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调查及分析本院外科干预前与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研究组,并取本院外科2014年7月-2014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参考组。详细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用药恰当率、术后用药时间<24h率、用法用量及药品更换合理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本院外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较干预前更为优秀,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71-02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一般无需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如果出现滥用或不合理用药,除了会明显增大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之外,还常引发耐药菌株,使患者出现二重感染[1],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及身体健康。因此,为了达到我国卫生部整治临床抗菌药物用药的相关要求,本院外科自2015年1月起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及管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干预内容及效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院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研究组,包含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59例;其中疝气手术6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5例,翼状胬肉切除术8例,骨折手术38例,耳内镜手术1例,甲状腺次全切术9例,其它手术11例。并取本院外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接收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当作参考组,包含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63例;其中疝气手术9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28例,翼状胬肉切除术11例,骨折手术34例,甲状腺次全切术5例,其它手术13例。2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登记患者的信息:(1)基本资料: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室;(2)手术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状况、住院时间;(3)抗菌药物用药资料:使用抗菌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使用时间及疗程等。参考我国卫生部颁布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相关的书籍、文献及说明书等资料,综合评估及分析本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状况、药物选择、药物使用时机及疗程的情况。
1.2.2干预方法 医院管理人员组建专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处方点评小组及专家指导小组等,定期检查及监督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状况,尤其是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制定专门的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方案;开展评估医疗质量考核措施,其中又以临床用药为重,由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每月定期进行检查,且把检查结果和临床医师的绩效直接关联,例如:当出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时,出现一项扣0.5分,超过时限每天加扣0.5分;各科室管理人员均签订专门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责任状;按照各科室性质的区别,针对不同科室制定针对性的抗菌药物用药标准,若出现超过上限则与科室的绩效直接关联,每超过上限1.0%则扣除1分;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组织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集体学习卫生部整治临床抗菌药物用药的相关内容,同时组织各科室手术医师进行专门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控制感染知识等相关培训及考核。
1.3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法分析,以频数与百分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P<0.05)代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情况
研究组患者对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如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的常用药,近年来其用药不合理与滥用情况处于逐渐增加趋势,这就造成患者机体及病菌菌株的耐药性不断提高,病菌菌株种类亦在逐渐增多,从而明显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疗效。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许多医院的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居高不下,其中又以Ⅰ类切口手术为重,主要表现为手术预防感染时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依赖[2]。
Ⅰ类切口手术术野处于机体无菌位置,局部无损伤与炎症,也与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等和外界相连的器官没有关联,故往往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只有在出现以下指征时方需用药[3~4]:(1)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范围较大、感染风险高;(2)手术与机体的重要器官相连,一旦出现感染会引发严重后果;(3)需行植入异物类手术者;(4)年龄较大或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研究表明,针对没有以上指征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仅需严格消毒手术部位即可获得良好的抗感染效果[5~7]。因此,合理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8]。本研究中本院外科为了达到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整治要求,自2013年1月起针对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可见,干预后该类患者对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显著更低,用药恰当率、术后用药时间<24h率、用法用量及药品更换合理率显著更高(P<0.05)。
综上所述,本院外科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较干预前更为优秀,显著提高了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隽,田卓平,张少明等.多项举措改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6):422-425.
[2]陶敏,张月笙.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4):269-271,276.
[3]刘文艺,刘学坤,蒋学华等.某院1247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40(9):704-707.
[4]肖二辉,李治晓,康谊等.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伴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5):50-51.
[5]刘亚非,马海英.80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2):180-182.
[6]江广武,许韩波,黄燕洪等.干预前后普宁市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4):521-524.
[7]徐红青,杨燕.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0):1397-1400.
[8]杨思芸,陈杰.药师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干预的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3):57-59,60.?
论文作者:蒋华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药物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预防性论文; 外科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