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1
摘要:送电线路施工是电力工程作业中的重要环节,而杆塔基础的施工又是此项环节的关键,如果杆塔基础出现问题,则无疑会对整个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有所影响。因此,本文将对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技术改型及优化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送电线路施工;杆塔基础;改型;优化
引言: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我国逐步加大了对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中,送电线路属于电力工程中的关键,在此工艺环节中,杆塔基础及其优化方面已经成为电力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实际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基础的改型与优化可以有效的提升杆塔结构的适用性,因此,应加强对塔杆基础改型及优化问题的研究。
一、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基础工程与地质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地质对于送电线路施工中杆塔基础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安全等为角度,来对杆塔基础实施改型与优化,从而增强杆塔基础的适应程度,同时也应确保杆塔基础的施工满足我国颁布相关标准中的要求。同时,在布置杆塔过程中,要对各类施工影响因素予以全方位的考虑,并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等条件,以此来确保杆塔基础的施工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过多的影响,避免绿化区遭到破坏。在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对杆塔形式予以适当的更改与优化,同时也要加固杆塔的基础,以此来提升杆塔基础的稳定程度,保证送电线路工作的顺畅性,避免问题出现在其中。总之,杆塔基础的施工对于整个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对此予以不断的分析和调研,并详尽的勘察施工场地的各类地质、水文等基础条件,以此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杆塔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
二、杆塔基础的改型以及优化的原则
在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时,因为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需要对杆塔基础进行一定的改型以及优化,具体原则为:
1、节省材料的原则
在进行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改型以及优化工作时,必须要坚持节省材料的原则。为了在杆塔基础改型及优化能够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技术对杆塔基础的改型设计图进行图纸绘制,并且通过智能手段对杆塔基础的强度等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达到目的。基于建立的数学模型来对杆塔基础进行改型及优化工作,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杆塔基础的重量,也就达到了节省材料的目的。
2、适应不同的塔形地质的原则
因为输电线路的施工现场的场地是不断的变化的,遇到的地质条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杆塔基础的改型优化施工中,应该要通过现代化的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的技术,设计出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的杆塔基础。以前在进行杆塔基础的改型优化时,一定要进行反复多次的人工计算,会涉及到对杆塔基础结构的多次的调整优化,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设计出来的杆塔形状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的地质条件的需要。目前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综合分析杆塔的受力结构,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进而自动化生成适应特定地质条件的最优化的杆塔形状。借助于电子计算进行控制以及设计工作,不但能够节约杆塔基础的施工时间以及人工耗费,同时还能够得到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的杆塔形状。
3、坚持控制成本的原则
在进行杆塔基础改型以及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成本控制的原则。以前在进行杆塔的改型优化时,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施工的周期一般也比较长,所需要的材料也比较多,这样就导致杆塔改型以及优化的施工成本就相对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越来越多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杆塔基础的改型以及优化工作中去,从杆塔的改型设计以及图纸的绘制工作开始,实现了从设计到工程施工的一体化,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数学建模技术,实现了对杆塔基础机构的最优化设计分析,得到最优的改型优化方案,不仅提高了杆塔基础改型优化的施工效率,同时还有效的节省了材料,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对杆塔基础施工的土石方工程进行施工优化是控制工程成本的一项有效的方法,优化的主要事项包括:①进行土石方的工程施工前,结合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进行修正。②根据实际的施工地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杆塔基础。③以施工的基面作为土石方深度计量的基准,以拉线的平面作为标高方面的基准。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其坍落度在要求范围内。⑤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同时进行导管拔出的操作,同时保证导管一直位于混凝土的下面。
三、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杆塔基础改型和优化方法
在对送电线路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时,如果施工条件出现改变,则基础设计方案也会因此出现变化,所以需要对杆塔基础的型式予以一定程度改变和优化。在某送电线路工程中,杆塔基础本处于某水塘一侧的岗地中,鉴于之前的设计与规划存在问题,需要将杆塔基础放置在水塘中,所以要对此实施改型与优化。
1、第一次杆塔基础改型
将杆塔基础的位置换到水塘中以后,杆塔所在位置处的地质情况如下表1所示。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杆塔基础处的土质较好,技术人员考虑使用砌筑挡土墙的方式,将初始设计型号为RB3050的基础改为型号为T3050的台阶式基础,并且带有挡土墙。计算得出挡土墙的面积为900m2,杆塔基础加上挡土墙的工程造价约为86万元。
2、第二次杆塔基础改型
由于第一次基础改型所需投入的成本过高,这对于220kV送电线路杆塔基础工程的建设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因此设计人员上报有关部门,决定对杆塔基础进行二次改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塘的面积比较大,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设计人员考虑将原有的台阶式杆塔基础T3050以及附带的挡土墙,改为桩径为1.0m,有效埋深为8m的灌注桩杆塔基础GZZ1080。
3、第三次杆塔基础改型
第二次改型后考虑到我们的施工设备有限,灌注桩杆塔基础需要使用车载式钻机,由于杆塔所在处的交通不便利,无法将车载式钻机运输到目的地,我们将这一情况报告给设计部门后,决定对杆塔基础进行第三次改型。在这次设计中工作人员计划将巨大的挡土墙去掉,然后将基础设计为重力式,由于高立柱基础在水塘中的扭矩较大,因此考虑设计为连梁式基础,其底板为5.0m,有效埋深为2.5m,型号为T5025。连梁在基础立柱的上部,在施工之前应该使用一定量的模板支护。
4、第四次杆塔基础改型
由于连梁式基础有四层台阶,在施工前使用模板支护过程中,靠近连梁式基础台阶处的支护过程十分复杂,这样不仅不利于对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因此,为了便于施工设计人员决定对基础进行第四次改型。设计人员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决定将原有的T5025连梁式基础的四层阶梯改为三层,这种设计比较合理,并且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也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结语:通常来讲,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可以稳定运行,合理的设计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极大的提升杆塔基础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此外,对杆塔基础予以改型和优化可以有着多种形式,所以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选择,可以极大的提升杆塔基础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我国送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浅析送电线路运行的安全保障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
[2]冯昕忠.送电线路运维风险及其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2017(08)
[3]蒋巍.浅谈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
论文作者:李志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杆塔论文; 基础论文; 线路论文; 地质论文; 挡土墙论文; 过程中论文; 条件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