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就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而言,人们对建筑行业需求越来越大,对其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结合混凝结构施工技术及其特点,深层次探究当下我国土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因由,制定更严格的施工要求,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一、概念简述
通常了解研究对象的概念,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和定义,才能更好的进行系统分析,调查研究才有更高的说服力。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技术及其特征。
(一)混凝土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缺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主要由沙石、水、水泥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搅拌而成,硬结有一定的硬度,抗风化、耐火、抗压,与之相反,钢筋为脆性材料,不耐压,钢筋、混凝土的结合,完全处理了材料抗压力、抗张力不足的情况。钢筋混凝土的制备操作简单,性能可调,且原料来源广,因此普遍使用。
(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具决定性意义的技术,混凝土硬化前可塑性非常好,钢筋、模板等材料可以与之混合使用,这是其他技术无法超越的,此外混凝土施工技术成本较低,原材料多,具有抗震性、稳定性,还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要求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工矿渣、粉煤灰等废料,减少材料的浪费,实现绿色环保。但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有不足之处,混凝土为脆性材料,自身重量大,护理所需要的工期长。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因素可能出现具有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是出现裂缝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工程的进度极易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干扰。
二、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质量的因素
由于当前人们对工程建筑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找出不足之处和症结所在才能更好的制定解决方法。
(一)温度
周围温度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密切相关,混凝土外部温度会随着周围温度降低而明显变化,当周围温度仍处于降低状况时,混凝土外部温度跟着降低,由于结构内部的温度维持其稳定的状态,而结构内外此时会出行明显温差,进而使混凝土出行温度应力,诱发结构裂缝或断裂等其他问题,这将直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二)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通常以矿渣、碎砾石等为原材料,原材料的取材遵循干燥无风化、洁净无杂质的原则,原料的颗粒直径、粗骨料以及细骨料的配料比例需要严格把控。硅灰作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原料,然而硅灰的使用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自缩,甚至断裂,这就涉及原料的配料比例问题。
(三)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的合理,决定了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和效益。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由生产、运输、浇筑、养护四部分构成,混凝土材料配制的比例、原材料质量、浇筑、搅拌、养护当中无论哪一个步骤操作不合理,都有可能诱发质量问题,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序要求极为严格。混凝土结构存在水化热的现象,即混合搅拌时,水泥等材料会散发热量,热量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原因而无法及时排出,只能储存混凝土结构内部,从而诱发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
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分析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一方面精确把控水泥使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泥的主要由石灰石、铁矿粉、粘土等矿物构成。其水化过程中,会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而发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受混凝土结构自身因素的干扰,无法全部发散,聚集在混凝土材料内部,使混凝土材料出现温度应力。可通过减少混凝土由于化学反应所携带的热量,即控制水泥用量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可以用相应的材料替换部分水泥,提高混凝土搅拌效率,从而把混凝土材料里的热量排散出去。
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需严格要求。混泥土浇筑过程其温度会有所改变,而且极易受周围温度的干扰,极易使结构表现出温度应力。由此得出结论,混凝土结构浇筑不宜在高温条件下,特别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高温天气可以通过“暖棚法”、“蓄冷水法”、“覆盖法”等方法降低温度,这样才能更好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温度。
(二)优化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流程
混凝土本身具自缩功能,且约束力强,因而混凝土施工时会出现水泥水化热、施工结构裂缝等问题,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征和施工技术要求,需要对更严格配制混凝土,搅拌工序需要重新整理和安排。混凝土的配制,需多次检查并及时剔除不符合工程要求且配比参数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骨料等,同时严格核对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控制其含泥量和细度模数。混凝土的搅拌,应遵守“适量”原则,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搅拌量、搅拌时间、搅拌顺序等。
(三)减小混凝土自身和地基的限制
一方面缩小混凝土材料自身的限制。混凝土材料自身的限制性会随其温度应力增大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来减小其约束力,让其始终在要求范畴里。
另一方面减小外部地基的限制。当混凝土厚度增加时,可能会超过地基承受能力,进而对混凝土结构有了一定的局限。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身重量会随厚度会有所增加,此时地基会对混凝土材料有所约束,所以,可以通过的滑动层的使用,降低混泥土材料的浇筑厚度,解决外部地基的存在的约束力问题。
(四)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的配比往往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性能,因而混凝土的配比需要精确的计算与合理技术来获得。配制混凝土前,试验员需要通过多次试验验证不同混泥土材料的配比方案,相互对比,为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找到最佳配比。此外,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放热,物体受热时会膨胀,此时受外界压力变大,客观上来说混凝土是体积变小了的,即混凝土的自收缩。混凝土配制中方案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修改配制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缓解混凝土自缩的情况。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可选用与有机纤维材料有相同性能的良好抗拉性能的材料,在根源上改变混凝土的抗裂程度。
(五)高度重视施工工地的地质情况
土木工程建筑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地质环境基础上,若在疏松的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事故灾难和经济损失。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施工问题,应及时上报给有关勘察部门及设计单位,暂停施工直到勘察单位对工地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做出更全面的评估检查后,同意继续施工为止。如果相关岩土参数发生变化,设计方应及时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准备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信息施工。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筑行业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当前形势而言,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仍需要优化,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独树一帜。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技术,本文针对当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当采用更高水平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时,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效益,满足当下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全虎.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27):80.
[2]邓磊,赵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56-57.
[3]陈丽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04-105.
[4]申万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居舍,2019(24):91.
[5]丁宁,石振波.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24):175.
论文作者:梁小云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材料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应力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