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生产资料市场难以活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资料论文,下半年论文,活跃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001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升势趋缓,未来走势令人关注。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分析,生产资料市场呈平稳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但投资增长前景较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工业增长质量继续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大幅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比较高的增幅,市场销售继续活跃,出口也保持了14.7%的增幅。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但由于结构、体制和微观基础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际经济的走势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还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变化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6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日本经济复苏处于停滞状态以及西欧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4.8%下降到3.2%。报告预计,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5%下降到今年的1.5%,为10年来的最低增幅;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7%下降到0.6%;欧盟经济增长率从3.4%放慢到2.4%。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份所做的预测相比,美国、日本和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被调低了1.7、1.2和1个百分点。就美国经济而言,有人认为将呈V字型,有人认为将呈U字型,甚至有专家认为会出现L型。但经济增幅的大幅放缓已成共识。尽管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到了2%,好于先前的预期。但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跌至109.2,而3月份修正后的数据为116.9,为7个月来的第六度下降。由于个人消费占美国GDP的2/3,若消费不回升,则经济的任何回报都将是短暂的。世界经济特别是作为火车头的美国经济若不能尽快摆脱低迷,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比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日本的短期利率已经接近零,日本银行实际上已丧失用以对付经济衰退的传统武器,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使得财政当局处于类似的困境中。年初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下降了11%左右,4月2日,日元兑美元汇率更是创下了两年来的新低:126.84日元兑换1美元。因此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特别是若其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会带起其他亚洲国家货币的动荡,将对亚洲地区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外,目前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是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的调整,步伐不会太快。因为结构调整本身是个慢变量,变化周期较长,它受劳动力结构、金融结构、技术进步和资金等的制约,即使改革及相关政策力度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也不可能太快。现在,尽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效益出现好转,但这种态势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在需求回升的情况下,一些被淘汰的小企业生产能力可能会死灰复燃,对供需矛盾产生影响。
从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和运行轨迹的诸多因素看,政策力度的大小仍是影响2001年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2001年我国GDP增长最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政策力度的大小以及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2000年经济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经贸的活跃,同样,这一因素仍是影响2001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需变化如何,对2001年经济的增长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就与生产资料市场关系更为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看,今年增长前景还比较好。从影响投资增长水平和运行轨迹的诸多因素看,政策环境对投资增长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目前政府主导型投资增长的情况下,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水平高低将取决于政策力度的大小;二是要想使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出现较大攀升,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改善政策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还有是投资意愿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居民作为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他们有无投资意愿是决定投资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从资金来源方面考虑,国家财力的大小及可持续性,以及民间投资的资金渠道是否畅通也是影响投资增长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有:(1)企业经济效益好转,投资能力有所提高;(2)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些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将上马动工,会拉动投资的增长;(3)各地方都提出了一些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社会投入会增加,非国有经济投资会有比较好的表现;(4)国债投资保持了一定的力度,财政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5)2000年协议利用外资额呈大幅增长之势,因此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有望出现一定增长,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目前效益好的项目不多,项目储备也不充足。二是重大项目储备少,而国债投资又原则上不上新项目,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而基本建设投资又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三是房地产投资增幅可能出现回落,因为到2000年底公房出售基本完结。2001年团体购房热情会出现下降。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约束。总体上讲,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超过上年水平。
这样,生产资料市场将在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提高的情况下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
二、生产资料市场分析与判断
2000年生产资料市场销售额增幅较高,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扭转了几年来价格下降的局面,可以说与宏观经济一样,生产资料市场也出现了重大转机。观察2000年的生产资料市场,有两个主要的热点产品。一是油品,即随着国际原油产品价格的上升,我国油品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仔细分析国际油品价格的变化,专家认为这不仅仅是供需关系变化所致,其中反应出来的是金融危机始终没有解决,国际金融资本冲击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巨大国际金融资本的影响下,未来不排除某种商品再次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二是钢材,从我国钢材市场的变化情况看,全年价格出现了一定的上涨,但这主要集中于两个月,在那两个月中,钢材价格曾一度上涨20%~30%。这种变化反应了我国市场特别是钢材市场的脆弱程度,调控力比较弱,即在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各经济主体不愿增加库存,而库存的薄弱,更显得市场脆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钢材市场尽管需求有所增加,但并不像价格反映的那样明显,并不一定是长期性需求因素影响所致。展望2001年生产资料市场的走势,应该说总体上变化不会太大,基本上呈持平态势。原因在于:(1)经济进一步回升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体制的制约,需求回升力度较弱;(2)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传统生产资料的依赖度趋于下降,因此,即使投资增长出现一定的回升,对生产资料市场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因此,在生产资料方面,大家关注的热点将集中在结构调整,比如流通渠道、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和制度创新如新的业态、连锁经营、现代物流方式等以及技术进步方面,也就是说,大家关注的不仅限于供求是否平衡、价格是上涨还是下降,而是更加关注质量能否提升,产品竞争力能否尽快提高。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对5000家工业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库存景气指数现在比较低,而产品订货景气指数比较高,这为工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销售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由于总体上供求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退出机制并不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将被淘汰的小企业可能会千方百计增加生产,从而引发供需矛盾的激化。加上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外产品压力比较大,因此,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和价格均难有活跃表现。
从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影响比较大的原油看,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欧佩克原油价格在今年初曾下跌到每桶不足22美元。1月17日在维也纳召开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决定,从2月1日起减少除伊拉克以外10个成员国的原油日产量150万桶。此后,欧佩克油价开始回升,2月份为平均每桶25.41美元,比1月份上涨了1.35美元。尽管欧佩克大幅减产,但是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速急剧减缓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趋于减少,欧佩克原油价格到3月份又大幅下降到每桶23.7美元。在3月17日举行的欧佩克会议再次决定从4月1日起减少原油日开采量100万桶后,欧佩克油价逐渐趋于稳定,4月份平均价为每桶24.38美元,最近则在每桶25美元上下波动。
可见,今年国际市场的油价将基本维持在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下跌的空间也有限。从全年平均水平看,将比2000年高,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构成成本推动,但分阶段看,上半年压力大,而下半年则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如果结构调整不到位,限产压库不能落实的话,下半年一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