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研究论文_朱友才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研究论文_朱友才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0461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随着供需结构动态平衡的变化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市场对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强调,作为一种同时强调收益性与公益性、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兴投资模式,PPP模式同时也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新常态下,更多的项目以PPP项目模式建设,建筑企业参与PPP投资已成为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但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PPP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实践

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PP模式最大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有别于过去沿用的政府进行审批工作、项目法人进行造价管理,不仅如此,在正式进入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实际进行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工程造价实现科学合理的管控,不断推动我国的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1 PPP模式下的项目管理特点

1.1项目管理决策和监管难度较大

有别于传统项目施工管理的是,PPP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往往是由政府通过召开会议等方式,成立建设项目领导班子,对拟建项目进行可研分析,并结合项目前期代理机构、咨询机构等进行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结合政府财政等有关部门对PPP项目的审批意见,最终形成完整版的PPP项目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缩短PPP项目的建设周期,项目的立项、可研、勘察设计及相关报建手续一般随着报审过程同步实施,以上工作先于社会资本及项目公司开展。在PPP项目公司成立之后,再将项目设计规划中相关的资料和工作进行移交;此时政府的实施机构角色产生了变化,原则上不再参与项目的具体建设和运营工作,转而开始对项目的建设、运营进行监管。在这个移交的过程中,可能原有资料和工作无法100%的移交到位,如果过程控制不理想或监管失效等等原因都会对PPP项目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1.2PPP模式风险因素更加多变

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PPP项目的实施中一般没有清单、分项报价、信息价以外材料价等资料信息,并且PPP模式实施的工程项目一般为社会基础设施,可参照的项目品质标准较少,项目整体造价不能实现精准的控制,由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资金需要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及时跟进,如果资金供给出现问题,那么就可能造成工程建设进度减缓甚至停止的情况出现。

2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

2.1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科学决策项目

对企业来讲,审慎选择PPP项目至关重要。企业应从降低风险角度出发,及时关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从中择优选择参与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PPP项目执行中防范投资风险的关键环节,必须经过企业风控管理和法律事务部门的评审,必要时可向外部风险管理机构进行专项咨询,或通过内外部专家会审,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准确度和可靠性。严格履行企业重要投资决策程序,把好项目投资源头关口,对于市场需求分析存在缺陷、融资方案未能达成意向、投资效益还可以但现金流较差、风险分析不全面以及重大风险未能有应对策略的项目等,要慎重决策,防止项目上马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2建立完善的PPP风险管控体系

为了降低建筑企业的PPP投资风险,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特别是对投资决策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通盘考虑公司实力、生产经营状况及投资项目情况,有效隔离子项目风险,保证子项目出现变化或者退出时不会影响整体。针对PPP项目特点,建立健全企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过程监督规范、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高效、风险管理任务的分工和流程合理、责任细化、决策层、职能部门及项目基层联系机密、信息传递迅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遵循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

建筑企业在PPP项目风险的分担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项目承担的风险程度与获取的收益相匹配;②由最具有风险控制力的一方控制项目投资风险;③风险承担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上限的工程。在项目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平衡、合理地分担项目风险及风险管控成本,以期实现最优化的PPP模式下的运营及管理效率。一般来讲,PPP项目中市场变动、汇率、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的风险由政府承担,项目的投资管理、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债务偿还、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由社会资本合作方承担,而项目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投资效益、市场环境、资产转移和纠纷的发生等方面的风险由各主体共同承担。

2.4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建筑企业在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必须产融结合,利用对外融资带动自身产业发展。可以优选承接PPP项目,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三方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在合作方式上,由于PPP项目投资额较大、周期长,宜采用SPV公司作为融资主体,以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其他合作方提供信誉担保的形式,保证项目建设和项目初期运营所需资金及较好地与社会资本方隔离项目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可引进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大型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到SPV公司中,共同分担融资风险。

2.5PPP项目收益分配

(1)利益相关者分析

在PPP项目中,基本上每个项目方都是该项目之利益相关者,因其都对项目最终利润的实现十分关注,但某些项目中可能存在对项目没有任何贡献的参与方,即对合作项目目标实现无任何贡献,也不应分配利益的参与方。综合文献分析以及项目案例等,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政府投资人、社会资本、银行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承包商、供应商、运营商、纳税人、消费者等参与方。又基于各参与方对项目的贡献和影响程度可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

(2)收益分配原则

一般性收益分配原则:

(1)合理公平的原则。在进行收益分配时,核心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应当按其资源投入比例、技术投入、分担风险比例、管理运营投入等获得合理利益。

(2)投入与收益相协调原则。项目收益分配应同投入比例、风险负担比例协调。

(3)遵守规定、依法分配。项目运行初始,各方会通过协商以及根据法律规定拟定项目公司的规章制度,合作章程等。另外政府为规范收益分配过程,维护参与方的合法权益,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地方政策。无论是政府法律规章还是公司制度,都应积极遵守。

PPP项目多为公共服务项目,获利性较弱,政府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往往会承担多数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较为困难的风险因素,并在收益分配时适当让利。但也不会任由私营企业获得巨额利润。一般来说,若项目的最终收益低于预期,政府方面会给予私营企业补贴、减免税收或授予优先开发权等利好;若项目最终收益远高于预期,则会采取加强税收等措施。

结束语

总体而言,PPP模式在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后,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PPP实践模式正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中,对于资本市场并不十分完善的中国而言,提升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是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根据地区及PPP项目建设内容的不同,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也不同,如何结合地区及项目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颉晓红.浅谈建筑企业投资PPP项目的风险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7(13):80-81.

[2]辜蜀嘉.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风险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0):289.

[3]张林.试论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J].交通财会,2017(12):4-9.

论文作者:朱友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研究论文_朱友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