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减轻学业负担分析报告论文_刘登秀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减轻学业负担分析报告论文_刘登秀

刘登秀 贵州省福泉市马场坪小堡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39-02

一、课题的提出

2017年7月,我们开始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的课题探索,调查了学生课业的现状,分析了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成因,发现作业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作业在量的方面比较严格,但在“质”的方面有待提高,体现在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等面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决定从改革实践性作业设计入手,进行减负提质的实践与探索,倡导的小学作业设计改革,进行实践性作业的探索,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的目标:

1、建构合乎现代教育教学要求的,顺应新课程标准思路的课内外作业结合的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内打基础,课外谋发展,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

2、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认知天地,深入生活,开展体验活动,利用分布在每一个角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探索、发现。

3、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让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与操作、参观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性。

二、探究了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模式。

1、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模式。

(1)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的目标。

创新作业设计目的要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作业练习中解放出来,变成作业的主人,切实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课堂文本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切实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的形式。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多种形式作为实验的尝试,关于开发视听能力的作业设计,关于锻炼实践能力的作业设计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生存的能力,还学生以自由畅想的空间。

(3)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的流程。

整体把握教材,按需分类,教材的安排更有它独特的规律,对整册教材进行包含教师个性的宏观上的把握,教材经整体分类已经具有了各自的特点,需要将范围再度缩小,使得整个学习过程能以点带面、有合有分,鼓励学生参与设计,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还要以多种形式予以肯定,,让学生的每一天都能充满兴趣地、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成功。

三、探索了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评价。

1、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评价的内容。

(1)学生参与小语作业的态度: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的行为表现出来,认真参加作业活动,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

(2)学生在小语作业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进行评价,主动与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小组或班级的学习作出的贡献等。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评价学生在作业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显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对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查阅资料、实施实地观察、运用工具等方面的运用水平,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创新与情趣的小语作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有趣创新的作业设计评价的策略。

(1)针对个体评价向针对合作小组评价转变:在作业设计中有学生合作完成的,评价时既要针对个别学生,针对合作小组,对作业中表现的情感、态度论述。

(2)由关注结论向关注过程转变:学生程所付出的创造、毅力是极其珍贵的,把赞许的目光仅投向少数的成功学生时,也许同时在扼杀一颗颗创新的幼苗,教育是一种发现,对于那些实验、调查的作业,决不忽视其实在的过程。

(3)由纠错型评价向欣赏型评价转变:在纠错型的评价中,学生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缺陷,让孩子长久地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决不是对生命尊重的方式。

(4)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因而评价时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习惯等,都应及时反馈,而不应仅停留在练习答案这一单一的角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结合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识和热爱,还可以丰富作文题材。

2、操作性作业——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探究意识。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结,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课题组教师常设计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3、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积累、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4、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6、查阅性作业——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五、课题组的效益。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转变。

实践性作业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教育教学为人才发展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优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育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2、切实减轻了师生由作业带来的过重的负担。

(1)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减轻了。

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在改革了作业形式与内容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9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教师摆正了作业的位置,作业已不再扮演提质工具的角色,学生完全有了充裕的时间完成作业、设计作业。

(2)家长的支持率明显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认为学生作业的改革有必要的占50%,很有必要的占37%,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从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较难掌握,老师需给予建议和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学生也便于把握,学生家长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业改革在操作过程中尚需完善和改进之处,这与我们尝试改革以来暴露的一些问题相一致。

3、在实践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

学生没有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就有了比较宽裕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譬如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参加社会活动,投入了自己喜爱的活动:弹琴、书法、绘画、创作…很多学生闲暇时间就创作了大量的动画,甚至以前根本无人问津的航模也吸引了大批学生,一时间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特长生。

六、思考:学校发展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把握,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偏差,使得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无序,强调教学过程忽略教学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从而导致了教师和学生背负的包袱越来越重,而教学质量却日趋下降,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内化观念,体验价值的以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活动的效益。

基金项目: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035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刘登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减轻学业负担分析报告论文_刘登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