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燕飞[1]2016年在《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典型简易路面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公路网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我国对低等级公路的建设日益重视,各省市也开始建立适用于当地低等级道路的路面典型结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目前我国路面设计规范大多针对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对低交通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没有明确的指导,而且各个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也使得规范难以统一。在路面结构探索后,对于施工工艺,一些地方公路因为施工技术缺乏,施工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致使许多农村公路在投入使用初期就出现了结构破坏和功能破坏,加上后期养护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对,对道路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建设成本。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相比于其他省市,最大特点是高海拔高寒区存在和紫外线非常强烈。前者对道路建设的影响是可能存在多年冻土区,造成路面基层冻融,面层裂缝,后者紫外线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几乎和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一致甚至接近。加上交通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具体特殊性,对西藏农村低等级路面的典型简易结构必须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病害调查,针对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划分了交通等级、土基等级,并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面层与基层材料使用条件,推荐了路面面层与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基于结构层设计参数的受力敏感性分析,最后以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土基回弹模量为变量,推荐了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形式。其成果对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士宾[2]2002年在《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已成为农村公路的主要结构类型。但是由于半刚性路面设计还没有成熟经验及设计人员的随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其结果是,一些路面设计的过于保守,造成较大的材料和资金浪废,而另一些路面则相反,由于结构设计不合适或半刚性材料层厚度不足而产生过早破坏,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我国低等级公路半刚性路面结构设计现状和发展都迫切需要有较切合实际的典型结构或称标准结构供设计人员选用,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通过本文研究,总体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天津市低等级公路的合理科学的路面典型结构形式,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本文首先从土基回弹模量E_o、累积标准轴次N_e出发,探讨了这两个影响路面结构厚度的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及等级合理划分的方法。在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时,着重讨论了属性数学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方法及其适用性,并运用此模型对所调查路段进行了评价。与此同时,通过室内调查和试验,推荐了天津市低等级公路道路材料的设计参数。随后,对低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形式及厚度进行了试算,并结合现有路面结构的设计经验,通过优化,最终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天津市低等级公路的路面典型结构图式,并编制了应用程序,便于设计人员应用。
刘义高, 吕松涛[3]2016年在《高寒低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针对高寒地区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对已运营多年的高寒区域公路项目性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考虑温度场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了路面面层厚度变化与面-基层之间接触联结状态对路面结构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工程实践的改进提出了建议.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薄面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能较好地满足高寒地区低等级公路整体结构要求,但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陈飞跃[4]2005年在《低等级公路轴载换算与基层材料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针对低等级公路交通量及交通轴载与路面结构的特殊情况,有必要对低等级公路的轴载换算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价相应交通轴载对相应路面结构的作用。另外,对于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应着眼于在满足一定路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造价水平。利用建筑废料——碎砖来作为基层混合料的骨料,是一种替代碎石的可行方法。碎砖骨料具有吸水性较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较小的坚硬性。因而,要采用适当方法稳定,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控制收缩变形。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轴载换算基本理论,结合交通轴载调查分析,分析轴载对于路面结构控制指标的影响效应,进行回归分析与总结,得出较合理的轴载换算系数和换算公式,来指导路面结构设计,并通过计算路面厚度来验证本文轴载换算公式的合理性。对于碎砖骨料,用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稳定,从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角度出发,研究碎砖骨料修筑低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可能性,并对其稳定规律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规范的修改和补充提供参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二章基于低等级公路交通轴载调查分析和现有路面状况调查结果,运用轴载换算基本理论,回归分析轴载对于路面结构设计控制指标的影响效应,得到合理的轴载换算指数和公式。并与现有规范的轴载换算指数和公式(仅适用于二级以上公路)进行比较分析。第叁章研究了稳定碎砖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以不同的结合料种类和用量设计出不同的材料组合,探讨影响稳定材料强度的因素,并与稳定碎石的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回归,分析了两种强度及两种模量的相关关系。第四章研究了稳定碎砖基层材料的变形性能,得到干缩规律和温缩规律,为工程中优选稳定碎砖方案提供依据。第五章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提出低等级公路的路面典型结构对路面基层的要求,分析了路面基层设计参数和本身裂缝对整个路面结构的影响。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必要性。
李维平[5]2006年在《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文中提出结合低等级公路的使用要求,以规范为依据,对路面设计方案进行综合优选,对调查路段的路面使用现状进行合理性评价,对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进行优化,对优化方案的可靠性验证,并通过土基承载力试验,确定重型击实标准下土基回弹模量E0取值,并确定路面典型结构的土基强度取值。
曾俊标, 袁万杰[6]2012年在《早期修建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大修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早期修建的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情况和使用状况,在充分考虑利用旧路路面结构剩余强度、降低大修工程建安费和保证路面使用寿命等的技术思路上,提出了路面结构大修设计方案、水稳层顶面弯沉控制标准。
马赞[7]2015年在《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公路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仍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公路改扩建时期,在高等级路的改扩建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低等级公路改扩建方面经验不足,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主要以新建为主,对原有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山区低等级公路的改造升级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分析山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经济特点,然后调查分析山区低等级公路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的原因、升级改造的形式及升级改造适用的技术标准,提出升级改造的基本原则,依托贵州省道S205福泉高楼至龙山段升级改造项目,在充分考虑了路线所经过地区路网规划、公路现状、乡镇规划等因素、地方经济、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对公路设计的路线、路线方案比选、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的改造升级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系统的总结,得到的方法可为其他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所用。最后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要求用运行速度进行检查的相关规定,系统总结低等级道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运用预测模型计算出了路线各个分段的运行速度,采用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对依托工程的推荐方案路线进行了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和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一致性评价,找出路线设计不足的地方,针对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来完善原有设计。本文通过依托工程贵州省道S205福泉高楼至龙山段项目对低等级公路的升级改造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低等级道路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对原有道路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利用运行速度评价的方法对路线进行评价,针对设计不合理的路段进行改进,确保行车安全,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林立[8]2012年在《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线形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云南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为背景对公路线形指标展开研究。与新建公路不同,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实现的主要途径为拓宽、局部路段平纵线形调整,因此,如何合理应用平纵指标,使行车安全得到保障,又使建设费用和对环境的破坏得到有效控制,是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面临的突出技术难题。针对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特点,分析公路线形指标对公路交通安全、环境影响和公路建设经济费用等叁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局部路段平纵指标为对象,以安全、环境、建设费用为约束,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叁级指标共7个评价因子的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其中以交通安全层、环境影响层、经济技术层叁个层面为二级指标层,叁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下选择的影响评价因子组成的。同时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将道路线形指标评价中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在建立评价指标权重集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体现指标重要性程度及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程度。通过分析云南公路建设发展现状及云南公路建设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际选取23个典型路段,并对这些路段采用接近规范极限值指标以及超规范极限值指标进行重新设计,利用山区公路线形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这23个路段在采用不同线形指标时在交通安全、环境影响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对评价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中,应谨慎采用接近规范极限值的指标,对于超规范值的指标应该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审查采用该指标的可行性;在回头曲线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超规范指标的采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基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上,酌情考虑;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长大下坡路段应该谨慎采用接近规范极限值的指标;坡长较短的路段,坡度在接近规范极限值或者超规范极限值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接近规范极限指标值或者采用超规范指标值。
洪媛媛[9]2017年在《基于多维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的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文中提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始终是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现有交通安全研究多针对城市道路或高等级公路展开,对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本文选取里程长、事故多、交通安全水平提升缓慢的低等级公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统计方法分析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用关联规则分析法挖掘多维多层事故数据间的潜在规律,剖析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成因,进而提出事故预防对策,以切实改善我国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关联规则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种,研究从数据结构、衡量指标、主观约束等角度对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优化,实现了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多维多层挖掘,具体的挖掘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多维数据模型构建、算法挖掘、规则解读和应用等6个步骤。论文详细介绍了数据挖掘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方法,并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境内的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展开案例应用分析。研究在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的Analysis Server组件中,构建多维多层的数据模型(3层26维),修正算法参数,约束数据挖掘,最终以案例事故特征分析结果和关联规则挖掘成果,归纳总结出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的规律特征以及7个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属性组合,并从提升交通安全性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刘晨[10]2014年在《基于Carsim仿真软件的公路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比例较大。现行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如运行速度法和事故率法均存在诸多问题。利用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道路安全评价能够弥补以上方法的一些不足,对提高道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定位在低等级公路,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获取小汽车在仿真道路上的仿真运行参数,从而筛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设置了车体、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参数等,建立典型车辆仿真模型。基于公路线形设计数据,建立了公路仿真模型。合理确定了驾驶员操纵模式,建立了驾驶员仿真模型。筛选了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仿真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改善措施。论文的研究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可以用于低等级公路安全评价中,对于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改善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典型简易路面结构研究[D]. 仲燕飞. 重庆交通大学. 2016
[2]. 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 马士宾. 河北工业大学. 2002
[3]. 高寒低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影响分析[J]. 刘义高, 吕松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
[4]. 低等级公路轴载换算与基层材料性能研究[D]. 陈飞跃. 东南大学. 2005
[5]. 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J]. 李维平. 科学之友(学术版). 2006
[6]. 早期修建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大修设计技术研究[J]. 曾俊标, 袁万杰. 公路工程. 2012
[7]. 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技术研究[D]. 马赞. 长安大学. 2015
[8]. 山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线形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D]. 林立. 重庆交通大学. 2012
[9]. 基于多维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的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D]. 洪媛媛. 东南大学. 2017
[10]. 基于Carsim仿真软件的公路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 刘晨. 长安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