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黄河河务局历城黄河河务局 山东 济南 250108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我国工业化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加,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导流施工技术对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大增强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导流技术就是指在修筑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保持在干地上施工,用围堰来维护基坑,并将水流引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泄向下游。本文就针对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问题;技术探析
导言: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使中国的建筑业实现了良好而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作为建设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得到了发展,相关的建设技术也得到了改进。排水施工技术是水利建设不可缺少的施工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到水利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排水技术是必要和重要的。它值得有关工作人员的注意和注意。
1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法与建筑施工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一定程度的借鉴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但同时也应当掌握自己独特的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安全,不可出现丝毫差错。还要等到依据不同的地形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还要最大程度的保障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的健康发展,结合天气状况、气温条件开展施工,保证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2导流施工技术设计的范围
问题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保证整个导流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对水流进行引导。因此,在方案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考整个方案设计的实际性,是否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根据相关的项目。排水施工技术的目的是有效保护水利工程,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设计范围比较宽。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前,要对整个工程地形进行综合勘察和分析,明确整个水利工程附近的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的分布,并根据具体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同时,许多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附近可能有许多居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相关搬迁交流。因此,在制定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和分析具体的实际因素。为此,制定了完善的建设规划,确保了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
3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明渠导流法
所谓的明渠导流法,就是将导流渠道设置在滩地或者河滩上,并将围堰修筑在基坑的上下游位置,将水流自中向下进行引导。这种方法属于河道外导流的一种形式,对于平面区域具有宽广滩地且岸坡相对平缓的河流而言比较适用,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减少工程量,使施工成本得以降低。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不难发现,有的坝址河床比较窄,河床覆盖面较深的河道,采用分期导流施工显然并不合适,此时明渠导流法就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河床沿岸存在具有较大宽度的古河道;第二,具有较大导流流量,地址条件与导流隧洞开挖条件不相符;第三,工期紧张,专业挖洞设备配置无法实现,或者挖洞经验匮乏;第四,施工过程中排水与通航有具体要求。
在布置明渠导流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导流轴线与明渠进出口,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滩地布置与坡上布置。前者是导流轴线位置,一般而言,古河道,垭口等位置比较适合运用明渠导流法,这种方法的导流效果比较突出,而在设置导流轴线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水流通畅,将明渠长度进行缩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深度开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布置明渠导流轴线时还要考虑防冲要求,一般以50~100m为宜;坡上布置则是进出口位置与高程,基于对其的调整,可以确定相关参数,使淤积或回流问题得以规避。高程应该与水利工程施工与河道通航的实际要求相适应,能够调高就调高,确保水下开挖的工作量得以减小。
3.2 围堰法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屏障法是一种常见的排水施工技术形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对全段围堰或分段围堰进行合理选择。前者是指将围堰设置在上游河道,切断上游的直接水流,并利用溢洪楼引导水流。在全段围堰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排水楼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评价河道流量,从而确定水流方向。
对于汛期施工而言,受到较大水量的影响,仅仅凭借拦截并不具有可行性,此时就需要在一次拦截之后对明渠导流法加以运用,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而分段围堰则是通过围堰进行分段,对水流方向进行更改,在河床内进行导流,如此一来就可以分期进行水利施工,这种方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例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施工难度较低以及成本不高等等。当然,有的围堰工程规模相对庞大,此时就会增加导流施工难度与工期。基于此,分段围堰多在具有较大宽度且流量较大的河床比较适用。
3.3隧洞导流法
隧道导流法的原理是对河岸边设置的水工隧道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对水流的向下引导,这种方法在具有较小流量的河道,施工条件比较复杂以及狭窄的河床中相对适用,可以基于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推进施工进程。
在隧洞导流施工中,应对以下几点予以充分考虑:第一,在施工前,相应的现场勘察与分析工作十分关键,应科学设置隧道导流施工轴线,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第二,在布置施工轴线时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标准,有时轴线可能会发生转折,此时应该对转折角度与长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不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相邻隧洞的间距与围岩厚度,如此才能够促使水利工程结构、预应力与隧洞导流施工的实际条件相匹配;第四,如果水利条件要求较高,那么在设计隧洞进出口的过程中个,应该严格控制坡度,确保其与实际要求相符合。
3.4 涵洞导流法
涵洞引水方法是在水利基坑上游和下游修建挡水围堰,并通过涵洞将河道从上到下引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小土石坝或水闸等大多数水利工程。其优点在于灵活性大,成本低,建筑面积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海滩上设置涵洞,或者在坝基岩石上设置沟槽,做衬砌,在顶部加盖混凝土拱顶,实现涵洞的形成。有些涵洞可能需要通过倾斜的墙或土坝的核心。此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确保土坝的稳定。如果条件特殊,我们可以考虑在坚硬的土层上建立涵洞。此时,我们必须处理基本部分,充分考虑土层的变形和沉降问题,以保护涵洞。
结束语
综上,水利工程施工中对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条件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导流技术加以应用,如此才能提高导流的整体质量。通过从基础的施工层面加强质量的控制,才能保证导流施工的顺利实施。希望能在此次对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中,为具体的操作施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初探[J].四川水泥,2018(05).
[2]丁立训.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7).
[3]岳志强.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8(04).
[4]单勇.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业故事,2017(02).
[5]刘瑞璞.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
论文作者:张红波1,李武芹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围堰论文; 水利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明渠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