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阈下“候鸟”现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候鸟论文,新农村论文,现象论文,对策研究论文,视阈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这是我国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市场已经逐步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因而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就是农民工,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他们平时在老家学习,假期则到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生活,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候鸟”现象。依据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查,我国大约有两千三百多万的留守儿童,在全国农村儿童中占20%左右。留守儿童问题一旦成为问题儿童,不但是家庭之不幸,更是社会之不幸。有鉴于此。解决“候鸟”现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候鸟”现象存在的主要教育问题
(一)社会问题
就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和城乡壁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产生,事实上也是“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城乡二元化结构之间的基本矛盾,而以止矛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是难以得到化解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无法将子女带至身边。究其根源,在于城乡之间相互隔离的户籍制度和子女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所造成的制约,而且农民工也难以承担起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额费用,如果选择在城市中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也存在着各地教材不同而导致教育内容无法对接等诸多问题,这就直接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形成。
(二)家庭问题
就目前来看,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因素就是教育意识过于薄弱与教育方式不够妥当,从而在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难以做到很好地取舍,家长或者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间产生了相当大的落差。留守儿童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其家庭是否能够进行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其一是要在提高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间进行取舍。为更好地改进自身的家庭生活,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农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土地,到陌生的城市中务工。然而,当外出务工和子女教育间出现了冲突之时,农民工们常常会选择前者。其中不仅有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尚未意识到教育是一笔最大的投资,而是觉得子女教育是很大的负担。其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子女教育需求间产生了相当大的落差。那些外出务工的家长们忙于工作,很少会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子女教育,对于其所产生的困惑、需求与兴趣等的关注就显得更少了,由此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空白的状态下。
(三)学校问题
因为受到教育理念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之制约,学校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教育措施不够到位,十分缺乏针对性,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大量学校尚未设置适合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应课程,十分缺乏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留守儿童实施心理教育、生存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其二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家庭负担十分繁重,缺乏更多的精力去关照那些留守学生。其三是农村学校的经费普通十分紧张,滞后的办学条件十分不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更谈不上对留守儿童实施单独辅导与教育。其四是应试教育观念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制约。在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对学校与教师实施评价的唯一一个标准。所以,农村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会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造成了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留守儿童行为随意、乖张,甚至自暴自弃。
二、解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候鸟”现象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当前,全社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还大大不够,所以,理应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引发社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监控与研究体系,不断总结相应的经验,并且结合新出现的各类问题,强化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农民工群体子女应当享有与城市学生一样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还意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的子女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增加,而且落实好农民工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二)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限制往往会被打破,由此而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开始流入到城市之中,并且由此而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而且也一定会引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一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务工所在地的户籍,所以难以交纳过于高昂的学费,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就学,只得留在原籍接受当地的教育。这是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愿但又不得不实施的选择。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中心就是要不断弱化与取消和户籍联系起来的城乡相互分离的各项制度。要通过取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各种限制,切实保障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政府部分应当制定和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以及配套措施,从而消除对于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歧视,让进入城市就读的农民工群体子女享受和城市居民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三)履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职能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者监护人应当端正教育思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家庭教育能够成功,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及其所具备的教育观念是密切相关的。其一是要运用自我教育以不断健全完善自身,应当多学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切实了解子女的身心特征,依据家庭教育的规律,实施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既不能简单地运用溺爱或者放任自流的教育形式,而且也不能简单地进行打骂或者加以干涉。要搞清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掌握其子女的个性化特点,对其加以理解与接受,并进行正确地引导。与此同时,父母或者监护人还是应当和子女建立起新型家庭关系,从而充分地尊重、信任与理解农村留守儿童,并适当地给予其以欣赏与赞许之情。在家庭教育上,最为重要的内容并非是能够教子女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其如何和他人建立起友好关系,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处理好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应当注重于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如何生存。留守儿童的家人应当清楚地认识这点。二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当尽量和其子女加强沟通联系。父母要努力地协调好外出工作与照顾子女之间的关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将子女带到其工作所在地去读书。一旦条件不允许,家长就应当尽量找好子女的代养人,从而保障其外出之后子女能够被有效地监管。与此同时,父母在外出之后应当尽力多参加家长培训活动,倾听专家教育与指导,并运用多种方式和子女进行心灵互动,更多地鼓励子女写信与倾诉,从而力求做到虽缺位,但不缺职。
(四)改进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各项基本素质。教书育人作是广大农村教师的职责,理应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落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农村学校教育不但要认真完成好校内期间的教育,而且还应有有意识地向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校外生活加以延伸,从而丰富其校外生活。所以,学校教师不但有必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强化和留守儿童家长以及监护人的相互联系,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与思想动态,且还应对一些学习较为困难,行为与性格各异的农村留守儿童强化帮助与引导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当不断减轻这一群体的学业负担,不断改革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体系以及内容,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留守儿童。要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鼓励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每一位农村教师均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从而让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从而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五)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教育功能
如今,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还会展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更加积极地挖掘与利用那些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由农村留守儿童所自在村的村党支部牵头,安排各农村学校教师、村妇代会主任和青年志愿者等人员,积极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题当中。同时,农村各级组织以及社会各方均应强化对农村地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与自我约束,切实做好农村社会环境的整治工作,切实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们提供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精神产品,让其在更加文明的农村环境中得到很好的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候鸟”现象教育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识,通过积极配合和协同努力,建立起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升我国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所以,高度关注与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肯定能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联系电话:023-6871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