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预见2035
——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观点采撷
2019年5月6—7日,“浦江创新论坛——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圆满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旨在搭建全球智库高端对话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重大议题研讨,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指导和大力支持。论坛以“预见未来:2035的科学、技术与创新”为主题,研判未来15年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及可能实现的重大突破,讨论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会上,来自11个国家的17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全球创新案例与思想洞见。
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的有关考虑
胡志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使得未来图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变局具体表现为1930年代景象在西方的重现:民粹主义高峰、全球化碎片化、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单边主义、全球治理赤字等。此情此景,说明过去几十年全球的发展理念出了问题。面向未来,全球科技创新及政策需要新理念、新价值、新方向。
科技创新自身正进入“无人区”,数字世界、生命世界、物理世界正在融合,这种杂交变异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给技术预见带来了巨大难题。这个时期也是各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机遇期,但是需要具备改革的决心。未来的国际竞争,是改革快慢的竞争。
胡志坚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不能是完全自由放纵的,创新应是有责任的。只有全面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真正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决定了我们选择发展什么样的技术。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的工作目标是明确我国当前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现状、预测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提出国家未来技术选择建议。聚焦“16+1”共17个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生物、新材料、制造、空天、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农村、食品、海洋、交通、现代服务业、公共安全、人口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以及前沿交叉领域的发展。
技术预见和新兴的城市景观
Steven Popper(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学家)
当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超智能和超连接是两个关键特征,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大数据、移动等数字化平台标志着技术融合的时代来临,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
技术预见和技术预测有什么不同?技术预测很困难,因为很难将自己投射到未来去思考问题,预测的结果如何转化为行动也难以确定。技术预见,将我们感兴趣的短期目标符合具有可能性的长期目标,以应对问题和挑战。
Steven Popper发表主题演讲
以城市交通的技术预见为例,城市的领导者一般关心三个共同的问题:哪些趋势和技术会影响未来交通?有哪些未来出行场景?我们如何影响未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构建愿景、明确未来技术和趋势、建立情景和制定路线图。
北领地金矿类型主要有造山带型金矿(石英脉型),铁氧化物型铜-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太古宙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金矿,班岩型铜-金矿,矽卡岩金矿与不整合面型U-Au矿等。Pine河造山带经多期变形,基底为粗碎屑沉积岩,盖层为细砂岩、页岩、玄武质砂岩,Tanami地区为杂岩体,两个地区均产有变质期前矿床,也有后期石英-硫化物(网)脉矿床,但总体Pine河造山带及Tanami地区金矿类型为造山带型(石英脉型)金矿为主。Tennant河地区则由多期变形的粉砂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组成,矿体与切割浊积岩的磁铁矿-绿泥石筒状体有关,主要产出铁氧化物型(IOCG)金-铜矿。
情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选择是什么,我们的决策应该基于什么基础。每个预见项目都应该构建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通过一系列方法和研讨确立未来广泛的可能性,研究主要的驱动因素、因素间的优先级、因素的影响值等,最终根据这些因素的组合结果建立情景。
2030俄罗斯的科学与技术预见
Alexander Sokolov(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预见中心主任)
基于大数据分析,我们分析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包括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新模式、人口和社会转型、地缘政治环境和政府体制转变、新科技范式的出现等,大趋势又再细分为更小规模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成果涉及这些趋势对科技领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俄罗斯该如何应对。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高原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旅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河湟文化及独特的生态自然特点和动植物等生态文化资源,发挥这些繁荣的载体优势,引导市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加自觉的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提高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城市的品牌魅力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打造独具西宁高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为了应对挑战,全球城市应该进一步加强公民的早期教育与培训,以应对未来合适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有效的治理模式,建立起学科之间有效的合作与创新机制。
Alexander Sokolov发表主题演讲
在全球关于创新的各类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爱尔兰在学术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现有知识转化为现有生产力,并且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进入全球市场。
通过真实的视角来观察人工智能的未来
Robin Williams(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所所长、教授)
愿景是一种期望的表现,是对于自我实现的预测。人们总是试图预测未来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然而这些预测有的成功,有的未必成功。例如,摩尔定律的预测是成功的,而芯片转化的预测就没有实现。关于技术预测我们需要更加具体的方法论。
路线图是对现有状态的评估,是对未来所能完成目标的预测,是对产品市场化路径的指引,也是对产品特征的建议,还是一种可能性的选择,让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更有的放矢。
路线图是一个载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人们的预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共同的技术项目,并且它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化,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未来的预期进行微调。
Robin Williams发表主题演讲
人工智能不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终极技术,它是一系列的能力,这些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改变。它并不单单是实验室产生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反馈,会在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间快速迭代。人工智能不是目的地,而是过程本身。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小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坚持采用情景教学法,从而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而好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小学生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管理是关键。
我们倡导负责任的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例,建议在技术设计、开发的早期阶段介入,不要等到它嵌入社会方方面面的时候再做改变,那样成本高、难度大,各种影响已经难以改变。因此,建议在早期就考虑技术发展和使用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
三是找到科学的公允会计计量途径。即根据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律建立起公允会计计量的多元化的定价模型和测试方法,特别是要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科学地比较不同定价模型和测试方法的优劣;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对不同产品进行数量、品种、市场价格和长短期限等方面进行价值对比,建立健全与金融工具定价有关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17]。在公允会计计量规范下针对金融监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顺周期性进行科学规范,这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场景,未来创新的驱动力
王德禄(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全球已进入新经济发展阶段,新经济是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率、低赤字率的经济,新经济需要未来,需要新研发,需要场景引领。
新经济时代,场景是新技术的创新实验室,是新技术产业生态的聚合器,是成就高科技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利器。场景不是技术应用示范,而是爆发式增长;场景不是挖掘需求,而是洞见并创造未来;场景不是500强企业、科学家主导,而是创业者、独角兽企业主导。
技术预见研究应加强对企业场景的调研,了解企业已实现的场景以及正在做的场景,还有未来15年企业对场景的预测,以及企业对制度、科学、人才的需求等。
王德禄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已引领世界的五大场景包括:无人支付、共享出行、在线直播、智能安防、新媒体。中国未来可能引领世界的五大场景包括:城市大脑、无人驾驶、新零售、智能教育、智能诊疗。上海拥有发达的汽车产业,在未来的增长中,希望能在这第二大终端(手机是第一大终端)的创新中起到引领作用。
新经济时代,场景创新需要聚焦独角兽企业,推进场景持续挖掘与创新;需要加强新经济制度供给,重视场景对伦理提出的挑战;需要建设智能城市,打造场景落地应用的新载体。
面向智能城市发展——创新平台的作用
Yoslan Nur(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项目专员)
技术的本质是一种工具,是我们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手段。创新是颠覆性的,它挑战着现有的体系,现有的技术、现有的经济体系、现有的社会体系等等。鉴于此,技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的开发、创造、创新到最终被接受需要在实践中使用而确定。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要构建基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创新生态体系,首先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教育,确保创新源的持续创造性;其次需要构建创新社区,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再者要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的开发。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是确保可持续供应创新来源的根本。加强STEM教育对培育国家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国家STEM教育战略,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成为STEM科学家,提高现有STEM平台的有效性,并支持构建新的STEM平台。
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评价标准、制度和结果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对资产的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保障财政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单位需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对科学的资产调剂制度,对主管部门资产调剂功能进行有效发挥,进一步实现资产配置和闲置资产的调剂,并且进行高效整合,对闲置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将存量资产进行盘活处理。
Yoslan Nur发表主题演讲
构建创新社区,第一,要注重强化大学的研究能力,创造新知识,而不仅是提供知识;第二,要创建创业型大学,以提高高素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研发中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第三,要通过优秀的教育和研究来创造新的价值观;第四,大学需要努力培养一种融入精神的文化,不仅仅满足于产生研究结果,而是要把成果进一步转化。
创新平台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从三螺旋体合作(大学、企业、政府)模型来看,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孵化器、科学园区、智能城市三种不同类型。在这一体系中,政府进行一些非正式性的投资,大学主要进行人才培训、开展研究工作、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企业则会把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实施,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实施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身体舒适率、服务态度满意度、对周围环境满意度用(%)表示,进行χ2检验,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属于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原创研究的驱动力
杨晓虹(德国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科学总监、《自然》系列执行主编)
如何实现诸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是很多新科学趋势的驱动力。
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能源、水、气候、食品、健康、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必须携手合作,并集聚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全方位人才。
《自然》杂志推出的特刊中有关跨学科的研究的相关结论显示,各方应发挥自身作用,资助者应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管理相关资金,研究团队应具备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各学科及各团队间要寻求平衡,机构应引入关键指标推动T型研究者,以识别跨学科合作潜力的优势。
小型团队更容易给科学界提供新的想法,大型团队易采用主流方法,而产生更多的被引率。因此,当评估可颠覆性时,小型团队的有效性优势更加明显。总的来说,科学发展既需要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也需要稳定进展的研究成果,小型团队和大型团队应各司其职,而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不同形式的研究团队都应该得到鼓励。
2035年中国创新发展愿景预见分析
穆荣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数字转型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全球价值链中竞争格局的重塑,导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范式转变,加剧全球发展不确定性与治理模式变革的矛盾。
2035年世界发展格局将呈现重大变化,中国将成为世界创新发展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者。从科技发展上看,中国科技发展能力接近美国,对世界科学发展和知识生产的贡献显著提升;从经济发展上看,中国人均GDP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但是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社会发展上看,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以上,城乡公共服务差别显著缩小;从环境发展上看,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基本实现,资源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趋于缓解和可控。
大麦屿港区是目前台州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码头。一年到头,不计其数的陶瓷、卷钢、粮食、煤炭、板材等从这里输入台州,再将台州生产的小家电、机电、家具、水泵等产品运往各地。
2035年中国创新发展的六大愿景分别是:创新全球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城乡一体化、消费健康化、环境绿色化。
创新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创新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要素流动全球化,二是创新主体发展全球化,三是创新成果应用全球化,四是创新网络拓展全球化,五是创新发展影响全球化,六是创新治理合作全球化。
穆荣平发表主题演讲
服务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制造业服务数字化,也包括社会服务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够加速财富创造能力提升,社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加速构建一个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卫生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公共安全、交通运输。
关于2050年全球发展轨迹的集体观点
Frank-Andreas Hatzack(丹麦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高级顾问)
通过SPSS24.0对行为学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法来分析自主活动的各项指标。
王婧娴,陈丽萍[4,5]报道了异丙醇、环己烷共沸物分离的方法;李静[6-9]报道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共沸体系的方法。萃取精馏具有操作费用低、应用性强等多种优点[10],本文也采用精馏分离异丙醇-环己烷共沸体系。
韩国的智慧城市展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
就技术而言,到2050年,可更新、零排放、低碳电力及数字化技术等在2050年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业4.0中,化学企业也会有4.0版,主要将使用先进材料、先进低碳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风力、太阳能、核能、其他可更新的能源将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分布式账本技术、量子计算,都会在这一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检验数量一般为桩孔总数2~5%,如果工程桩孔数量少于20个,则应检验2个点以上,若通过检验确认不合格,则应立即实施补浆。对于检验点的位置,应处在以下部位:①荷载相对较大处;②桩体中心线;③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常的位置。
Frank-Andreas Hatzack发表主题演讲
实时的德尔菲方法和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技术预见的有力工具,揭示未来的期望和对应真正实体之间的联系。对于未来做出更有洞见的讨论,不管是在哪个时区、哪个行业、哪个机构、哪个层级,我们的讨论都非常有意义。参与实时德尔菲法对于大部分的参与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科技强国的战略思考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从全球创新指数来看,根据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排名,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2018年排名是17位,位居前20强,我们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排名;根据彭博创新指数,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20强,韩国、瑞典、新加坡在世界排名居前。创新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需要在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实力。
中国的创新发展已经非常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增长?首先归功于科学研发工作中的大量投资,中国的SCI论文发表量以及引用率提升迅速,中国仅次美国,就SCI发表量而言位居世界第二,被引用率超过英国,也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2017年实用新型以及商标申请总数量、专利总申请量超过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超过了德国和俄罗斯联邦;商标申请超越了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首位。由此,可以看到,面对技术偷窃或技术转让的指责,我们展示了很强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拥有强大的知识专业水平。
在未来15到30年,中国、印度、美国将会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度。中国将会超越欧洲,成为创新强国,而同时印度也会取得迅速的进展。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载体和完成者。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1]。
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在创新领域里打造领先竞争力?在微观方向,需要考虑如何建立更多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力,打造世界级别的创新公司。在从创新型国家朝着创新型国家前列进行的转折点时期,我们必须尽快打破对传统科技创新路径的依赖,加快科技创新战略转型。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发展主要是以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路径,现在需要补弱增强,向以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供给路径为主的强国路径转型,我们把它称之为整合式创新。
陈劲发表主题演讲
为了能够抓住新的机会,我们要做范式的转变。以前很多只是模仿式的创新,现在应该要侧重原创创新。过去,我们在能力上只强调吸收性的能力、动态的能力、核心的能力,现在我们要有整体的能力,这是未来科学研究的转向。
基于全面的创新理论,新型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应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体系,更科学持续的企业创新体系。不仅仅包括阿里巴巴,还有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将来我们希望建立东盟、“一带一路”为代表的跨区域和全球性开放合作体系,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合资企业整合起来,让所有企业都能够驱动创新。
对于行业创新来说,现在行业创新和工业创新都处在中低端水平,未来15年,我们应该通过全面创新进一步打造现代农业、高价值制造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于区域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不平衡和欠发展,未来15年应该关注美丽中国项目,这个项目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智能。目前中国政府推出了城乡创新体系,中国的创新不仅仅是工业化,还有城镇化和农村振兴。
大科学中心刚刚起步,未来15年应该在北京、上海、合肥建设大科学中心,对于区域创新中心,现在只是聚焦在北、上、深,但是在未来,有更多的城市将加入这个行列,其中还有武汉、西安、杭州、成都、南京等等。
面向工业化革命的重要影响力和驱动因素,丹麦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展开了实时的德尔菲研究,主要是以多项选择的方式向专家提问,专家回答问题的同时能够看到统计学结果,可以将自己的回答与统计学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并对自己的评论做出修改,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成一致和共识。
印度制造业的新兴趋势——展望2035年
Jancy Ayyaswamy(印度技术信息、预测和评估委员会高级研究员)
开发路线图首先要开展头脑风暴,进行情景假设、文本挖掘、专家讨论、文献研究,最后找出关键技术领域。假定印度到2035年制造业要为GDP增长贡献30%~35%,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通过创新。政府正在实行一系列的政策和工具来帮助达成2035的愿景和目标。制造行业2035的愿景旨在加强生产基础,通过以创新为驱动的安全绿色精益工艺达成这一目标,包括零废物、更少的废水排放、大数据、智能化以及先进制造等。
Jancy Ayyaswamy发表主题演讲
制造业行业中包括不同的具体细分行业。首先是织物行业,包括棉花种植、收割、质量控制、纺线、纺布等环节需要更多的自动化技术;在皮革领域,要降低污染物排放。就化学行业而言,希望能够实现最新技术,更好发展基础以及知识密集型的化学业。
随着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需要了解印度在工业4.0里所处的地位和状况,希望更多地把人和机器结合起来,把物联网、网络物理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做决策,减少人力介入。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4.0计划,首先要解决缺乏处理海量数据的设备和传感器,需要更有生产力的系统,同时希望能够让这些数据更容易收集并且更安全。为获得这些新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需要让产学研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更好的协力,希望这些行业在拥抱工业4.0的过程中不受到潜在风险的威胁。
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服务创新
Jang Pyoung Yol(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城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复杂的机器。人类的大脑布局和现代高速公路和公路的体系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这些神经元就像道路的出口和下匝道一样,我们把它叫做城市的升级体系。马路和人的大脑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差别是智能,大脑有智能,公路系统本身没有智能。我预计城市将来会像人的大脑一样,具备智慧智能。
使用德尔菲法当中潜在的假设,能够从外部的专家组获得信息输入,同时检查假设是否能与德尔菲调查的结果实现匹配,最后把德尔菲法洞见融入到战略之中。
这包括5G通信网络、技术引领的区域、公园、水、雨水,电力、煤气、热供应、油气智慧供应等。另一个层面是智能的服务,比如智能汽车。第三是远离犯罪和灾难,确保公民的安全。
Jang Pyoung Yol发表主题演讲
未来智能城市的主要概念,包括智能建筑、智能能源、智能出行、智能技术、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治理、智能医疗以及智能市民等。
2035年的未来城市,最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提高服务,提高生产力,尤其是提高市民的生产力。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这个城市,比如说高速公路改变了城市的样貌,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出行也会继续改变未来智能城市的样貌。
全球创新赢者通吃的探索
Samuel Klein(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中心预见、战略和风险倡议副总监)
世界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这场革命将对社会、经济和地缘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IoT)、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未来的量子计算越来越多地相互协同,对交通运输、公共安全、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及制造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Samuel Klein发表主题演讲
当前这场科技革命成就了全球城市的繁荣,也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给科技创新治理以及新兴科技公司就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战略规划、创新文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移民成为创新者成功的秘诀,而一个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在全球进行复制。
新兴领域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将促生多极技术生态系统,这将削弱全球一体化的作用,并对城市发展和商业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以技术为主的城市将更加专业化,而城市也将面临更多的选择。
我们研究技术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包括哪些职业在未来会有更大的需求,哪些会逐渐消失,并以此结果来支撑决策,应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的技术趋势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机器人和物联网、云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合成生物学、新材料开发等。此外,该研究还有助于明确劳动技能的未来需求。
将科克定位为全球技术创新的领导者
Niall Smith(爱尔兰科克理工学院研究主管)
“爱尔兰2040计划”的目标是将科克市发展成为爱尔兰第二大城市,并打造成一个智能城市。通过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合作倡议,吸引国外资本投资于本国技术。
我们建立了一套智能化预见分析工具——IFORA,汇集了3.5亿个数据源。运用现代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做系统分析,能够满足趋势分析、市场预估等需求,并已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人家是一天里万花七试都考完,我们偏要分成两天,第二天的主考官,还换成了一脸阴沉的司徒一一,考场还设在那鬼气森森的水月宫。
作为小型经济体,科克市希望聚焦于有竞争力的领域。科克市在网络安全、物联网、AR/VR、数据分析、空间4.0、纳米技术、光子学等新兴行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当前,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领域,有望在这些方面获得可观的商业回报。
Niall Smith发表主题演讲
人才储备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爱尔兰大约有50万居民,平均年龄小于欧洲其他国家。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的年轻人,那么城市本身就应该具有活力和吸引力,不仅要适合生活,还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爱尔兰的公司所得税率在欧盟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科克市对于知识产权和研发方面的支出都有税收方面的减免。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得更多的是要以人为本,科克市通过设立“智能门户”来了解哪一些技术能够被当地居民所接受。
如何构建更好的未来发展
Kuniko Urashima(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预见中心副主任)
日本《第五期科学技术基础计划》提出了未来社会是超智慧社会(社会5.0),即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通过高度集成的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系统,人、物和系统在网络空间实现互联,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能力获得的最优结果被反馈回物理空间,从而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
Kuniko Urashima发表主题演讲
当前日本社会全面老龄化和资源日益短缺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科学技术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期)2030年的日本社会,具有预防灾难、提供生命支持、照护功能的机器人将得到普及,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普遍使用,癌症不再不可治愈,老年人、残疾人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日本正在进行第11次技术预见,分健康医疗与生命科学,农林渔、食品和生物技术,环境、资源与能源,ICT,材料、器件和过程,城市建设、建筑和交通,空间、海洋和地球科学与基础设施等7个领域702个专题开展。
日本开发了新型地平线扫描 技 术 KIDSASHI(Knowledge Integration through Detecting Signals by Assessing/Scanning the Horizon for Innovation)。该系统每天采集全球范围内300多个大学和机构发布的新闻,使用AI机器学习系统分析并编写文章,在KIDSASHI网站公开发布。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
日本本轮调查已经持续了两年,分别对2030年、2040年、2050年的场景进行了愿景规划,预计下周可以公布第一轮德尔菲调查结果。本轮调查扩大范围,邀请了上百位学界、产业界的专家、政策制定者和市民参与区域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的研讨。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女性和不同行业领域的人参与到调查中来,并加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竞争力的研讨。
面向2035年全球城市的技术预见
李万(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面向2035年,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努力建设创新、人文、生态为特征的全球城市。这对科技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技术预见予以积极回应。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从2001年第一次启动德尔菲调查以来,每5年一个周期进行技术预见研究,当前正在进行中长期技术预见研究。
由图1、2可知,青杨雄株母株栽植时先栽植后灌溉比先灌溉后栽植再灌溉萌芽、生根时间早,年苗高超13.04%、地径超16.78%。所以采穗圃母株栽植,采用先栽植后灌溉。
面对新形势,技术预见的理念、方法和组织模式需要整体优化,即需要更富想象力的前瞻判断,更具创造性的前沿洞见,更加智能化的技术捕捉。未来技术预见的发展有三个方面、五大基本方向,即预见工具智能化、预见活动社会化和预见网络国际化,以及更加重视交叉型、颠覆性技术,更加注重智能化的分析,更加注重定量化的评价,更加注重可视化的展示,更加注重社会化应用。
李万发表主题演讲
前5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物质加工、能源转换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变革。第6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将是认知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能在于人自身,从人体内部和本质上全面认识人,以实现智力仿生与人体增强。
技术预见的核心是整体化前瞻、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本轮中长期技术预见工作中,多方参与寻求“洞见”,综合环境扫描及科技趋势,结合预见方法导出16个上海2035目标场景:数据为王、健康长寿、大脑解密、材料革命、机器伙伴、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人口滑铁卢、经济一体化、多中心的空间、高龄少子结构、基础设施老化、国际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压力、3D立体城市、可达的生活圈。
面向中长期预见,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依据“嵌套金字塔”研究模型(前期发展布局评析、当前现状基础评价、未来可能评估)开展了技术能级评价。在全球来看,我国的技术发展全面但引领性较弱。上海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同顶级水平有差距;上海领先科研机构多样,但缺乏顶级综合性机构;上海具备形成区域创新集群的潜力,特异技术领域值得关注。
本文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傅翠晓、赵越、郑奕、孟海华、陈红光、汤琦根据现场嘉宾主题报告整理。
标签:科技创新论文; 国际研讨会论文; 科学技术委员会论文; 采撷论文; 科学技术发展论文; 科学学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城市发展论文;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