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岭农场学校 周 凌
信息技术课走进中学课堂二十余年,从最初的简单知识到现在的系统教授,涵盖办公自动化系列、软硬件系列、多媒体系列、网络系列等知识。可以说学生能够学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精,但本质仍是更多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知识层面,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单薄。而互联网普及又几乎颠覆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的便捷、透明、低成本和无限的可能性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各种严肃新闻、娱乐消息、经济动态等等大量的信息流每天在互联网上传播。
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师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理智使用新技术,在新时代时把握正确方向不迷失,有效将负面影响置于可控范围内。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十几年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告诉我,新时代学生的品质培养更加重要,虽然信息技术课不是大众眼中的主要学科,但是它却以其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优势。
一、养成良好习惯,爱护公物
好的习惯源泉于从小的教育与长期的坚持,要从小处、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叮嘱学生要规范使用公共计算机,严格遵循计算机教室的各项制度。我为每一台计算机编号,给每个学生也编一个同样的号,学生上课对号入座,把计算机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养成正确开机、关机的好习惯,禁止随便直接断电性关机,防止文件丢失并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教育学生维护计算机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是公共学习设备,每台机器都有不同的人使用,就有可能带有很多病菌。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洗手,禁止在向微机室内带零食,禁止吃零食,防止食物渣掉进键盘的小缝隙里无法清理,破坏键盘的灵活性;不用力的敲打鼠标和键盘。机房里铺有防静电地板,要求学生来上课的时候都穿好脚套,目的在于防止把鞋底的沙子带到机房,弄脏地面,也保护防静电地板不受破坏。都说家庭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很多做法都是模仿老师,老师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所以教师要求学生的各项作法与规则,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做好,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爱护公物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明辨是非,满载正能量
教材承载知识,同时也承载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里隐含的德育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德育内容渗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用Flash软件制作引导层动画这节课,原方案是一个小丑以不同的轨迹跳动。我想,能不能将这个知识点构建于一个彰显道德的故事之上呢?于是我将原教材素材进行了改编。我以当时宝泉岭管理局正在进行的“文明宝泉”作为切入点,创设这样的情境:在尚志公园里散步的一只小狗,它看到干净的广场上有一处垃圾,于是它马上跑过去,捡起来通过走不同的路径,将垃圾扔进了垃圾箱。通过这样的改编,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仍然是制作出按规定路径行走的对象,但是小狗的行为也是无声地对学生们发出的倡议,爱护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信息技术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教引领学生恰当使用网络,避开网海中暗礁与陷阱。在学习关于互联网部分的课程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对每句话做深入分析,并以网络上真实的案例给学生讲解在哪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例如网络上的病毒造成的破坏性、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和给别人及家庭带来的后果、过度上网引发的血案等,教育学以事实的影响来约束自己的在上网时的行为,争取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好学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公约,文明上网不粗口,讲究礼貌帮助人,不浏览反动、不健康网站,不散播病毒,不对别人恶作剧、不窃取别人成果;学会自我保护,谨防受骗。建议学生正确应用网络,比如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利用即时软件与好友及家人进行网络沟通、使用“E妹儿”收发邮件、少玩或不玩游戏、下载网上有用的网页及图片等素材,帮助学生规范应用网络行为,每天以满满的正能量迎接每一天!
三、团结就是力量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另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特别注重合作,团队精神无处不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男女同组,强弱搭配。课堂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以若干任务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员之间通过参阅教材,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参与讨论,互帮互学,至小组每位同学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在他们相互探讨,分配分支任务,共同完成的过程中,建立了和谐的合作关系,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体验团队的力量、成功的喜悦和互助的快乐。
在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储备进行多种创作,如鼠绘、电子报刊、海报、动画、制作电子相册、搭建机器人等。创作过程就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全方位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想象、培养创新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很有优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进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论文作者:周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网络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计算机论文; 教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