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主义论文,价值观论文,主导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我国,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等;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国家民族观念、全局观念逐渐淡薄起来,而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抬头,且有泛滥的趋势,有的公开推崇“个人本位主义”为我们时代的根本价值观。现在人们思想比较困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现时代还要不要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还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对此,我们应该做出明确的回答。
在当前我国的条件下,在经济上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几种所有制并存的情况,存在着多元的利益主体,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现实。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总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指导,要求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主导的价值观,作为一面旗帜,指导人们的行动,这是人们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我以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应该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我们时代主导的价值观。
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坚持把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坚持用集体主义统帅个人价值,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价值观念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否定个人的存在和现实的个人利益、个人需要,而是如实地把个人理解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的实现。正因为如此,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规定个人价值,坚持以社会价值为主导方面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坚持集体主义本位的价值观,就是最好地体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现。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我们实行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决定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反应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求价值观念上的集体主义与之相适应。我国在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过:“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每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每个人都向‘钱’看。要是这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注:《邓小平文选》第297页。)
当然,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是从社会主义才开始有的。在人类社会早期,还没有自觉的价值观时,朴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就已经有了。即使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统治意识形态的私有制社会,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未消失,只是它不居于统治地位。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属于集体主义性质的价值观念传统。但是过去的集体主义不可能摆脱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束缚,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决没有达到自觉和科学的程度。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集体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它明显的特点。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世界观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作为自己的基础,以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目标,是科学的、自觉的集体主义。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摆脱压迫、剥削,当家作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人民服务”是这一价值观的宗旨。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全体人民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共同富裕,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其社会目标。第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以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的,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为建设两个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共同享受两个文明的成果。第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以公有制作为自己依存的基础的,提倡劳动光荣、劳动致富、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这些特点是过去任何时代的集体主义所不具备的,它有着以往的集体主义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凝聚力和吸引力。
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从数千年的阶级社会生长起来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念,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我们并不否认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曾起过推动作用,但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价值观产生以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它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不适合,同社会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相对抗,已经成为过时的、陈旧的价值观念。诚然,由于当前我国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还有一定的滋生的土壤,但是,为了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则不仅在全社会不能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指导,而应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就是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本身也不能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指导,而应提倡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应当承认,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成份和价值趋向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也是客观存在的。从价值观来说,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个人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在讨论我们现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基础时,有一种论调,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是50年代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了。市场经济要求个性的充分发展,应提倡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市场,应该讨论清楚。
我们过去实行的是公有制+计划经济,通行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为本位的,有的人就把计划经济与集体主义必然地联系起来了。这是一种表象看问题。作为一种价值原则,当然有它的基础,有它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就思想和政治基础看,根本上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目标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原则所决定的;从它的经济基础看,则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所决定的,计划经济是个手段,它不能成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基础。当然应该承认,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会影响集体主义原则的贯彻执行,比如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有时会忽视个人利益,忽视群众的短期利益,带有强迫命令、长官意志,但集体主义的基础不是计划体制,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决定的。这里应该说明一点,理想目标对于一种价值原则和道德原则的确立有时是有决定意义的,比如在私有制度下,有的人选择了“杀身成仁”、“舍己救人”的道德取向,那是以什么为经济基础的?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出生入死,献出宝贵的生命,有什么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是理想目标,不是什么经济条件。共产党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念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所决定的,不是哪一种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这样证明了的。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了,但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并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没有变,共产党的领导和理想没有变,从经济基础看,公有制为主体也没有变,当然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仍然有效,仍然应该坚持、弘扬。
诚然,一般来说,计划经济体制会强化集体主义原则,市场经济会强化个人主义原则。但是我们认为,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社会的根本经济制度,它们对某种经济观道德观会有影响作用,但不能作为这种价值观的“经济基础”。计划经济机制本身是倾向于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价值观的,它对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播是有促进作用的,但从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的基础看,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样,我们也不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是个手段,它不能成为这种道德观的基础,当然从市场经济机制的利益导向看,它是趋向个人利益,倾向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的,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道德观的深刻的经济基础是剥削制度,是私有制。邓小平说,不能把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也不能把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对我们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是有启发的。
如果说,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根源于计划经济之中的,那么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不搞计划经济了,失了根基的集体主义原则不能存在了,那么我们是否要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原则来代替?有的人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不是有人公开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吗?但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它既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对立,与社会主义的大目标相违背,也与公有制的要求相矛盾,党不会接受,人民群众也不会接受。如果我们要实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那何必要消灭剥削制度,何必进行推翻旧制度、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呢?这是历史的倒退,还谈什么社会主义价值观呢?
三
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还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为本位的道德观、价值观不但不矛盾,而且前者对后者还有很积极的意义。比如,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就能促进人与人在平等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就能促进人们主体性的发扬,使集体主义有了更好的基础,商品交换利在自己、功在社会,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主义原则统一得好的例证。这个观点很值得推敲。市场经济因实行等价交换,竞争的机制,利益的刺激,大大调动起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率,这是较之计划经济体制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正因为有这一条,我们才放弃坚持多年的计划经济,而采用资本主义实行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机制用以激发主体积极性的利益导向是为私的(也为小部门、小集体),而不是全社会的,市场经济所激发出来的高效率是全社会受益的,是为公的,但其主体的利益导向却是趋向私的,这就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如果让其自发运动,就会出现社会财富有了增加,效率有了提高,同时贫富两极的分化会越来越厉害,这就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价值原则。市场经济的利益刺激原则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它的等价交换只是在货币面前、在价值规律面前平等,而不是共同目标的平等,更不是社会和政治的平等。竞争所调动起来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由“私利”刺激起来的,是利己倾向的,弄得不好可能成为与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相对立的制约力量。正因为市场经济是这样的双面刃,因此在积极取得发展市场经济的高效率的正面效应、正作用的同时,我们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大旗,以削弱它的副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市场经济,成为副作用负面效应受到有效遏制的市场经济。正因为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甚至冲击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的道德观。在有些同志看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体主义道德观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巩固、发展起来,用不着另外再去树立什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这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发产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不会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放弃集体主义为本位的原则,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横行,支配人们的灵魂,是建设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些同志有绝对化的思维习惯,说好就是绝对的好,说不好就是绝对的不好。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承认市场经济较之计划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决不是因为它毫无毛病。
本文评论的两种观点,提法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不赞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原则。随着人们思想的越来越解放,发展经济的手段越来越灵活,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充分暴露,来自外界的消极的颓废的甚至反动的文化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就更应该加强,而决不能有半点削弱。
标签:集体主义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个人主义论文; 利己主义论文; 道德观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个人价值观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