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状况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实施,将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这需要我国政府制订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战略。这里我们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为这一战略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1982~1991年间,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只有1989~1991 年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出现缓慢增长。1992年以后,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第三产业的增长势头又重新强劲起来。另据统计,1979~1994年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超过了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
从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方面看,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用于第三产业的份额,1990年为30.3%,1993年上升到49%,1994年达55.5%。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也逐年上升,199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19.8%。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1979年增加了近一倍,接近1.3亿人。
从全球范围来考察,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急剧上升。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所创GDP占一国GDP的比重持续上升。美、日、英、法、德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GDP 占本国GDP的比重在43%以上,到1991年,上升到53%以上。 我国到目前为止,这一比重在33%以下,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如印度、巴西、泰国等相比,也低10个百分点以上。与此相应的是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的上升,从1960年到1980年,世界各种类型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别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从14%增到15%;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从23%增到34%;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从31%增至42%;高收入石油出口国从25%增至35%;市场经济工业国从44%增到56%;东欧非市场经济工业国也从28%增到39%。1989年,美、日、 英、 法等发达国家已上升到60%以上。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我国的香港和台湾也增至43%以上。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1989年为18.3%,1995年也仅为24.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反映各种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各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同。在产业结构处于中低级阶段,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二产业。从总体上看,我国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则呈现上升趋势,但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高。1995年,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4%、68.32%、22.94%。 这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轨迹是基本吻合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迈向高级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将越来越强。但是,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仍然偏低,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还是第二产业,这表明,我国仍处在全面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水平处于中低级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根据结构相似性系数来度量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我国1995年的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和产值结构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法国、德国比较接近,与本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接近,与目前国际上低收入国家最为接近。
二、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状况
一般认为,商业饮食业、运输、邮电和仓储业是传统第三产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技术服务业是新兴第三产业。从表1 中可以看到,我国传统第三产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为45.2%,新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在54.8%左右。这样的比重与发展中国家相近。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新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明显超过传统第三产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呈现这种态势。从就业人数构成上看,发达国家在新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也超过了传统第三产业。美、日、法、意、加等发达国家,新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超过30%。美国1993年已达45%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等国也在20%以上,而我国却不到10%。
从第三产业内部的各行业来考察,其发展状况喜忧参半。
1.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形式尚待开拓。
1979年以后,我国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网点迅速增长,1994年批发零售贸易业营业总额10630.3亿元,餐饮业为1104亿元; 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达1496万多个,餐饮业网点249万多个。 二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和外商投资等经济成份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三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化经营、连锁经营、配送经营等经营形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当一部分超级市场功能齐全、设施现代化。
表1 一些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比较(1990年)
合计商业、旅馆运输、仓储
和饭店业 和邮电业
中 国100
25.8
19.4
印 度100
30.8
17.9
泰 国100
48.0
14.0
韩 国100
25.0
15.9
日 本100
21.4
10.7
法 国100
24.29.1
加拿大100
22.69.7
金融保险、不动产社会服务业
和工商服务业 及个人服务业
中 国 25.8 29
印 度 20.530.8
泰 国 18.020.0
韩 国 31.827.3
日 本 28.639.3
法 国 33.333.4
加拿大 33.933.8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但是,目前我国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分散等问题。缺乏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综合商社、连锁商店和物资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1995年,在全国批发零售网点中,私营和个体网点总数为1312万个,占87.7%,而商品销售总额却大大低于国有、集体经济。此外,我国商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仓储业落后。商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1991 年我国商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 16.4%,低于发达国家的25%的水平。在商业流通活动中,各种售前、售后服务,如推销、广告、宣传、咨询、送货上门、寄售、上门检查、维修等还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2.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总量偏小,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到1995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46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为0.97万公里;公路的营运里程为115.7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38.68万公里,中级公路32.22万公里;内河营运里程11.06万公里;民航航线总长112.9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34.82万公里;管道总长1.72万公里。年总计客运量约117.3亿人,货运量约123亿吨。邮电通讯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邮电业务总量1995年为988.85亿元,比1991年增长483.8%; 住宅电话1995年达到2358.4万户,比1991年增长近10倍。新兴的通讯方式:传真、无线寻呼电话、移动电话、特快专递等在近5 年中也呈现迅猛增长;相应地,函件、电报等传统通讯方式的业务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总量仍偏小,经营管理效率不高。我国公路运输不仅里程少,而且技术标准低,混合交通严重。在现有公路中, 高等级公路比例小, 汽车平均行驶速度仅有每小时30公里,单位耗油量比发达国家高一倍。航空运输客运周转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巴西、新加坡、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航空货(邮)运量仅101.1万吨,占全国总货(邮)运量的0.08%。而且, 在经营管理上,我国目前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理等运输方式自成体系,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也不便于规划管理。电话普及率尚不高,1995年为每百人4.66 部, 大大低于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电话普及率(80 %), 也低于1988年全世界平均每百人14部的数字。
3.金融保险业初具规模,但经营管理不规范,效率不高。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家专业银行、保险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保险体系,同时还有相当数目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银行保险业机构1995年达165650个,农村信用社365492个,信用站257367个,就业人数总计295.7万人。国家银行、 农村信用社1995年吸收各项存款61161.8亿元,各项贷款44627.5亿元。证券市场发展迅速,1994年发行各种国内有价证券2086.27亿元。 股票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1993年后,先后在香港、美国等海外证券市场上发行H股和B股。 保险业近几年也有了较大发展, 1995 年, 国内业务承保额26175亿元,是1985年的9.6倍, 国外业务承保额为 46450 亿美元,是1990年的77.5倍。国内业务的保费1995年为453.3亿元, 国外业务的保费65.5亿美元,比1985年均有了成倍的增长。
但目前我国金融保险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1 )金融业总体规模较小,金融法规不健全,金融管理和营运手段还比较落后,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 )金融机构行政式布局与提高效率的总要求不相适应。按中央、省、地(市)、县的行政区划布局金融机构,忽略了我国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银行机构重叠和虚设现象严重,也为行政干预提供了条件。(3)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 到目前为止,我国吸收居民储蓄的基本形式仍然是“存款”,其他金融形式发展还很不够,各项债券所占比重仅占16%左右,股票所占比重尚不足2%,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占15%的水平。(4)银行经营缺乏规范化管理,各类专业银行不承担信贷风险,贷款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4.旅游、科、教、文、卫和咨询、计算机服务以及综合技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但势单力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这些新兴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现在已经把旅游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加快了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队伍培养,使旅游业已形成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行、游、吃、购、娱初步配套的新兴产业体系。1995年底旅游人数逾3亿人次,其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达4638.7万人次。 全国已有涉外饭店3720个,旅游外汇收入总额达87.3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我国的旅游饭店的建设速度和规模超过了同时期的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科、教、文、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国家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财政支出年年递增, 1995 年达1467.06亿元,是1980年的近10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咨询、 计算机服务以及综合技术第三产业等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止1995年末,全国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综合技术和租赁产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价总计143.5亿元,创利润总额21亿元, 分别占全国服务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原价总值的8.9%和利润总额的21.2%。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许多不足。 (1)科教文卫生体系薄弱,不能适应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共教育经费和科研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发达国家的科研开发经费一般占当年本国GDP的2%~3%,而我国1995年只占到0.5%。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很不平衡,大中城市相对发达,而广大农村相对落后。(2)信息、咨询业十分薄弱,目前我国的信息、 咨询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对社会的辐射还不够宽,业务开展不够广,特别是科技、统计、会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咨询第三产业主要面向城市和沿海地区;面向政府的多,面向企业和一般消费者的少。(3)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程度低,对外交往和创汇的能力不强。据统计,全世界一年的旅游创汇收入约20000多亿美元, 我国仅占其中的0.04%。旅游业的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和质量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及国际竞争力状况
我国近十几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1982~1993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从36.04亿美元上升到152.89亿美元,11 年里增长了约4 .24倍;进口从26.65亿美元增加到177.09亿美元,上升了约 6.6 倍。199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经常性项目的比重为16.6%,服务进口占经常项目总支出的比重为17%。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位居第32位。1992年,我国服务出口排名上升至第22位,但数额仍较低,仅相当于排名第一位的美国的1/15。据最新统计,1996 年我国服务出口排名升至第16名,进口列第12位。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但还是相对落后的。
从结构上看,我国绝大部分服务项目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逆差较大。从表2中看到,我国货运支出在1985~1995 年中上升速度快于货运收入上升的速度,逆差也连年增大。这主要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快,而本国的国际运输力不足有关。投资收支差额是所有服务项目中逆差最大的。这主要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的结果。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一直是顺差。旅游支出1995年达36.88 亿美元, 比1985年增长了近10倍,反映我国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出境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旅游收入近10年虽然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全世界旅游收入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过小,这同我国拥有古老的文化、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是不相称的。新兴的服务贸易项目:咨询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服务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等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站稳脚根。而这些项目在当今国际服务贸易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大力发展这些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是我国今后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
表2 我国国际收支服务项目收支表 (亿美元)
1985年
1990年
1993年1994年
经常项目差额 -114.17
119.97
-119.0276.57
服务项目往来差额
14.6325.58-24.20-9.69
货运收入8.6721.63 18.4337.65
货运支出 -12.92
-22.33-54.95
-88.05
港口供应与劳务收入 3.60 2.89 2.45 7.60
港口供应与劳务支出 -3.00
-11.06 -3.45-6.95
旅游收入
12.5022.18 46.8373.23
旅游支出
-3.14-4.70-27.97
-30.36
投资收支差额8.4110.56-12.8210.37
对外承包工程
11.1621.25 51.8960.28
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49 4.31 16.1119.60
承担国外保险业务
承 保 额599 2041834887
保费 2347242318427718
613383
1995年
经常项目差额 16.18
服务项目往来差额
-178.67
货运收入 43.30
货运支出
-130.00
港口供应与劳务收入8.74
港口供应与劳务支出
-7.99
旅游收入 87.30
旅游支出-36.88
投资收支差额
-117.74
对外承包工程 74.84
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 21.88
承担国外保险业务
承 保 额
46450
保费 65451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有关数据计算。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和结构上发展水平不高,但也有一些服务贸易项目已经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1)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从70年代末开始, 我国积极开拓这一领域的国际市场,使我国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业务迅速展开。据有关部门统计,1988年我国签订承包及劳务合同2000个,总金额为14.3亿美元。1979~1988年间,该项服务出口业务以平均每年增长15%的速度发展,协议金额累计达106亿美元(实际执行61亿美元), 其中国外建筑合同约为50亿美元,建筑工程劳务输出11亿美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1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外汇收入约为19.7亿美元,劳务外汇收入3.9亿美元。这些数字说明, 我们的对外工程承包服务已初具规模,可以与外国同行竞争。
(2)远洋运输服务。在我国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中, 远洋运输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我国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靠海运完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远洋运输。我国的远洋运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世界远洋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交通部直属的两大从事远洋运输公司——香港招商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远洋运输能力。香港招商集团,拥有的远洋运输船队各型船舶达320多万载重吨,是香港较大的船东之一。 已开辟集装箱远洋运输航线10余条,年运箱量7万多标准箱,代理货箱量36 万标准箱。与世界200多家船务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承担货物中转和代理, 联运业务通达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个港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拥有各型船舶629艘、1513万载重吨,占全国150多家海运企业船舶总数的76.3%,船舶总吨位居世界第8位。该集团公司近10 年来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已有集装箱运输船舶83艘、150万载重吨、7.9万国际标准箱位,拥有自有箱和租箱26万只,居世界第4位。 公司的船舶已航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港口。
(3)卫星发射服务。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承接卫星发射服务, 成为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具有向国外提供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国家之一。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是我国经营对外发射服务的唯一机构,负责发射服务的市场开发、合同谈判、签署和执行。公司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精良的科研生产设备、优秀的科技人才。到1988年,长城公司已用我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了25颗卫星。1990年承接的“亚星一号”,1992年承接两颗“澳星”及搭载的“瑞星”的商业发射服务均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发射服务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卫星运载工具技术比较成熟,发射成功率较高,提供发射服务的价格亦比较合理,已成为美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的强大竞争对手。
但是,从我国服务出口整体状况看,我国服务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其技术含量低,高技术的服务出口数量很小。输出的服务人员主要是从事如建筑、渔业等体力劳动或低技术劳动,而且服务出口国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些服务出口目前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日益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