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英语阅读论文,因素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受到语言和非语言两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将对这两类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即学生对字母、单词、短语、习惯表达法、语法知识等的掌握与应用。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信息是以语言为表达形式的。所以,它必定受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学生语言知识的多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直接影响其阅读能力。它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之根本。例如:
(1)She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not tell lies.她建议我们不要撒谎。
(2)She suggested that we didn't tell lies.她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撒谎。
倘若学生不认识“suggest”这个单词或没有掌握它的用法,那么他就难以准确理解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又如:
Not only was everything they had taken away,but also they were forbidden to leave the spot.
对此句的理解,关键是弄清“taken”一词到底与“had”有关,还是与“was”有关。语法知识和句型分析技能成了正确理解该句的决定性因素。
非语言因素
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有:
不正确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阅读时的心理状态与阅读理解的有效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阅读时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并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不少学生对阅读存在畏惧心理,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者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正确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不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慢读、指字、声读、心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等。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会大幅度地降低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思维的连贯性,严重影响阅读理解。语言习得过程也是一系列习惯的养成过程。
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仍不明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的现象。如:
A:How 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car?
B:Oh,it is a Dead Sea apple.
其中“a Dead Sea apple”来自《圣经》传说死海沿岸出产一种苹果,外表鲜艳可爱,可是吃后满口涩味。后来“a Dead Sea apple”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的东西。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知识,便无法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由上可知,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影响着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
(一)突破词汇关
英语词汇丰富,单词量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能力,教给学生多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多种猜测单词意思的技巧,以减轻记忆负担,提高理解能力。
1.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
在上阅读课时,强化词汇分析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扩大词缀范围,熟练掌握常用的前缀、后缀。这样学生就可运用构词法来确定词义。如:“unimportant”,前缀“un”的意思是“not”;“operation”,后缀“tion”构成该词的抽象名词;“housework”是“house”与“work”两词构成的合成词。这样分析,学生就不难猜出其词义。
2.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
阅读中,学生应注意生词所在的上下文。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逻辑推理,这将有助于猜测生词的词义。如:
The major points of your plan are clear to me,but the details are still hazy.
根据上文的“clear”和“but”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知“hazy”的意思是“not clear”。
3.利用语法知识、标点符号猜测词义。
例如:Jack became an orphan,who had lost both of his parents in the accident.
“orphan”这个词后有逗号,后面是“who”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显然是对“orphan”的具体解释。
(二)突玻语法关
牢固、熟练地掌握好必要的语法知识,可在阅读时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获取所需信息。语法教学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如果只讲语法规则,只练固定搭配,没有整体文字来检验,那么学生的学和用就会脱节,这样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
This room is shared by John and his teacher or Mr White.
后面的问题是:
How many people share the room?
文章原句中出现了“John”、“his teacher”、“Mr White”三个名词,有的同学便会不假思索地填“three”。显然他们的答案是错的。正确答案是“two”。因为连词“or”在这种句法中是“即、也就是”的意思,所以“his teacher”和“Mr White”是同一个人,当然只有两个人“share the room”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语法的各种具体变化,掌握其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克服英语阅读中的语法障碍。
(三)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就是动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带来快乐的活动。真正做到学生“乐读”,学生“为读所乐”。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不正确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四)从阅读技巧入手,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注意训练学生:
1.默读。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避免唇读和声读。
2。科学用眼。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cm左右,且视线要垂直于书本;移动眼球,避免摆动头部;扩大“视距”,按意群阅读。
3.学会预测文章内容,查读特定信息,略读全文了解大意,细读全文或部分内容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五)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背景知识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加强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文化背景知识修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推荐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难易适度,富含文化内涵的英文阅读材料;组织课外阅读比赛、读书讨论会等活动,激励学生课外多阅读,并主动地把课外阅读与提高文化背景知识修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