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口思想的延续与发展_中国人口论文

近代中国人口思想的延续与发展_中国人口论文

现代中国人口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口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探讨人口思想史的分期问题上,有的同志习惯以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来划分。持这种观点的人,虽然看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却没有考虑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所以,他们的分期简便却不一定正确。笔者认为现代中国人口思想这一时期,包含两个阶段:①辛亥革命后至抗战前;②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第一个阶段,人口问题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人口问题同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促使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对人口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使人口问题的研究空前活跃。但是抗战爆发使人口学界无暇争论。抗战胜利后又由于全面内战的发生,中国的前途命运成为人们注意中心,人口问题再次搁置。而抗战和内战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开始对未来中国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时期。所以,毛泽东为主体的人口思想,形成了现代中国人口思想的第二个阶段。两个阶段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历史继承性,作为现代中国人口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初期,虽属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在人口思想史上,把它们归为现代中国人口思想,我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个时期人口思想的演变,正是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结合在一起的。笔者仅就这个时期人口思想的发展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引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口问题已引起学术界重视,对人口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纷纷出现,较早出现的人口专论有《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众寡》、《论古今生计界之竞争》等。一九一八年陈长蘅《中国人口论》一书的问世,揭开了中国现代人口思想史的序幕,自此至抗战爆发的二十多年,人口学界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争论:(一)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看法;(二)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在众多的人口学专家中,陈长蘅,许仕廉、陈达三位是其杰出代表。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一)鼓吹生育革命。含节育和优生两项内容。陈长蘅在《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中说:“欲提高国际的地位,人民的程度、和人生的价值,欲增进人民的福利,种族的健全,和社会宝库,欲尊重人民的生命,全群的生活,和国家的生存……我们不但不要再去鼓励多生,而且还望大家去努力灌输西方诸国调剂人口和改良种族的各种健全学理和健全方法。所以我们还望大家一致欢迎,‘节孕’与‘优生’、两个、‘并蒂连理’的大运动”。①许仕廉在《中国人口问题》一书中也认为“必须节制生育、以减少生存竞争,使以生育的幼孩,有较好的发展机会”。②陈达在这个问题上更进了一步,他有一个基本观点:“人口数量与人口品质处于反对地位”,③主张要改善人口品质必先以限制人口数量为前提条件,他指出,影响人口品质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而中国之所以教育落后,又在于人口过多,无力供给子女上学,如果人口数减少,人们谋生较易,收入较丰,本人和子女便能受更多的教育。

(二)建议国家干预,加强教育。陈长蘅主张推广“自然节育法”建议政府在各地设立“保育院,即作为保护产妇和婴儿的保健机关,又当着传播优生知识指导机关。所谓自然节育,意指:自己节制;不采用药物、机械”;指出理想的节育方法应有四个原则:一不违人道,二不伤身体:三须普通实用,四须无由滥用。而陈达和许仕廉则将国家干预归纳为:①免费教育的推广②人民入款的增加③生育节制,“提倡迟婚运动”,“特别一提的是陈达,在现代中国人口学界,他的节育主张是较彻底的,即便解放后仍是人口研究的专家,在57年发表《节育、晚婚与新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大力呼吁“我国必须有军事的准备。但比较根本的问题不是军备而是人口的缩减。人口数量务求减少,人民知识水平务求提高……我国应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知识,然后可以实行巩固国防的工作”④这些见解不可谓不精辟。

(三)主张“适度人口”。陈长衡在《中国人口论》中强调:“一国人口太疏,或太密,生产率太高,或太低,皆不利于国家之富强,种族之昌大,人民之健康,与文明之递进。必折衷于两者之间”他将人口密度和农民种植相比,“太疏则收获不丰,太密则拥簇而死”。⑤认为在适当的人口密度之下,才能提高生活水准,使国家昌盛。许仕廉则将中国与欧美诸国人口密度相比较,在《民族主义下的人口问题中》指出:“中国人满之患,并不在中国地方大小,而在人口分配不得法”。将当时的政治不良,社会腐败、失业、饥荒等说成是“人口过密生存竞争过烈现象”,而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一是各省人口不均;二是旧式农业不能供给有增无减的人口;三是不生产的城市人口集中;四是国内生产的人太少消费者的人又太多。因此,主张殖边,发展交通,使人口渐渐平均。

综上所观,归纳这个阶段,他们的研究有如下特点:

1.已将人口、土地、生活程度、社会文明构成“社会四要素”而彼此联系。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口,所以研究中国一切经济和政治必须从人口问题入手、可见、将人口研究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2.将人口和经济问题联系研究,认为:经济问题与人口问题为一物之两面,食物问题为经济与人口两问题的症结,什么叫人口问题:简略的讲,人口太多,食物不足,人满为患,所以最终要通过人口限制才能解决。

3.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挨打,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落后,贫困,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卫生事业不发达,其根源之一是人口问题没有解决好,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节制人口的迫切性。特别指出中国农村之所以长期生产率不高,不是移民问题,也不是生产增加问题,而是没有实行节育。

从建国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将它归之为第二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评价是:形成了毛泽东人口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在这个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是研究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南,但在实际工作中,大有偏差,大部时间没有很好地贯彻,而是“左”倾思想占上风,作为毛泽东个人对经济发展形势估计失误,在人口问题上有过不切实际的说法。但其基本思想仍不失于正确。归纳起来,有以下主要内容:

(一)、坚持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的理论。着重反对马尔萨斯的资产阶级人口观。认为人口多少不能成为社会革命的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华盛顿杰佛逊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⑥强调指出旧中国的失业和贫困,完全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的结果。

(二)、深信社会主义制度有力量解决人口问题。并对中国人口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认为:“我国人口多,是好事,当然也有困难”。⑦看到我们人口多有利的一面,认为,“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⑧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同时,也要看到人口多会在吃饭,住房、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上带来困难。

(三)、提出人口不能无限制,无计划增长,必须实行计划生育。1956年,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明确指出: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1957年,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⑨必须杜绝此类现象,做到有计划增长。并且将物质资料和人口生育都列入计划,提出成立计划生育机构;实行时“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⑩充分发动群众,用社会力量,大家一起来抓等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毛泽东上述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至于在具体生活中的失误,既有上述所讲内因,即对中国实际的错误估计,又有外因,当时受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错误地将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同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争简单归结为人口和人手之争,没有看到人作为生产者的同时也是消费者,也没有看到人作为生产者还需一定的物资资料,否则也只能是潜在的生产者。错误地将人口的增长视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并且认为人口增长越多,社会主义就越优越、把社会主义固有的经济规律忽略了。在这两种错误思想支配下,对建国以来蓬勃兴起的人口问题的争论搞成了“一言堂”,特别是对马寅初的批判,使人口学界暂归沉寂。也是我国人口增长带有极大盲目性,增长的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障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

五十年代初、中期,我国经济学、人口学界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纷纷展开讨论,形成了又一“百花齐放”的高潮,其中,以马寅初同志最有代表性。1955年,马寅初先后发表了《新人口论》,《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为什么强调人口的质量》等文章,对中国人口现状作了分析。特别是《新人口论》冲破人口多就是好的形而上学观,有如下基本观点。

1.正确估量了当时人口状况,这是“新人口论”的立足点,并且着重分析了造成全国人口增长的原因:①“结婚人数增加,生育的机会也就增加”;②.医疗卫生和福利事业发展,使“婴儿死亡率下降”;③.老人死亡减少;④.国内秩序安定,“人民死于非命的减少”;⑤.解决了娼妓问题;⑥.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深;⑦政府鼓励。

2.“新人口论”的中心点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着重分析了人口增长太快同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①.同加速资金积累的矛盾。②.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矛盾。③.同提高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④.同发展科学事业的矛盾。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将人口数、质量联系加以考察,认为人多是一种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提倡保全大资源,去掉大负担。

3.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提出第一步大力宣传,破除封建传统观念。第二步,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男约二十五岁,女约二十三岁比较恰当。第三步,辅之以“严厉有效的行政力量,多生的要征税,以税金作为少生的奖金,也可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说成是“中国的马尔萨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拨乱反正。事实证明,上述观点有事实,有根据、有解剖、有分析、是正确的。

事实上,辛亥革命以后至抗战前这段时期的人口思想,若将它们归于近代人口思想的范畴,我认为不恰当。因为近代人口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我国传统人口思想同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的西方人口思想融合、互相影响,其主要矛头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个时候,十月革命尚未胜利,没有也不可能把改革社会制度和发展生产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是近代人口思想的根本不足。我考虑这种分期,实际上是将社会主义在世界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结合在一起的,经过抗战和内战,经过这段消沉期,建立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应该说从意识形态角度,是富有连贯性的,当然,从历史背景来看,两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生产方式,但丝毫不影响思想的继承性,从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这种分期可否,还望得到指正。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同时,必须考虑人口增长的问题。人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必须坚持这样的两点论,否则,就会得出片面的结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对人口问题提到相当的高度。十几年来,我国致力于计划生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十二亿,而且要在本世纪末保持在十三亿以内,下世纪中叶不突破十六亿,压力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大人口问题宣传和研究的力度,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起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社会主义人口理论要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前人已取得的成果为前提。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人口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总结,才会避免走弯路、才会比较容易看到,人口科学在什么领域可以开拓,什么问题值得深层次研究。从前人那里吸取有益的东西,本文的目的也正在这里。

审稿:罗时法

注释:

①陈长蘅《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第三章

②许仕廉《中国人口问题》第7页

③陈达《人口问题》第308页

④陈达《节育、晚婚与新中国人口问题》第32页

⑤陈长蘅《中国人口论》第119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1-4卷合订本第1399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5卷38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1-4卷合订本第1401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71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71页

标签:;  ;  ;  ;  ;  ;  ;  ;  

近代中国人口思想的延续与发展_中国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