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对策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协议生效3周年,这也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入世后过渡期。在前过渡期的3年中,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全球化进程大大加速。全球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是国家间、地区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中,欠发达地区成为利益受损者,因此寻求新的发展出路的任务日益紧迫。

在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是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因此,《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以中等职教为重点,并把农村和西部地区作为工作重点。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而言,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依托开发人力资源,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是应对WTO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致力于脱贫致富的良机。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加入WTO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村人才需求分析

加入WTO的前过渡阶段,中国面临的一个形势就是国际制造业加快转型,部分低水平、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国内。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应用性人才将成为我国人才需求的重点。同时,受发达国家“能力本位”用人机制的影响,国内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标准也发生较大转变。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紧俏职业排行榜”上看,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职业已经取得“领跑”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多是一些农业地区,共同的特点是农业比重偏大,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地区承受着发达地区乃至世界知识经济的冲击。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劳动力素质低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更低。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过大。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05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要达到44%、23%和33%。而西部地区目前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1.7%、12.93%和25.37%。届时如果达到全国现有平均水平,即一、二、三产从业人员比例为50∶22.5∶27.5,每年就需转移大约420多万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急需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1.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不明确

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与普通高中教育趋同,或者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上向大学看齐。

2.教学与行业实务工作发展需求相脱节

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实际发展和业务更新的要求,而且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3.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教师绝大部分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欠缺,“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设施、直观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跟不上实务部门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很好地进行业务操作训练,教学效果较差。

从总体上看,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不少地方和学校教育观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因素。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一)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1.培养为“三农”服务和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三农”服务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分化。分工细化是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农业仍处于一种初级分化甚至未分化状态——农业生产是混合在一起的,虽然也有农、林、牧、副、渔的划分,但只是一种根据劳作对象进行的粗略区分,没有像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一样,细分成不同的专门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也该进一步细化。二是促进农民职业化。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促进“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过渡。三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问题最终要靠城镇化和现代化来解决,因此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致力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2.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为重点

当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个严重误区,就是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城镇,而忽视了农村的隐性失业问题。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上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富余劳动力,未来几年内我国农村处于“失业”或“无业”状态的人口将超过2亿。因此,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本领,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分工不完善的情况下,还要注重对学生创业本领的培养。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可以参考国际、国内一些成功经验,如德国“能力本位”、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多循环、终身教育的TAFE模式,美国“社区合作”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以及加拿大模式等。国内的成功经验有苏州工业园区职教模式,哈尔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山东的职业学校、生产性培训中心及生产企业为一体的“三元制”模式等,这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面向市场,构建起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体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在招生对象上实行开放制,即放开学历、年龄、性别;二是在办学时间上,实行全日制、函授制、业余制(定时制)多种形式并举,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如学生和岗前人员可以选择全日制,在岗人员可以选择业余制,距离远的可以选择函授;三是在学制上坚持长期和短期相结合,长期的属于学历教育,短期的属于非学历教育,长期的根据学历要求决定时间长短,短期的则根据课程需要决定时间长短;四是课程设置应当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长班应依据系统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课程,短班的课程则要突出应用性。

(三)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重点,突出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避免简单传授生产经验的做法,使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既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还应针对不同的培养模式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上,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丰富,专业学习与一般社会行为能力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市场和社会快速变化的要求,强调跨学科和跨职业的学习。

具体而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面向需求,开发职业教育新课程计划

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开发务实的课程并有效地实施。一是遵循科学的课程开发程序。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课程除了遵循一般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外,还必须符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在方法上保证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二是与技术、劳动组织和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相协调。课程计划要体现出对该专业所在职业领域(职业群)的技术、劳动组织和就业环境的全面理解。三是面向需求和发展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着重体现理论知识与认知目标、过程与技能目标、后果与影响目标。按照这三类目标,可以设计三种类型的学习内容,即基本常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问题。

2.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制度

实习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方面。首先,建立和实施校内实习的质量保证机制。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实习实训的质量,学校要及时总结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现状和实际需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校内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制度。其次,实施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学校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对企业实习进行规范管理的体制,如与实习企业建立健全合作关系,加强企业实习的计划性,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改革和完善校外实习考核办法等。

3.加强职业指导,突出能力培养

职业指导是指为学生分析特定职业或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向以及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知识结构、个性、兴趣,并帮助学生寻找工作。职业指导的做法不尽相同,但至少应该包括3个方面:一是职业介绍,即介绍职业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二是职业能力诊断,即通过测验、谈话,观察等手段,诊断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等,为学生选择职业提供咨询;三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就业。

(四)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

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教师资缺乏和素质不高的现状,应着重从3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优秀师资的引进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教育与企业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三是加强对现有的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在岗培训。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给学生颁发的毕业证书与社会行业内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脱节的,如要获得会计师、税务师、证券从业人员等职业资格,只有通过社会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才能取得从业上岗证,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不具有同等的效力。因此,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保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行行业与学校的合作,把行业的从业需求与学校的培养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的关键。

标签:;  ;  ;  ;  ;  

新时期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