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南湖区水利局 浙江省 314001
摘要: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吹响了浙江治水行动的新号角。南湖区深入贯彻关于“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河长制”管理为龙头,以项目化推动为抓手,通过水岸同治、以治促转,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系连通;生态改造
一、水域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域基本情况
南湖区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区内河网交错纵横,共有河道2079条,长度1248.22公里,水面积26.42平方公里,水面积率8.30%。有市级河道5条、63.27公里(三店塘、嘉善塘、平湖塘、海盐塘和东环河),水面积3.18平方公里;区级河道9条、125.45公里,水面积2.55平方公里;镇村河道398条、671.95公里、水面积13.03平方公里;河浜1666条、387.55公里,水面积6.35平方公里;湖泊1处,水面积1.31平方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1、水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交通道路建设迅速,对方便居民出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在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填河筑路代替造桥以节约投资对水环境影响弊端越来越显著。。
2、排水通道格局发生变化。建国以来,嘉兴的排水通道为54%的涝水走北排通道,46%的涝水走东排通道。由于太浦河的开挖,阻断了北排通道,上海口门控制导致东排通道排涝能力大大降低。同时,新增的南排工程仅在洪涝期间启用,工程只对干河进行了配套调整,而大量的中小河道未能进行调整,干支不配套,排涝情况有所变化。
3、经济发展加剧水生态恶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偷漏排等因素影响,排污量远远超过河道的纳污能力,水质发黑发臭现象时有发生。
4、河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由于地面沉降,水位相应抬高,区域内河道落差小,断头浜数量多,河道水动力不足,除了市、区级主要河道流量较大外,小河道的水量交换量很小,特别是河浜,由于只有一端通河道,除了汇水和排水以外,几乎没有交换水量。
5、水功能支撑力下降。南湖区地处江南水乡,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息息相关,过去人们依河而居、依河而饮、依河而行、依河而耕,造就了这片区域河网纵横交错。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逐步变成依区(居民小区)而居、依网(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而饮、依路而行、依渠而耕,很多河道失去了引水、供水、交通等功能,人们对这些河道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
二、可行性研究分析
(一)政策、环境方面可行
中央高度重视水系生态改造、水系连通工程,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明确了要加大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力度。水利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河湖水系连通的工作重点。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从水污染防治的政府责任、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污染治理、环境监控和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明确。
(二)技术方面可行
1、规划支撑。修编后的《嘉兴市南湖区水系规划》明确了水系中每条河道的功能,增加了水系微循环,提高区域内小河道净化能力等内容,为水系生态改造提供依据。
2、区域水域占补平衡可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开河道需要的土地面积通过合理规划,可以通过回填部分小河浜来进行平衡。有些断头浜,两侧既无人家,也无灌溉和排水设施,仅仅只有少许水量调蓄功能,河道淤积严重,水面飘浮物多且容易聚集,成为日常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河浜回填利用后,有利于土地联片开发利用,并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岸线减短,对河道管理也带来极大的便利。
3、水生态修复技术为生态改造提供保障。主要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南湖区在部分区域开展试点的水生态修复项目已取得效果明显。
(三)群众支持
1、群众对水环境重要性认识程度提高。随身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地群众对河道水环境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从历史上饮水来自河网、出行靠船只阶段的主动爱护保护水环境,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阶段的不重视水环境,到目前全面步入小康社会阶段对居住环境和水环境改善的渴望,群众向往以前的河水清清,人们对水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
2、群众对水环境改善的愿望迫切。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向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昔日人水相亲的和谐景象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面对黑河、臭河、垃圾河,人们对水环境改善的愿望极其迫切。近年来的河道综合整治深受群众欢迎就是最好的证明。
3、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提高。配合政策处理,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献计献策,改善生活习惯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逐渐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对策建议
南湖区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河道纵横交错,这些河道在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主要功能的转变,原有的河网体系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现有河道水系进行生态改造。在水系生态改造中考虑水系的自然性、多样性、连续性、系统性,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群众满意为原则。
水系生态改造的总体目标为:以优化水系格局和连通状况、合理恢复历史连通为重点,以水系连通工程为抓手,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打通阻断、水系连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增强水体流动性,恢复河道自净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基本实现河网水系主干次合理配套,区块河道微循环通畅,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水资源保障全面提升,“五水共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通过水系连通、河道综合整治、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优化南湖区水系河网结构,改善水环境。
1、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根据《南湖区水系连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以打通河道阻断和工程投资小、效益明显的水系生态改造的连通工程。通过工程实施,增加水系微循环,提高区域内小河道净化能力,为水系生态改造提供依据。
2、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一是推进截污纳管进程,进一步深化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城市老旧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对农村区域分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其次是推进高污行业整治,严把环保准入关,坚持“五个一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3、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水生态系统一般定义为:水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一般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如藻类、水草、岸坡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等四部分组成。无机环境是水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氧气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基础的物质和条件,如水、无机盐、底质(土壤、岩石)、空气、栖息地、气候和水文过程等。无机环境是水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水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实施河道清淤,曝气增氧,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等措施。
四、结论
水系生态改造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水系生态改造重要性的,抓住有利时机,营造良好氛围,乘势而上。将该项事业作为增进人民福祉、打造幸福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为“美丽中国”战略推进做好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显峰,郑延科,方国华,等.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J]. 水资源保护,2017,33(5):170-176.
[2]李东风,谢锋,白福青,等. 临海大田平原河网水系调整影响分析[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6(6):12-15.
论文作者:裘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河道论文; 水系论文; 南湖论文; 河网论文; 水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