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桩普遍应用及常见问题探讨论文_路延龙,李华

水下灌注桩普遍应用及常见问题探讨论文_路延龙,李华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1

摘要: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大量采用桩基础,桩基已成为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形式,在所有桩基类型中,灌注桩应用最为普遍,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水下灌注桩由于其安全性高,受地质影响小,在现在的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桩基是整座桥梁的基础,因此,水下灌注混凝土将十分重要。本文从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混凝土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下灌注桩;旋挖钻孔

在以往的桥梁桩基础施工中,人工挖孔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场地小,无泥浆派排出,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运用。但是人工挖孔桩劳动强度较大,单桩施工速度慢,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差,在开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伤亡等重大事故。另外在遇到地下水和复杂底层的时候,尽管采取很多措施,但是成孔危险性仍然很大。但水下灌注桩是机器成孔,单桩速度快,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小,更重要的是其成孔安全性高,不会出现伤亡事故隐患。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现在都市的桥梁建设中来。

一般水下灌注桩成孔所用钻机有冲击钻,正循环钻,反循环钻,旋挖钻等,各种设备成孔各有利弊,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而定。其中旋挖钻机的利用比较多,其成孔速度较快,移动方便,不用考虑大功率用电,现以其为例来谈谈水下桩的成孔和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主要可分为成孔阶段、清孔阶段、水下混凝土灌注阶段等三大阶段。具体工序如下:钻孔——成孔检测——清孔——钢筋笼安装——导管安装及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

1、现在我们说说钻孔施工中几个常见的问题

1.1 挖孔

我部陈家坡中桥桩基孔径都为1.5m,桩长15m,因工期紧,且其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桩基都在岩层中,且有一条小河从桥底穿过,地下水较丰富,故采取旋挖钻进行钻孔,未用护筒,未做泥浆护壁,且水下灌注。为保证桩位准确,方案确定为先在原地面做一米的护壁,且孔径比桩基孔径大20cm,在护壁顶放线以保证孔位准确。旋挖钻施工时前,先按照已放好的线拉出一条十字线,确定桩基的中心点,再由旋挖钻的钻头中心点对准十字线中心点,同时在旋挖钻周围应开辟一个弃土范围,若不得已把土弃在旁边施工便道上,则应同时保证有一台挖掘机把土甩到便道以外,灌完桩后再运至弃土场,确保文明施工。对准点后即可开挖。

1.2 缩颈

缩颈就是孔径小于设计孔径,一般不宜发现,所以尽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缩颈,缩孔是由于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钻头提起,更换扩孔钻头,将钻头通过钻杆连接后,放到孔底位置,在主导钻杆上标示扩孔前位置及扩孔所需位移值后,然后将钻具上移提升,开钻孔开始扩孔。在扩孔过程中,扩孔底控制主要控制转速、行程、钻具的牢固性。钻速控制主要通过控制钻机的速度。由于扩孔钻头的刀具切削面随钻头的扩展加大,其作用荷载也增大,为确保钻头不变形,故要求匀速钻进,并逐渐放下钻杆,确保钻进位移的稳定,达到扩孔效果。行程控制是控制钻头主轴滑道,以达到扩孔的目的。因此,不同的扩孔桩径,所使用的钻头不同,其位移值也不同。因此,在扩孔过程中,必须严格记录行程数值,确保扩孔达到设计要求。

1.3 钻孔偏斜

钻孔偏斜就是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或错位。引起钻孔偏斜的原因有两个:钻机不稳或钻杆不垂直,钻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使得钻头偏向一侧。钻孔偏斜还有可能使得钢筋笼下不去。旋挖钻机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安装有导正装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若钻孔时并不是从桥头到桥尾依次开钻,旋挖钻会在做好的护壁之间走来走去,则在钻孔之前应先复测一下桩位,确保不会偏位。

1.4 沉渣过多

钻机成孔后测量沉渣含量过多,不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后应及时清孔。若下完钢筋笼后有掉落土块,则需要二次清孔,因陈家坡大桥桩孔都不长,可把水抽干后由人工进行二次清孔,并尽量缩短成孔到灌注的时间。

2、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下浇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水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注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浇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灌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尽可能地快一些,终止浇注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灌注前应先计算首批混凝土量,此工程式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都有叙述,在此不在多说。有时因料斗不够大,可在第一斗提球放完之前,继续向里放混凝土即可,但必须保证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

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水下浇注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几个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

2.1 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一般为0.3-0.5m。

2.2 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水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水的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水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2.3 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2.4 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并做好拆管记录,随时核对。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当孔内混凝土面距设计桩顶标高不大时,可把水抽干后,把混凝土面上的一层泥清除,拔出导管,进行接桩。

2.5 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水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m为宜。

3、结语

目前所有24根桩基已全部成功灌注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

论文作者:路延龙,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水下灌注桩普遍应用及常见问题探讨论文_路延龙,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