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做好头等大事_国企论文

提高认识,做好头等大事_国企论文

提高认识,抓好头等大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提高认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当前经济工作全局中的关键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扭转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局面,使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实现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目标的关键。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实行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以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国有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必然选择,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成,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全党同志只有从这样的战略高度去认识问题,才能真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抓好这件头等大事。

近年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根源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同时也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和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企业效率低下,相互扯皮,人浮于事,造成了大量在职“失业”人员。随着改革的深化,要求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提高效益,国有企业大量存在富余人员的问题必然要暴露出来。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与现代化生产以及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与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只是使这一问题和矛盾充分显现出来。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把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记在改革的帐上。多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眼前利益出发,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考虑宏观经济结构状况和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招了不少职工,许多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不能有效地吸收劳动者就业,这些企业的职工不得不下岗待业;一些企业产权不清,责任权利不明晰,不进行企业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机制,“等、靠、要”思想严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导致产品没有市场,企业活力不足,长期扭亏无望;也有些国有企业用人不当,管理混乱,工资侵蚀利润,管理成本直线上升,销售费用年年增加,企业资产天天流失,结果搞垮了企业,造成停工停产。这些企业的职工都不得不下岗待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产业的社会需求增长放慢甚至减少,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一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必然有一部分职工游离出来,失去工作岗位;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亦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同量资本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减少。总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矛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结构性矛盾,以往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带来的一些经济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冗员过多问题,变得尖锐起来。当前,这些问题非解决不可。要解决这些问题,一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待业难以避免,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不是由改革造成的;而主要是由过去计划体制的弊端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调整引起的。改革就是要除旧布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过去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今天,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又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付出了代价,作出了牺牲,必须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必须让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深入到下岗职工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化解思想上的问题。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国有企业下岗待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这方面的资金要有保证,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要保证基本生活费发放到每个下岗职工的手里,不准拖延,不准挪用,不准克扣。要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养老金的收缴率;加快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尽快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机制,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提供资金保证。

在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要抓好再就业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是基础性的环节。首先,要改变只有在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单位就业才体面、瞧不起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从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我国的国有经济在总量上还会继续发展,但比重会相对缩小,非公有制经济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等的市场主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力量,到这些单位就业,同样是靠诚实劳动获得收入,并不降低自己的地位。第二,要改变传统商业、服务业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观念,积极在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不足1/3,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到第三产业就业,同样是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在不同行业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三,要改变传统的就业主要依赖国家的观念,树立自主择业、市场竞争就业的新观念。在劳动者转变观念的同时,用人单位也要转变观念。有些企业把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不给他们平等待遇,这些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各级政府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首先,要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再就业,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就业机制,即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上双向选择,各得其所。对国有企业职工转岗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国家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以支持。其次,要把握好对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宏观调控力度。要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控制失业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根本出路。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掘第三产业在就业方面的潜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针对农村和农民需要组织生产,支持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他们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要千方百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增长8% 的目标,保证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第三,加快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国有、集体、三资、私营等各个单位。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逐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逐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通过建立社会再就业服务中心等办法,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使这四个层面的制度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通过国家、集体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机制。要对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确立必要的程序,建立必要的制度。在企业层次上,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必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出再就业的措施,不能让职工一走了之。那些有下岗职工的企业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下岗职工进行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每一个行业都要逐步建立再就业服务体系。要针对行业特点,挖掘内部潜力,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转岗分流人员。逐步完善再就业培训网络,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全社会都要关心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通过社会救助和自我努力相结合,逐步形成再就业服务体系。

一段时期以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也要看到,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有利,经济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创造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各地几年来的努力,积累了不少好的、切实可行的经验,尤其是上海等地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健全再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的做法,对解决再就业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暂时的困难。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努力工作,一定可以克服困难,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壮大。

标签:;  ;  ;  ;  

提高认识,做好头等大事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