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论文_张第轩

中国人民解放军75840部队 广东广州 510600

摘要:我国地形复杂、不同区域的地势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山区城市非常容易造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出于防灾减灾需求,我国开始对泥石流建立了风险评价制度,以衡量泥石流侵害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本文基于联合国制定的“风险=易损性*危险性÷防灾减灾能力”风险评价模型,对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防灾减灾能力;泥石流;评价方法;初探

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灾害,多发生于地势差别较大的山区,具有成灾迅速、多点发面积发生、难以监测预报、承载后危害严重的鲜明特色,其轻则导致交通停运、工业停产,重则颠覆路轨桥梁,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带来经济的巨大损失。据一项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近3000个县城或同级行政单元中,大约有半数分布有泥石流沟,其分布数目甚至达到8万余条,所覆盖的区域面积甚至接近我国面积的1/2[1]。事实上,泥石流大多不是单独出现,多是伴着地震、洪水、滑坡等灾害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要远远高于单纯一种灾害。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省市必须建立泥石流风险评价体系,根据相关方法来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一、何为泥石流风险

我国人口数量较大,土地资源紧张,山地城市需要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为泥石流进行风险评价的意义便在于实施风险管理服务,为重要工程作出正确选址,以供救灾措施的迅速实行。可以说,基于泥石流风险的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可以基于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管理方式——①风险回避、②风险转移、③风险削减,以此来实现防灾减灾目的。

事实上,从联合国制定的风险评价模型——风险R=f(暴露性E,危险性H,易损性V)=E·H·V可以发现,风险评价由易损性、危险性、防灾减灾能力三方面内容构成,这实际上对应了承灾体、致灾体与灾害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易损性代表泥石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与承灾体的经济、财产、人口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危险性则代表泥石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泥石流的危害机理密切相关;防灾减灾能力则独立于另外两者之外,代表了人类对灾害的应急防范能力,可以为泥石流风险的高低带来一定影响[2]。这三方面内容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均是不可或缺的。若以化学实验来形容,危险性、易损性是发生化学反应的2种反应物,二者缺一则化学反应无法进行,而防灾减灾能力则对反应结果产生抑制或催化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危险性代表泥石流不会发生,没有易损性则即使泥石流发生也只会形成“灾”而不会形成“害”。

图1 泥石流评价体系的各项要素及公式模型图示

二、评价方法

(一)对危险性的评价

危险性为泥石流风险的基础属性,是泥石流风险的评价基础,若要对其评价,必须要掌握评测对象所在区域的泥石流历史灾害活动程度、具体成灾机制以及当地具备的成灾条件,进而通过综合性分析预估灾害的轻重与影响范围的大小。其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两种:前者需要首先搜集人口、经济、工程、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人类活动等要素,随后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建立风险概念模型、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模型、破坏损失评估模型等;后者则对泥石流侵害区域的属性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借助模型给予模糊评价,将评价结果用于国土资源规划与防灾减灾管理[3-4]。一般而言,危险性的评价公式为:

潜在危险度H=历史危险度权重m*历史危险度Hn+潜在危险度权重n*潜在危险度Ht (1)

(二)对易损性的评价

易损性实质上是评估泥石流危害程度的前提条件,直接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挂钩,可分为承灾敏感度、抗灾能力,评估时需了解人口密度、资源价值、工程价值以及环境价值等要素,使用模糊评价法可以评定。其评价公式为:

易损性V=[0.5(财产指标FV1r+人口指标FV2r)] (2)

其中:FV1r=土地资源基价B*土地面积A/3+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15年累及的固定资产投资 (3)

FV2r=(15岁以下+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a+初等教育及以下人口占比b+农业人口占比c)*人口密度D/3。 (4)

(三)对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

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易损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易损性中的抗灾能力要素与防灾减灾能力众的灾害应急能力、人类自身防灾能力非常相似。事实上,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是由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处理、灾后恢复决定的,甚至受灾人是否具有灾害意识、其灾害意识的高低也会对防灾减灾能力带来影响,对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必须遵照城市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因。

事实上,泥石流的防灾减灾能力可以分为以下若干个目标层:监测预报能力,(权重为0.1467);灾害应急能力(权重为0.4854);救援物资储备(权重为0.2933);人类自身具备的防灾能力(权重为0.0746)。具体分化,可继续作出如下划分:①检测预报能力:a.检测水平,权重为0.2;b.群防群策能力,权重为0.2;c.预报预警系统,权重为0.6。②灾害应急能力:a.预案编撰状况,权重为0.3315;b.现场指挥状况,权重为0.1074;c.当地财力,权重为0.1952;d.医疗救助状况,权重为0.1952;e.交通运输状况,权重为0.0633;f.信息处理能力,权重为0.1074。③救援物资储备:a.救灾基金储备,权重为0.2970;b.灾民安置场所,权重为0.1634;c.生命线资源的储备状况,权重为0.3525。④人类自身具备的防灾能力:a.人们的投保意识,权重为0.2;b.公众的防灾意识,权重为0.4;c.老弱病残的占比,权重为0.4。在这些要素中,当地财力可分为政府在救灾方便的财政支出与社会在救灾方面的资金募捐,权重各为0.5;交通运输科分为与城市距离、道路级别以及每千人车拥有量,权重分别为0.3196、0.5584、0.220。对于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需要对上述要素进行相应的判断,并以“1~9标度法”进行量化计算,与上述要素及其权重要求进行比照,以衡量评测区域的具体防灾减灾能力[5]。

以G省T市为例,渭河流域的籍河流经其市内,其一级支沟罗裕沟覆盖该市下属的数十个乡村,在近70年来共发生特大型泥石流共4起,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灾害最轻的一次也有三百余人失去生命。该处交通不便,多为乡村小道,缺少医疗机构,难以及时有效给予医疗救助,且老弱人口较多,人们普遍缺乏防灾意识。对其进行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监测预报能力评分为0.1,灾害应急能力评分为0.3036,救援物资储备评分为0.5,自身防灾能力评分为0.16,分别与前文权重相乘后相加,最终得到0.3206(=0.10.14670.30360.48540.50.29330.160.0746)的防灾减灾能力总分,可见其防灾减灾能力非常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结语:

泥石流的风险评价由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三个要素构成,若要对某一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价,则要对不可分割的三项要素全部进行评价分析,单一的分析无法获得准确结果。本文对泥石流的灾害评估进行初探,阐述了三项要素的评价方法,重点指明了泥石流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以供现实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崔鹏.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05).

[2]韩用顺,崔鹏,刘洪江,等.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2).

[3]孟庆华,孙炜锋,张春山,等.陕西凤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01).

[4]韦方强,胡凯衡,J.L.Lopez.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及其在泥石流减灾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01).

[5]宋超,刘长礼,叶浩.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05).

论文作者:张第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论文_张第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