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介促进转型--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变的中介问题_教育论文

强化中介促进转型--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变的中介问题_教育论文

加强中介,促进转化——略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中介不畅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重要原因

教育理论研究要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理论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已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我们还应看到,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况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认为,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际,解决不了我国教育面临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则认为,并非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际,至少并非所有的教育理论研究都脱离实际,问题在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忽视教育理论的作用,对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学习,也不运用,还在凭经验、凭感觉办教育。这两种不同的看法虽都有点以偏概全,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的状况却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育理论研究没有充分反映教育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现实需要,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难点问题,往往在认识上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实际对策上也显得软弱无力;其二是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难以向教育实践转化,在教育实践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理论成果是相当丰富的,包括被实践所确认的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然而这些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际运用的却不多。

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方的原因造成的。按其成因,我们可将“相互脱节”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造成的相互脱节,即一方面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确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另一方面在教育实际工作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忽视教育理论的倾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在教育界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倾向,前者影响教育理论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后者影响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需求,这就势必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供求上的脱节。另一种类型是由于中介不畅所造成的相互脱节。此种情况并非出于理论脱离实际,或者教育实际工作没有理论需求,而是因为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都没有重视研究与解决中介问题,从而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教育理论的供给与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需求之间,不仅得不到沟通与调节,而且形成某种梗阻现象。在此情况下,也势必导致两者的相互脱节,教育理论难以向教育实践转化。

要有效地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向教育实践转化,在当前应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认识上要克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各自存在的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倾向,提高相互结合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二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际工作者都应增强中介意识,充分认识中介环节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与创设中介系统,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并向教育实践转化。下面重点讨论第后一个问题。

二 中介在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中的作用

中介系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间环节,属事物之间间接联系的范畴。认识中介在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必要明确以下3个问题:

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间接联系

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按其距离的大小和紧密的程度,可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指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间接联系则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通过较多的中介、中间环节而发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联系”。(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2页)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完全不需要中介的联系是没有的。

在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做为认识的成果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直接地自然地发生的。事实上不论是实践向理论的转化,还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都需经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才能完成。所以,理论与实践之间,自然也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属于间接联系的范畴。

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时,忽略两者联系的间接性,乃至将这种间接联系误认为直接联系,并以直接联系的标准来要求间接联系,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简单化。一旦认为理论缺乏操作性或不能直接为实践服务时,便认为是理论脱离了实际。显然,这种认识是不恰当的,因为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是不可能跨越中介环节而一步到位的。

2 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中介具有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根据事物间间接联系的不同情况,中介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一是在事物的横向联系中,中介是处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要素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的环节;其二是在事物的纵向发展过程中,中介表现为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渡形态或中间阶段。对于中介的两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后者,在研究事物的发展时,只注重起始状态与结果(目标)状态,而忽视中间过渡状态的研究。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就存在过渡的形态。同样,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亦存在过渡形态。对过渡形态缺乏研究和预计,必然使发展受阻乃至发展目标落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设计改革与发展时,必须明确3种状态, 即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而言,既可以做为并存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来看待,也可从发展过程的角度将其做为非并存的事物之间的转化来看待。在第一种情况下,传播媒体与中介机构等中介环节,主要起沟通与联络作用,保证使教育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之间的信息交流、供求关系、机构与人员的联系等各个方面的渠道畅通,以建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第二种情况下,中介做为发展过程中的中间形态或中间阶段,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中起过渡作用。这里所说的中间形态或中间阶段,主要是指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对介于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中间过渡状态的研究与实施。中介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和两种作用是相互关联的,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联系与转化所不可缺少的。

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两种转化及其对中介条件的要求

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实践向理论及理论向实践的相互转化,这两种转化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但却存在重大的差别,对中介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实践向理论的转化,其任务是认识世界,所要处理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化的过程为主体—中介—客体,即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中介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以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转化的逻辑方向是个别—特殊—一般。联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条件应是能够帮助主体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求得规律性认识的一切方法、手段、工具的总和。我们强调研究工作中没有方法(包括手段与工具)的突破,就不可能有理论上的突破,正是因为方法是主客体之间的不可缺少的中介条件。

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其任务是改造世界,所要处理的是理论成果与实际运用的关系。转化的过程为理论—中介—实践,即将已有的理论成果通过一定的中介运用于实践,以对客观世界进行正确的有效的改造。这一转化的逻辑方向则是一般—特殊—个别。联接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中介条件则是理论的传播与多层次的中介性的开发研究,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决策研究、工作研究,等等。只有经过一系列逐层递进的中介性的开发研究,理论才能最终达到操作层面,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三 加强中介环节,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

如何加强中介环节的问题,应引起教育理论研究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双方共同解决好这一问题。建立与完善中介环节要从整体上考虑,或者说将其做为中介系统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介的畅通,达到促进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目的。

1 加强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

在教育研究中,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原本就是以其同教育实践的距离来划分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现象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获得对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它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科学解释及发展趋势的预测,而不是提供教育实践的方案。这种科学认识虽然来自于教育实践并为教育实践所必需,然而同教育实践的关系却是间接的。教育理论的应用研究与教育基础理论不同的是,它的任务是将科学认识的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可行的设计思想和方案,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并且在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将应用研究称之为中介性研究。

根据我国的情况,在应用研究中尤其应强调教育决策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以及这两种研究的结合。之所以将上述研究摆在中介性研究的突出地位,是因其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必须以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二是必须面向教育实际并直接进入教育实践领域。因而它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既能促进两者的沟通与结合,又能通过这种结合来推进两者各自的发展。

2 倡导以课题为中介的合作研究与交叉研究

根据课题的性质与实际需要,组织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参加联合课题组进行合作研究,对沟通两支队伍的关系,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很有意义的。在学校中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或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的联合课题组就宏观决策问题所进行的合作研究,均属此种情况。这种具有中介意义的课题组织形式与合作研究是值得提倡的。

所谓交叉研究,是指在教育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中,一方面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选择上各有侧重,以形成各自的主攻方向与特色。另一方面也应注意两者的交叉,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不要拒绝必要的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的,也可从事一些基础研究,这既有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全面素质,也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际上,交叉研究就是沟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中介环节。

3 重视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传播与推广

传播、推广教育研究成果,首先必须解决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面对着大量教育研究的信息,通过批评与评价从中有选择地推广一些确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工作是非常薄弱的。例如,各种教育研究优秀成果的评奖,研究项目的成果鉴定,虽在评价工作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因其缺乏公开的评价,即便是被称之为“国内领先”、“国际水平”的成果,姑且不论评价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其实际价值也鲜为人知。

改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我认为一是应将教育评论做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除教育理论工作者兼做评论工作外,应逐步建立教育评论的专门队伍、专门机构及发表教育评论的阵地。二是教育评论应有褒有贬。对同一成果的不同评论应提倡争鸣,这样既有利于活跃学术空气,于褒贬之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真正优秀的成果得以推广与应用。三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形成宽松的环境。没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的评论;没有宽松的环境,实事求是的评论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与立足之地。

广开教育研究成果传播与推广的渠道,主要是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传媒。传媒包括报刊、图书、电视、广播及计算机网络等,皆是传播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体,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应是教育报刊。要更好地发挥教育报刊的中介作用,我认为有3 个问题须认真解决:①质量问题。我国教育报刊数量多,发表的文章多,但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或不作独立思考盲目“跟风”的文章多,而真正质量高的文章却很少。②活力问题。在我国教育报刊上既缺少对教育研究成果的正面评论,更缺少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决策上不同观点的争论。③面向问题。目前的教育报刊,尤其是教育理论刊物,除了在理论界的圈子里打转以外,关心、阅读与撰稿的教师却很少,而教育理论刊物脱离了广大教师,或对广大教师没有吸引力,报刊的中介作用又从何说起!

二是行政决策。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与推广同行政决策的关系在于:教育研究的成果被决策所吸收,成为决策的依据或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决策的实施过程也就是该成果传播、推广的过程;受到行政部门肯定的教育研究成果,通过决策,采取行政手段传播与推广,在这种情况下,较之于传媒的作用具有更大的效力。

标签:;  ;  

强化中介促进转型--论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变的中介问题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