,我们就要抓住课文的特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学习方法,自学字词,梳理思路,让学生自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杜甫的《春望》,就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这也许是解读本诗较好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再从语言上去品味诗人如何将这种国伤与家思与个人的情感融在一起,字里行间处处情,让学生品出语言之魅力,感受语言之美,相信这样不少孩子会真正地爱上诗词。

二、粗读课文,圈画好句,揣摩修辞,体会妙用

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自己心目中的事物描绘出来,语言往往讲究形象生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用修辞方法。比如记叙文的用语是富有描绘性的。对表现文章中心极为有力的用语,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师不妨通过描绘性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共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我们要突出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我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就让学生抓住两个比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以及结尾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若,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明白主旨。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清晰起来。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要把课教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心灵。正如著名教育家刘国正指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

三、细读课文,分析结构,抓住重点,感悟中心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读者不是单纯地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结构,我们抓住重点,感悟中心,不能简单地领会字面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深挖文字外的深意,从中体验人生的真谛,领悟做人的道理。如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时,我利用影片与文字的双重效果,使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爱情故事,感受什么是爱情。正当许多同学们为杰克和罗斯之间的真情感叹唏嘘时,有同学对他们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共赴黄泉,“生不同床死同穴”堪称爱情的典范,而罗斯却没有作出相同的选择,这怎么也能称作“生死不渝”的爱情呢?正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王丽告诫我们:“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法,知识迁移,转化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独立阅读一篇文章,领会文章深层含义。学习了写法,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这种方法和知识进行迁移,转化阅读能力,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雪华 甘永祖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2]杨梅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10)。

[3]永河 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3)。

论文作者:段羽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论文_段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