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儿童道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儿童道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幼儿德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视野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育,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德育主要是道德与心理教育,其目标要求他们品德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必须是奠基性、养成性和发展性的,德育内容、方法的选择与取舍切忌整齐划一和成人化。笔者认为,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幼儿德育应着重三方面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公民意识培养,注重基础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实质是一种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上具有社会性、基础性和养成性的特点。

公民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共同的社会规范和普及性的要求,应该毫无例外地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公民教育的基础性强调的是它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规范是最基础的、必不可少的、奠基性的要求和内容。

公民教育的养成性则主要指公民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品格形成的过程,须经知行合一、习以为常的练习和实践逐步养成,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公民教育的社会性、基础性、养成性,要求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从品格素质形成发展的意义上说,公民教育的这些特点与幼儿品格素质发展的奠基性、养成性和发展性是相一致的。实践和研究也表明,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导致知行脱节或知行不一的后果。

现代公民教育,从内容体系看,主要由公民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内容组成,各方面的内容均包含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习惯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在公民素质的形成和培养中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公民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公民意识的基础,而公民意识的提高又促进公民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总体上说,公民教育的内容是基础性的、养成性的,如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德方面的行为规范;纪律和法律教育的内容也是公共性、基础性的,是作为一个公民最起码的和必不可少的行为要求。从小进行基础文明行为习惯和公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有助公民素质的形成、提高。

近年来不少小学和幼儿园在儿童公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广东省公安厅幼儿园进行的“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实验,从养成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入手,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效果十分显著。(注:广东省公安厅幼儿园课题组:《建立安全教育特色,培养幼儿品德素质》,1998年9月)由此可见,基础行为习惯培养应从幼儿开始抓起,应从小养成儿童的各种道德行为习惯,为其品格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心理教育,注重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儿童心理教育,指根据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各种心理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儿童个体心理健康和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注:莫雷等:《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1页)

根据我们对广州市幼儿的调查研究,当前幼儿心理素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2)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的能力较弱;(3)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4)自我中心,一切以自己为重、为先,不懂关心、体贴和体谅别人,同情心不强;(5)具有孤独、自卑、怯懦等性格特点的儿童较多。

据此,我们认为,以维护幼儿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幼儿心理教育,应注重如下几方面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一)进行EQ教育,培养幼儿的情绪智能

情绪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人理智地、适当地感受、表现、调控、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情绪智能是一种人际智能、社会智能。情绪智能高的人容易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和成功的人生。情绪智能的高低常以EQ(情绪智商)来表示,因而情绪智能常简称EQ。

EQ是一种心理结构,(注:李季等:《智慧:内在财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219页)一般由八种要素构成。这八种要素分别是:情绪体验与识别能力,情绪激励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情绪动机与意识状态,情绪展现与表达能力,情绪沟通能力,情绪感染能力和情绪态度状态。前四种要素为内隐性EQ,体现为情绪的内心感受、自我意识和调控能力;后四种为外展EQ,体现为表情及外部行为表现。

人的EQ具有四大特点:(1)EQ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儿童成长经历和经验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是EQ发展和EQ水平高低的根源;(2)EQ是可以改变的,具有教育意义。儿童EQ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把儿童原始的情绪表现和情绪习惯改变为更为理智的、适当和健康的情绪表现和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人格;(3)EQ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家长、教师)的EQ素质和EQ教育技能、技巧密切相关;(4)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是EQ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有计划、有组织的EQ课程对提高儿童EQ水平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997年我们在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幼儿园开展“幼儿EQ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控、同情心和人际能力四个方面,有十种要素训练:情绪感知训练、情绪体验训练、情绪意象练习、情绪表达训练、情绪控制练习、情绪识别练习、情绪迁移练习、情绪感染练习、情绪沟通训练、人际合作训练。其中重点训练和培养幼儿形成:①积极乐观的情感意象和人格特点;②适当的情绪体验和有效的情绪控制;③变消极的情绪习惯为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④富于同情心和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经过一年半的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在这些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注:黄利:幼儿EQ教育实验,《教育导刊》,第5期,1997年)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EQ教育,无论是幼儿园的EQ课程,还是家长有意识进行的培养,对于儿童情绪、人格乃至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

(二)重视AQ教育,提高幼儿的逆境智商

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数)(注:Adversity Quotient:1997bypaul G.Stoltz,Ph.D.),是人面对逆境时的反应和表现方式,也就是人面对困难、挫折等困境时的心理承受力和引导自己摆脱困境、超越困境的能力。AQ的本质是意志和思维品质的整合,它是人面对逆境的智慧。

逆境意识、逆境心态和逆境反应能力是逆境智商的三大主要构成因素。AQ水平高低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表现出来。高AQ者勇对困难和挑战,生活态度积极进取,面对逆境仍知难而进,并出奇制胜地引导自己战胜逆境,“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其座右铭;中AQ者,也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对逆境也作一定努力,但由于信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相信命运多于相信自己的努力,遇到较大挫折、困境时常常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低AQ者则缺乏积极的人生追求,生活态度较悲观失望,稍遇困难挫折就弃甲而逃。因而,人们常以“攀登者”“半途而废者”和“放弃者”来形容三种不同AQ水平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三种不同AQ水平的人。幼儿AQ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从小培养儿童成为“攀登者”的人格和智慧品质。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道路满布逆境,对于在倍加保护的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培养他们面对逆境的正常心态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对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挫折、逆境,在成年人和儿童、少年的眼里有不同的视像。于成年人微不足道的挫折,对儿童青少年可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一句不适当的批评、责备,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人,在心灵中引起的反应是极不相同的。这也是AQ教育的意义所在。正因为如此,幼儿的AQ教育与青少年的AQ教育在要求和内容乃至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面对困难的勇气,锻炼克服困难的耐挫力,养成自信、进取、机灵的“攀登者”人格是AQ教育的核心。

(三)培养开朗性格,发展幼儿的人格素质

人格素质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人格素质培养,重点是发展开朗的人格特点,培养幼儿乐观、乐群、自信、自尊、进取、向上。

幼儿的人格素质是在幼儿交往、生活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以游戏为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平等的交往,欢乐的气氛等,均有利于幼儿开朗人格的形成;家庭民主、群和、友谊的氛围,教师和家长亲切的关怀、积极的鼓励,也有助于幼儿开朗个性的形成。幼儿天性多具天真烂漫、欢乐开朗的特点(有研究指出,儿童每天欢笑的次数是成人的20倍),有意识加以培养引导,大都可以养成开朗的人格。

遗憾的是,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环境和人为的因素是不利于儿童开朗性格形成的,相反,却助长儿童孤独、冷漠、抑郁、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封闭、交往障碍、怯懦等人格的形成。这些环境和人为因素有:高层住宅、游戏机、缺少伙伴关系、父母忙于工作、交往限制、学习重负,等等。所有这些,正一天天地剥夺、扭曲着儿童天真欢乐的天性,压抑着儿童开朗健康个性的发展。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均应正视这些不利的环境和人为因素,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形成开朗的人格。

幼儿开朗人格的培养,其核心内容是乐观向上精神和自尊、自信心的养成,其途径方法,重在创设愉快教育环境、进行正面积极引导、鼓励同伴交往和家庭和谐沟通等。

三、注重现代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素质

(一)培养幼儿的求知、创新精神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社会、学习的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工业是知识工业,信息化时代的经济是知识经济、智力经济。知识经济社会是以知识为资本、智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幼儿成长和进入未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唯一通行证就是学会学习,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精神。

儿童青少年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创造和创新的精神,要从幼儿开始培养。好奇、好问,喜欢想象、不断尝试新事物是幼儿的天性,而游戏和各种活动则是幼儿主要的学习途径。如何根据幼儿特点,为他们创设和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活动内容,引导和促进他们养成不断学习、求知和创新的能力、习惯和精神,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发展幼儿交往与合作精神

我们对幼儿的调查表明,喜欢与同伴交往、乐于助人是当代幼儿的一个特点,但在交往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强、合作精神不足的特点。交往和合作是儿童进入未来社会、成为新时代主人的必由之路。因而,在幼儿德育中,应加强对幼儿进行群性和社会性教育,培养幼儿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善于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国际人意识

随着交通、通讯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在缩小,国家之间的距离在拉近,“地球村”的观念在形成。换言之,未来社会是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社会。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概念,同样也是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文化交流、教育发展和人的素质发展的概念。因此,担负着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的幼儿教育,必须重视未来人才的国际人意识(包括和平意识、环境意识、环保意识、理解意识、关怀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各方面意识培养还可分为具体的内容,如关怀意识培养可具体化为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地球等。

(四)培育幼儿的现代文明素养

现代文明素养是“真、善、美”在现代人身上的体现,反映为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内容包括:礼貌、宽容、仁爱、民主、平等、尊重、自律、守法、公正、求真、爱美等。这些品质,也应从幼儿开始培养。在幼儿时期打好现代文明素质的基础,真、善、美才能真正内化为人的素质。

标签:;  ;  ;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儿童道德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