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同凡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迎合现代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提升课堂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 可以深度挖掘小学语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光辉, 在引导学生开启延伸阅读的历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1.2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除了具有传授基本语文知识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历程中,要融入教育审美理念,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正确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2.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历程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科特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深刻挖掘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内涵,对于教学活动中的精神积淀、思想主题、价值取向、文化素养进行渗透和传播,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以《桂林山水》的教学活动为例,首先,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会课文的字词、段落、修辞手法等内容,要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秀美壮观进行初步的体悟,还要进一步引发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构建起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基本素养,使他们对于祖国的文化历史古迹进行深度的了解,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知识面等要素出发,对教材内容以及思想特质进行深度的把握,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和认识能力,从教材中挖掘较为简单、形象的内容开启教学历程,使学生初步构建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剪窗花》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看插图、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开启“过春节、贴窗花”的主题活动表演,使学生从感性认知的历程中喜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活动迎合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从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目标出发,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将教学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度提炼,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历程,就要通过人物背景、实例、历史背景的具体讲述,再借助于讲故事、阅读知识讲座等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本文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语文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对于中高年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2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审美意识和素养的培养是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分支。审美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和审美鉴赏观念,对于课文内容中的事件或者是场景进行生动描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审美意识和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顺利践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诸如《渔夫的故事》、《少女闰土》等经典文章,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善于总结和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素材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价值,并且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互动、讨论,使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展开动手动脑工作,使课堂氛围充满生动的意蕴,不断塑造学生完整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履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在《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原野田间,给提供学生和自然深度接触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之后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课本中主题框架、背景知识,在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下,实践证明深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感受到的自然之物付诸于笔端,开启关于自然之物的绘画历程,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分享给别人,以及针对作品展开讨论。这样的课堂模式为语文活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语文课堂妙趣横生,同时又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开阔,实践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结构,促进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奠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践行新课程的标准的内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同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得到全方位发挥。
参考文献
[1]张雨涵.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2016(15)
[2]赵璐瑶.探究如何在小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J].中小学教育,2018(20)
[3]乔宏伟.新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塑造[J].教育周刊,2017(03)
论文作者:康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人文论文; 意识论文; 语文论文; 学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