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反杜林论》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哲学研究]

摘 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整体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反杜林论》是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反杜林论》是具有整体性的,《反杜林论》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一致的。

关键词:《反杜林论》;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既无法绕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构成部分问题,也无法绕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而《反杜林论》和这两个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杜林论》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构成,也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著作。但同时,《反杜林论》又被有些人认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恩格斯主义”的著作,因而,厘清《反杜林论》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系问题,就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整体性,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理论界一直认为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逐渐出现了他们思想不一致甚或对立的观点,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赞成这种观点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不一致甚至对立的一个证据,就是《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主义”的著作,因为它只体现了恩格斯而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思想,马克思并不知晓这部著作的写作,甚至连读都没有读过《反杜林论》。

事实上,马克思知晓并支持了《反杜林论》的写作。面对杜林日益增加的影响,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表示要彻底批判杜林和杜林主义,马克思立即回信表示支持,“我的意见是这样的:‘我们对待这些先生的态度’只能通过对杜林的彻底批判表现出来……多年来,我们把这看作是次要的工作,没有接受下来……只是在他多次寄来各种无知之徒的信件,使我们注意到那些平庸思想在党内传播的危险性的时候,我们才感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1]15恩格斯告诉马克思,自己“将返回伦敦,那时我立即着手批判这个家伙(指杜林)”。[2]418对于恩格斯为写作《反杜林论》所作的牺牲,马克思大加赞赏,“恩格斯正忙于写他的批判杜林的著作。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牺牲,因为他不得不为此而停写更加重要的著作”(指《自然辩证法》)。[1]194同时马克思充分肯定《反杜林论》的意义,“不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正面阐述中汲取许多东西”。[1]242而恩格斯说,《反杜林论》“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所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完成,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由马克思写的……在各种专业上互相帮助,这早就成了我们的习惯”。[3]347

虽然同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是有一定分工的,恩格斯说:“马克思和我之间有分工,我的任务就是要在定期报刊上,因而特别是要在同敌对见解的斗争中,发表我们的见解,以便让马克思有时间去写作他那部伟大的基本著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必须采用论战的形式,在反对其他种种观点的过程中,来叙述我们的观点。”[3]134

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不一致甚至对立的另一证据,是马克思不认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只承认社会历史辩证法,并不认可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说,马克思在历史本身中发现了辩证法,而恩格斯错把这种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4]268

通过上述两次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的频偏θ和相偏β会受到预估的多普勒规模因子误差的影响,尽管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来减小误差,但是并不能得到最优解.CB-Sync算法通过最小梯度下降算法来预估频偏θ的最优解,由于最小梯度下降算法存在最优解为极小值的情况,所以将两次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频偏θ和相偏β的值作为最小梯度下降算法的初始解,确保得到的最优解是最小值.

《反杜林论》在我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是它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虽然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的是列宁,列宁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文章。但由于《反杜林论》先于列宁的表述,加之《反杜林论》就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编,列宁也说过,《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8]9因而一提起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构成部分,很难不联想到《反杜林论》。在这种情况下,《反杜林论》“三编”具有怎样的关系,在分为“三编”的情况下,《反杜林论》是否还具有整体性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现有材料看,认为马克思只有历史辩证法而没有自然辩证法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不但不反对自然辩证法,而且是认同自然辩证法的。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过,“你从我描述手工业师傅变成——由于单纯的量变——资本家的第三章结尾部分可以看出,我在那里,在正文中引证了黑格尔所发现的单纯量变转为质变的规律,并把它看作在历史上和自然科学上都是同样有效的规律”。[5]312比利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说,“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阐述过的”。[6]304-305“如果马克思反对《反杜林论》等著作中的辩证观的话,那我们应该能够看到这种反对被表现出来。”[7]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未对《反杜林论》中的自然辩证法提出异议的情况下,认为马克思反对自然辩证法是不合理的。

而认为恩格斯只有自然辩证法同样是站不住脚的。仅从《反杜林论》对辩证法的描述看,《反杜林论》中所涉及到的辩证法是一个系统,涉及到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恩格斯明确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484而谈及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恩格斯说,这一规律“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3]484并运用自然界、历史和思维领域的实例说明辩证规律的客观性,说恩格斯只有自然辩证法而没有社会历史辩证法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从马克思对《反杜林论》写作的知晓、支持和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态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杜林论》并不是所谓的只体现恩格斯思想的“恩格斯主义”的著作,而是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2 《反杜林论》是一部具有整体性的著作

《反杜林论》不是专门研究自然辩证法的,但由于《自然辩证法》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和发表,《反杜林论》所表述的自然辩证法,就是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初演(事实上,后来出版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阐述辩证法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从马克思对《反杜林论》及其中的自然哲学、辩证法的态度上,可以窥探出马克思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反杜林论》确实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编,但分为“三编”并不意味着《反杜林论》只是“三编”(或三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汇总,分为“三编”,并不意味着《反杜林论》没有整体性。

为了驳斥杜林观点的同时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反杜林论》采用了驳论和正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哲学”“政治经济学”两编论战意味明显,更多地采用驳论的方法,在反驳杜林的过程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社会主义”编(尤其是“理论”部分)则更多地采用正论的方法,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正论和驳论的关系看,正论是核心,驳论是为正论服务的。恩格斯说,虽然“这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3]344这种内在联系就是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展开的,正是在这场论战中,恩格斯指出“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3]347这也从“社会主义”和“概论”部分独立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可见一斑。无论驳论还是正论,都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服务的。

大学生群体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在高校中推广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地方体育局与当地的文化部门,可在高校内部举办民族体育文化展览会。在这一活动中,各项体育运动的形式与文化内涵都将得到全面的展示。并且高校可通过这一契机,邀请学生成立民间体育社团。并为该社团提供训练场地、教学指导以及赛事组织等配套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民族体育文化将在我国校园内得到更好的传播。教育部门也应当参考其他体育项目,为民族体育特长生制定加分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先要制定考核标准,并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教学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民族体育将在我国校园内得到更高的关注。

对于写作《反杜林论》的原因,恩格斯这样说,“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3]343恰恰相反,《反杜林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且本次美国对我国发起的“301调查”,矛头直指中国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在其《特别“301调查”报告》中,美国认为我国没有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即专利权、商业秘密和著作权等)。美国部分公民依赖其知识产权获得经济报酬,美国认为我国没有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市场保护,并将其定性为强制性技术转让。

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目的,正是为了消除杜林的社会主义在刚合并的德国工人党的影响,在批判杜林社会主义的同时,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反杜林论》之所以分为“三编”,和杜林宣称自己建立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所谓“终极真理”体系是直接相关的,恩格斯说,“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作为一部论战性的著作,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反杜林论》的“三编”应运而生。

岳西在对白叶头猴的研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成长为一个人格独立、极具个性的女强人,不再寻求精神依附,实现了对自我的精神救赎。

电力营销主要指的是在电力市场中,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基础,对电力产品以及相应的服务进行销售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社会满意度的一种营销方式。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会是用到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处理方式,从而进一步确保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电力营销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服务进行科学评估和处理。

《反杜林论》虽然分为“三编”,但“三编”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展开的。“哲学编”是对杜林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驳斥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编”是在批驳杜林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观点的同时对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阐发,“社会主义编”则是“三编”的核心和落脚点。《反杜林论》“三编”用三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思想。马克思说:“《反杜林论》这本书对于正确理解德国社会主义是很重要的。”[1]322列宁则指出,《反杜林论》“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0]42同样反映出了《反杜林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

在谈到某一思想的整体(总体)性问题时,阿尔都塞说过,一定要将该思想同当时历史环境留给思想家或向思想家提出的问题联系起来。某一思想的整体性必然受到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反杜林论》的整体性同样如此。

虽然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构成部分,但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的观点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马克思说过,“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2]231卢卡奇说,“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归根结底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法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科学等等,而只有一门唯一的统一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关于社会(作为总体)发展的科学”。[4]76-77现在,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已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马克思整体性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学说。

3 《反杜林论》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一致的

《反杜林论》“三编”用不同的“语言”阐述同一主题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反杜林论》的整体性。但《反杜林论》的整体性是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所在呢?

《反杜林论》“三编”用不同“语言”阐述同一主题思想: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反杜林论》所具有的整体性。

步凡想要呼救,嘴里却只能发出模糊的声音。他挣扎着挥动手臂,蹬动双脚,想要挣脱对方的桎梏,但以失败告终。作为一个爱看动漫、爱打游戏的标准宅男,运动绝对不是步凡的强项,他那脆弱的运动神经根本撼动不了施暴者半分。尽管他努力挣扎,最终还是像瘦弱的小鸡崽一样,被“霸王龙”和“龙死党”一路拖至博物馆的偏僻角落。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反杜林论》的整体性——“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无产阶级及人类的解放”是怎样的关系?

有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及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一回事,“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恩格斯,主要出自《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发展》,而马克思“‘从来没有使用过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术语’。实际上,据说没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与《反杜林论》有什么关系,他甚至连读都没有读过这部著作”。[7]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宗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看,“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的实质是一致的。

杜林通过《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等著作兜售其“社会主义”观点,并宣称自己建立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所谓“终极真理”体系。杜林的社会主义在刚刚合并的德国工人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民主党的负责人奥·倍倍尔十分欣赏杜林,认为杜林的“基本观点是出色的,我们完全赞同,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宣布,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杜林的最新著作属于经济学领域最近出现的优秀著作之列”。[9]41伯恩施坦也认为,杜林“用来说教的那种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形式很中我的意,尤其是因为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在德国还没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思想和目的提出任何概括性的表述。《宣言》本身仅仅包含一些概括性的论断,这些论断……已不能满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编者注)目前所达到的水平的要求了”。[9]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类(人)的解放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担负着实现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思想,提出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1]15的观点。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标志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491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没有使用科学社会主义一词,而是使用了“现代社会主义”,后来在将《反杜林论》三章编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时,才将科学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反杜林论》二版序言中,恩格斯明确地说,马克思和他所主张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经过足足20年的潜伏期,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越来越迅速地为日益广泛的各界人士所接受”。[3]347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中发表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

《反杜林论》的写作开始于1876年,这时,《共产党宣言》已发表28年,《资本论》第一卷已出版近10年,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观念已深入工人阶级之心。诞生于此条件下的《反杜林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观点,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

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批判过资本主义制度,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但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所谓的“理性”基础之上,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3]732看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因而也就无从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3]732而现实的基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3]740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通过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获得解放的社会。

在谈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时,马克思说,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对欧根·杜林先生关于一般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的回答……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3]689

(3) R6α传感器与Nano30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均能很好地表征岩石破裂演化。但是相比较而言,R6α频带窄,但响应快,能尽可能多地接收到信号,更适合分析时序特征;Nano30频带较宽,在频率上能够尽可能保证声发射信号的完整性,更适合分析频域特征。

所以,《反杜林论》不是只体现了恩格斯的思想,而是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反杜林论》虽然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编,但却是一部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具有整体性的著作,而“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本质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伊·普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7]约翰·斯坦利,恩斯特·齐默曼,李朝晖.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所谓的差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3):8-19.

[8]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研究《反杜林论》的参考史料[M].北京:三联书店,1980.

[10]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Anti-Duhringand the Unity of Marxism

ZHENG Dongfang,YANG Yue

(School of Marxism,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Shaanxi,China)

Abstract: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ty of Marxism,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such further issues as the unity of Marxist content and development.Anti-Duhring is a Marxist work that reflects Marx and Engels’thoughts and its unity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Marxism.

Key words:Anti-Duhring;dialectics;scientific socialism;the unity of Marxism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9)03-0087-04

收稿日期:2019-04-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KS103)。

作者简介:郑冬芳(1964—),女,陕西澄城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反杜林论》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