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4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38例,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改良式体位引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并帮助肺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式体位引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临床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内(外)因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典型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因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治疗ARDS主要是采取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较为一般[2],我院为探究改良式体位引流对ARDS的治疗效果,采取分组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与常规对症治疗措施比较,结果显示其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对本研究的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入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规定奇数号患者为研究组(n=38),偶数号患者为对比组(n=38)。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9~67岁,平均(43.2±10.6)岁,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为22:16;对比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8~69岁,平均(42.7±10.2)岁,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为21:17。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作书面签字知情确认,前述设置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镇静、化痰、吸痰、康安、止咳以及叩背等,并辅以机械通气治疗,将通气模式设置为SIMV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呼吸机具体参数与FiO2[3]。研究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以改良式体位引流,具体实施放下如下:①在患者翻身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接下来进行治疗方式与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后,由护理人员准备好多个枕头、约束带、凝胶头垫以及急救器材等并放置于患者病床旁边;②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对肺下部感染的患者采取头底脚高体位并使胸部旋转60°,令患者侧下肢弯曲并对腰后加垫被褥以进行固定;对肺上部感染的画着采取半卧位并对腰后加垫靠枕,令患者下肢弯曲;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时,主管医师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并指挥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操作;③在患者完成翻身后,对相关引流管道的固定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适当安抚,在患者进行体位引流约10min后对患者进行由上而下、从里及外的叩背,叩击力度与频率通过询问患者进行调整,利用备好的吸痰管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以及血氧饱和度稳定;为预防患者自行拔管,需要对患者双上肢用约束带固定于身体两侧,同时安抚患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以及氧合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作数据分析,t检验并以(±s)表示,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PO2、PCO2以及氧合指数的对比情况如下:①PO2:研究组为(86.2±11.7)mmHg,对比组为(78.3±12.1)mmHg,t=2.893、P=0.005;②PCO2:研究组为(32.8±4.4)mmHg,对比组为(37.8±4.9)mmHg,t=4.680、P=0.000;③氧合指数:研究组为(325.4±41.6)mmHg,对比组为(183.9±30.1)mmHg,t=16.988、P=0.000。两组患者的PO2、PCO2以及氧合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RDS患者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时,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翻身,采取俯卧位机械通气则较为繁琐,并且可能出现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以及监护装置等意外脱落的情况,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4]。而改良式体位引流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感染部位调整体位,从而容易使患者接受并利于机械通气操作的开展,也降低了各种导管或仪器脱落的风险,利于临床治疗与控制感染。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的PO2、PCO2以及氧合指数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表明改良式体位引流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与肺功能恢复,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蒋金萍,张慧娟,陈群, 等.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6):560-562.
[2]邓彩霞,汤展宏,胡军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8,40(10):1216-1218.
[3]单世民,毛毅敏,孙瑜霞.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最佳PEEP水平选择及肺复张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1):32-34,54.
[4]廖亚显,罗艳,余锋尤.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8,29(13):1922-1924.
论文作者:武华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综合征论文; 窘迫论文; 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机械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