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人民医院 山西晋中 0313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027-02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它是µ受体的弱拮抗剂,κ和δ受体的强激动剂。本研究旨在观察地佐辛用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45~65岁,体重50~70kg,术前均未用镇痛类药物。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Ⅰ组(n=30):于术前10min静注地佐辛5mg,术后0.8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2mL/h持续静脉输注镇痛;Ⅱ组(n=30):术中不用任何阿片镇痛药,镇痛方法同Ⅰ组。
1.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滴乳酸林格氏液500ml,常规吸氧,连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取左侧卧位穿刺,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8G硬膜外穿刺针在L2~L3间隙穿刺成功后,经该硬膜外导针置入25G笔尖样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回流畅通后,注入0.5%布比卡因2.5 ml,在30s内注入。注入完毕后退出腰穿针,然后硬膜外向头侧置管3~4cm备用。采用体表针刺法确定麻醉平面,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6~S4水平。术中根据情况硬膜外追加3~5mL 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平面。连续观察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术后3、6、12、24、48h分别以VAS(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为无痛,<3分为镇痛良好,3~4分基本满意,>5分镇痛差)、BCS(舒适度评分:0级:持续疼痛;l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2级: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3级:深呼吸也无痛;4级:咳嗽时也无痛),同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单因素方差检验;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间,术中输液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手术时间(h)术中输液(ml)术中出血(ml)
Ⅰ 30 58.4±8.5 1.8±0.3 1200±50 85±20
Ⅱ 30 58.3±8.6 1.9±0.2 1230±45 90±25
注:组间比较,P>0.05
2.2 术中麻醉情况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平稳,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术毕送病房。
2.3 术后镇痛评估
在术后48h内,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分值逐渐降低,说明两种给药方式均有镇痛效果。但Ⅰ组患者在各时点分值均低于Ⅱ组,说明Ⅰ组镇痛效果更好,见表2。而作为舒适度评估指标的BCS评分,在术后24h内,两组患者的分值随时间推迟逐渐升高,说明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均有效果,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本试验Ⅰ组、Ⅱ组各有恶心、呕吐l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超前镇痛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课题,Kissin等认为,超前镇痛是指任何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从而防止或抑制中枢敏化和(或)外周敏化的治疗,也因此达到抑制或消除手术创伤后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用量的效果[1]。
地佐辛是国内近几年投入市场的镇痛药,属于阿片类镇痛药,但其作用机制不同[2]。阿片类受体分为µ受体、κ受体和δ受体,地佐辛主要激动κ受体,κ受体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3],所以产生脊髓镇痛,镇静和轻度的呼吸抑制。地佐辛对阿片类δ受体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而对µ受体则有轻度的拮抗作用,所以可以起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其呼吸抑制作用则低于吗啡[4];对胃肠道的影响比吗啡弱。
有研究认为:超前镇痛的试验方案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切皮前应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应当足够,能够完全抑制中枢和外周敏化,在切皮时镇痛药物应达到峰效应;在镇痛效果评价期间,超前镇痛所应用的镇痛药物(包括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作用应当已经消失[5]。本研究采用地佐辛(5mg)在术前10min并且用等剂量的地佐辛术后镇痛,来评价地佐辛超前镇痛的疗效。结果显示在术前10min应用地佐辛,可能通过阻止中枢神经冲动诱发的有害刺激,或在感受伤害前先制止中枢神经兴奋性,可降低或消除组织损伤后导致的中枢神经敏感化,起到超前镇痛的作用,所以通过与 Ⅱ组的比较表明,术前10min静注地佐辛用于超前镇痛.术后只需较小量(0.8mg/kg)的地佐辛泵注,就能起到术后使用较大剂量(1mg/kg)泵注用于术后镇痛同样的效果,由于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也少。
总之,对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地佐辛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Kissin I.Preemptive analgesia[J]. Anesthesiology,2000,93(4):1138-1143.
[2]GOLDSTEIN G.Pentazocine[J].Drug Alcohol Depend,1985,14(3):313-323.
[3]Bowdle T A.Adverse effects of opioid agonists.
antagonists inanaesthesia[J].Drug Saf,1998,19(3):173-189.
[4]Ong C K,Lirk P,Seymour R A,et al.The efficacy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a meta analysis[J].Anesth Anal,2005,100(3):757-773.
[5]余守章,许学兵.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新进展[J].广东医学,2007,28(11):1723-1724.
论文作者:沙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受体论文; 术后论文; 超前论文; 阿片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作用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