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个州之间相互独立,各自拥有本州的宪法、议会等政治机器,虽然有统一的联邦宪法、议会、军队、法院,但在宪法未授权联邦外的一切权利,各州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这就造就了美国所谓“自由”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在1776年《独立宣言》以前,美国的13个州是英属殖民地,且许多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确切地说,他们是寻求自由来到北美这个世外桃源的欧洲移民的后裔,加上独立后大量的亚洲人、非洲人及欧洲人移入,美国成了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碰撞汇合的大剧场,这两种主要原因导致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特别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特殊个案。
一、美国独立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美国早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宗主国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17世纪初期,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统治开始的时候,部分清教徒由于被驱逐和被迫害移民国外,几经周折由荷兰至北美,开创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历史。
每一个社会或社会团体都有它自己能够成为它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社会团体存在矛盾的标志和保持其本质的保证。普利茅斯殖民地也不例外。从英国传教徒而来的普利茅斯殖民者,一开始就承继了17世纪英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部分内容:“他们继续呆在一起大约一年以后,尽管他们的对手使尽全力和预谋,他们仍保持每个主日在一个又一个地方集会,在自己人中间,举行礼拜上帝的仪式。”(注:W·布拉往佛特:《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历史》再版本,波士顿,1856年。)当然,当他们成为实力强大的殖民者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实行或强加给别人实行。1642年4月12日麻萨诸塞殖民地通过了该地最早关于教育的法令:“要求在每个城镇委派一些人员去培养他们的孩子。他们将不允许男孩们和女孩们在一块交谈,以免引起其它放荡的、不正当和不正派的行为”(注:《新英格兰麻萨诸塞海湾公司和州长的档案材料》,第2卷,波士顿,1853年,第6~7页。),开了其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河。1647年,麻萨诸塞州制定了一个著名法令:《老骗子撒旦法》,规定对《圣经》法定学习,即强制学习《圣经》语言,以加强对圣经内容的学习,从而教化人们的道经,洗涤人们的心灵。(注:《新英格兰麻萨诸塞海湾公司和州长的档案材料》,第2卷,波士顿,1853年,第203页。)1667年,普利茅斯殖民地制定教育法规:维持文法学校。他们认为,良好的语文修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反过来,为了促进社会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加强语文(即《圣经》语言)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650年,康涅狄格州立法:“还要注意所有的家长每周至少有一次的问答方式对他们的孩子和仆人进行宗教原理和基础的教育;……如果经劝告以后还继续玩忽职守,使他们的孩子和学徒变得粗鲁、固执和不守规矩,那么,镇委员会一旦发现,有权在两名地方官员协肋下,将他们的孩子和学徒们带走,交给某些师傅长期管养。”(注:巴纳经主编,《美国教育杂志》,第4卷,第660页。)
美国独立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伦理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圣经》伦理”的教育。在17世纪中,《圣经》是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材。除去《圣经》,著名全美的教材应是《新英格兰初级课本》,它全部贯穿着宗教性,显现出殖民地学校里进行阅读和宗教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此书首页是一幅最高统治者的像,书中有10幅各用半页纸的图片,下面配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诗,如:“蝴蝶穿着华丽而俗气,好似那无用的纨绔子弟”,“我已经知道/我处于危险境地/不论先天和后天/都是主要罪的奴隶。”
纵观美国独立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系统、不成熟的,没有统一的政策、人才培养方式、领导制度及监督制度。学校是完全私立的,并主要控制在教会的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宗教知识问答,教师(指导人员、教育人员)也通常由教士来担任。1700年时,因重视对宗教经典的研究,北部殖民地已有39所拉丁文法学校,到1769年时已有9所殖民地大学,而创办这些大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传教士、教会工作者和虔信宗教的政府官吏;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仍然靠教鞭来完成教师对学生知识道德的传授。严格地说,美国独立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宗主国教育的再现,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美国独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美国独立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同样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转折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演变。
1783年,英国终于承认美国独立,美国为了巩固它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相应地,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也经历了一次次的演变。
1.在1776~1861年的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教育得以向分权、自由、普及、无宗教派别限制发展,美国长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少且不成熟,学校以私立为主,学科教育也以自然科学为主,“《圣经》伦理”是其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忠于州、国家、民族性方面的道德思想灌输;另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维护美国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些规定,散见于教育方面和宪法等诸文件中。
(1)1775年《独立宣言》树立了资产阶级“人生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旗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从此,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也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殖民地时期教育的宗教性已适应不了新共和国的需要。
(2)美国早期州宪法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条款最早的是1777年佛蒙特州的宪法,其41条规定:应当制定鼓励美德、制止罪恶和伤风败俗的法律,并使以长期生效。法律的制定,就是为了他们能得到了应有的实行。麻萨诸塞州1780年宪法,第5章第2节规定:必须保护人间在民众团体中广泛传播智慧、知识和美德的自由。……支持公共的和私人的团体,赞扬人道和博爱、勤劳和节俭,以及交往中诚实和守约的原则;在民众中养成真诚和蔼以及在一切社交中友爱和宽厚的情操。
(3)1882年3月28日的联邦教育法,它的两大特点之一是把道德和公民教育放在所要求科目中的首位。法律强化了道德的实施,强化了道德的社会功能,使道德有了法律的支持,从而使道德具有了普遍的约束力。以上几则法案和文件是早期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典型。
2.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公立学校迅速发展起来,这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土壤,使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条件走向成熟。从此,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不仅在宪法、教育法、教育总则中,而且从各个委员会的决议、报告等发出,促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走向“繁荣”。
(1)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中等教育的主要原则》,提出了教育的七大目标,其中第七点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指示:“最后,实现这些已经列出的目标依赖于道德品格,也就是说,依赖于建立在为人清楚领会了并忠实坚持着的诸正确原则以上的操行。良好的公民资格,职业优秀以及适宜的人使用闲暇时间,是与道德品格携手共进的,它们既是纯洁品格的产物,又是这样品格籍以发展和表达的渠道。因此,道德品格同样卷入其它所有目标,并且同时要求在国家教育的任何计划中予以明确考虑。”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一种清晰的,关于民主制度意义的概念来指导”。在初级中学中培养学生“对集体福利的个人责任感”,在高级中学里“每个学生可以参照他作为一个人而又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需要修系统安排的课程。”同时要“通过忠诚于包括许多群体的学校,使他们对忠于州和国家有了准备。”
(2)1944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第一次发表了关于教育需要的声明,提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所有青年必须理解民主社会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作为社会的成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公民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勤奋得力;所有的青年必须理解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而且必须了解通往成功的家庭生活的主要条件;所有的青年必须能够利用并且善于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要保持为满足个人需要的活动和对社会有用的活动之间的平衡;所有青年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对伦理价值和原则的洞察力,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共事。
(3)1987年,美国全国学校联合会向美国教育部提出“在公立学校塑造品格”的计划,要在美国1.5万所学校中加强道德品质的发展。他们认为,要增强在公立学校促进品质教育发展的国民意识,以保持美国社会的持续成功和稳定;要鼓励建立和促进在中小学的品质教育计划。1989年,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报告,报告认为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的整体课程有机联系,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将父母、大众传播媒介、商业界、市民和宗教团体结合起来,创造一个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整顿学校生活,使道德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使道德超越认识领域,让学生参加道德实践,对善恶作出自己的判断;把道德教育纳入师范教育规划,保证未来的教师善于进行道德教育。
(4)1996年的美国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均特别强调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品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国教育部长赖利也指出:“美国在21世纪的成功,取决于青少年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健全的过程,清教的美德被世俗的美德所代替,维护稳固基督教社会的目标为维护共和国的目标所代替,进而为改善社会的目标所代替,它反映了美国的盛衰演变史。
(二)美国独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789年美独立后颁布了宪法,规定人们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而把圣德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改变。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美国价值观念、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意识。美独立以后,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美国人为了维护共和国的存在和安全,进行美国共同价值意识体系和稳固国家的基础的教育,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熔铸美国各民族为统一整体,培养具有美国共同价值的体系意识的公民。
2.关于民主方面的内容。1775年《独立宣言》以民主、平等、博爱、自由为纲,开创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民主为指导思想的先河,成为以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中坚,1918年,中等教育委员会也提出“美国教育应为一种清晰的,关于民主制度意义的概念来指导。”
3.忠于州和国家的思想。1918年,中等教育政组委员会发表文件认为:通过忠诚于包括许多群体的学校,使他们对忠于州和国家有了准备。这种思想即是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4.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数量上来说,这方面占绝对优势。“重视品质同盟会”认为,青少年道德品质应建立在六大支柱之上,它们是: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这六大支柱应超越各民族文化、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的局限,是每位青少年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具体说来,“信赖”包括诚实,不欺骗,不偷窃,说到做到,坚持真理,建立声誉,忠于家庭、朋友和国家;“敬重”包括尊重别人,宽容别人,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照顾别人的感情,不威胁、伤害别人,用和平方式处理愤怒、污辱和争执;“责任”包括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坚持不懈,自控、自律,谨慎、可靠;“公平”包括照章办事,不存偏见,倾听别人意见,不利用他人,不推诿过失;“关怀”包括善良、热情、感恩、宽恕、助人;“公德”包括对学校和社区尽到自己的本分,合作、参与、遵纪守法、尊重上级、保护环境。1945年哈佛委员会《论中等教育》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意义:“进而言之,完整的人这个概念作为一个教育目的并不合适。先天的内驱力,情操和意志力量都是中性的,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如果它们未被道德化,未被作为职责的工具用于服务,它就可能变为社会的。”事实上,美国许多学校开设有道德课。1824年,第一所美国中学建立,其课程计划纲要第八条规定:三年级开设自然哲学,包括天文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麻萨诸塞州第一批师范学校建立后,其课程安排之一是基督教徒各教派共有之虔诚与道德原则;密执根大学1843~1844年学科计划中,大学三年级开设西塞罗《论道德责任》,大四年级开设道德科学。
以上四点构成美独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此以外,还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和关于自由、宗教信仰和良好公民资格教育等。
(三)美国独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人才的思想培养方式。美国注重的对其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不是说教式的或单一拉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
1.奖惩法。政府通过立法、资助、表彰、奖励等形式推动青少年品质教育。为推动青少年品质教育,联邦政府每年拨款近300万美元,资助几十所中小学进行青少年品质教育,以示效仿。美国教育部还专门设立“蓝带奖”,对每年在青少年品质教育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予以表彰。同时,各州政府也设立专项资金,培训政府官员、教育人员和家长,协助推进青少年品质教育试验活动。纽约等州设立以品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周,如“勇气周”、“诚实周”、“友爱周”等;华盛顿州建立青少年“荣誉墙”,每年将该州获荣誉称号的青少年的姓名写在墙上,以示表彰。早在1820年,普洛微登斯的学校教学和管理章程就规定:任何一个学生,在教师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方法帮助他正确理解责任以后仍然拒不服从,表示顽抗时,要暂时停止这种犯规者在任何学校上学。1983年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在《国家在危难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建议:应该采用奖惩分明的考勤方针,减少由学生缺课和迟到损失的时间;应通过制定严格而合理的学生操行守则并持久的贯彻执行,并考虑调换班级,修业计划以致学校能对付老是搞乱的学生,减轻教师维持纪律的负担。
2.熏陶法。即提供道德培训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形成优良的美德。1959年《基础教育委员会的纲领》认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供道德判断的环境,如果缺乏这种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一种动物式的训练。1989年,“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认为,应将父母、大众传播媒介、商业界、市民和宗教团体联结起来,创造一个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整顿学校生活,使道德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关道德品质教育的咨询、评估和讨论。目前,“重视品质同盟会”和“品质教育联合会”两大机构均设立了自己的网站(www.charactereounts.org和www.character.org)。他们在网站上建立了大规模的资料库和情报交换中心,开辟许多专题讨论小组。通过公布各州对青少年品质教育的政策与研究报告,报道各地试验项目的经验与教训;设立青少年品质教育咨询项目,组织专家分类指导、解答疑难;组织专家对各地、各学校品质教育试验项目进行有效评估;设立专题论坛等栏目,让公众参与有关道德问题的讨论及对青少年品质教育试验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形式,来促进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
4.在课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初级中学中“培养学生对集体福利的个人责任感”;在高级中学中“每个学生可参照他作为一个人而又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需要修系统安排的课业。”在美国公立学校成为办学的主潮后,“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来实施。如前所述,1989年“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联系,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州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法律,要求所在地的中小学试行“道德品质教育”课程。目前,约有20多个州明确规定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课程。部分道德课程例证见前述。
5.学生参与他们在其中并负责任的活动,而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合作,即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18年,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明确提出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学校集会和组织,他们获得共同观念,通过群体活动,他们得到合作方面的训练。“服务学习”是这种方式的典型,它是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尝试,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并使其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服务学习是美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989年,布什总统亲自启动志愿者服务行动,次年2月他又签署了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行动”提供基金的议案。1993年3月,克林顿总统签署为“国家和社会真诚服务行动”提供基金的法律,以激发各学校服务学习的热情。在联邦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服务学校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1984年到1997年,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从90万人增长到1260万人,到1999年,全美有64%的公立学校和83%的公立高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学习活动。服务学习的内容也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环境和文物保护、为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等。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谓共产党的“统治方法”,在美国这个特殊的国度中,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虽异于我国,但究其本质也不过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综合,它是以民主自由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关于阶级方面的共性,也具有美国民族的特性。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美国教育论文; 美国宗教论文; 青少年教育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独立宣言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