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论文_王爱飞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论文_王爱飞

嘉兴洲禾房地产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混凝土是一种被普遍运用在目前建筑项目中的建筑材料,在实施混凝土的施工中,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等一些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怎样解决开裂问题,提升建筑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所以,一定要增强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实施阐述。

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引言

目前相对多的建筑中都会牵涉到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可是在许多已投入应用的项目当中,大面积混凝土发生裂缝的状况相对普遍,因为这些裂缝的产生,不但让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并且严重的也许会造成结构发生垮塌造成事故的发生。然而只要我们在材料、施工工艺和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各类原因的影响就能够防止出现裂缝。

2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概念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是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内容,其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所以,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一定要不断加强,尽量避免裂缝的出现,不断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做好后期的保温养护工作,提高工程项目大面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大面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随着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大面积混凝土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所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量比较大、结构的尺寸比较大、布置钢筋比较多、受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且具有强度比较高、抗震性比较好、可塑性比较强与经济适用等优点。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面积比较广,水化热作用产生温度应力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影响比较大,非常容易形成裂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在涵洞、大坝、桥梁、水闸等项目的施工中,大面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控制好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3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施工材料准备

结构裂缝是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通常采用“三掺”技术降低水泥水化热,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人膨胀剂、减水剂、粉煤灰,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在具体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材料的规格及性能。首先是水泥材料,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是首选,在水泥材料投人使用之前应按照《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进行水化热测定,7天之内水泥水化热量应控制在250kJ/kg以内方可满足施工标准,为尽量降低水泥用量,还需掺人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其次是碎石骨料,碎石应具有良好级配,粒径均匀一致,针片状含量不得超过15%,含泥量宜控制在1.5%以内,按照规定标准筛选碎石骨料,将其中的有机杂物清除。在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宜采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掺人高效减水剂,能够将混凝土强度提高50%-70%,合理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所有材料进人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行业标准,禁止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应用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之中。

3.2 混凝土设计要点

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中,要配备一些构造钢筋与抗裂钢筋,主要用来预防由于温度应力出现开裂问题,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因而降低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还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施工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水泥作为混凝土重要的原材料,一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水泥,大面积混凝土往往会受到水热化影响,因此,要选择那些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要保证水泥水化热程度满足施工大面积混凝土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工程项目大面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混凝土的水热化、混凝土和易性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等,为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的时候可泵性,一般会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粉煤灰,要想提高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在配制大面积混凝土时,一般会掺入适量的矿渣和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大面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增强混凝土强度,提高混凝土可泵性。

3.3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大面积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容易让混凝土内外产生相对大的温差,而形成温差应力,所以要选用水化热相对低的水泥,以使水泥水化所形成的热量降低,从而控制大面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充分运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使水泥用量尽可能降低。集料的级配和其含泥量要严格的控制。假如含泥量大的话,不但会使混凝土的收缩增加,并且会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选用合理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完善混凝土的功能。外加剂加入后,能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把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好,不能太大,通常在120±20mm即可。

3.4 混凝土浇筑

全面清除模板内部的碎石杂物,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科学规划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以保证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通常为400mm左右,层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内,以增强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若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层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浇筑完成的工作面应及时振捣,在卸料点及坡脚处按照相关标准布置振捣棒,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的推移不断调整振捣棒位置,对浇筑面进行全面振捣,移动间距为400mm-500mm,以振捣棒半径为标准,避免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棒在作业过程中,应深入下层混凝土,确保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3.5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抹压后,当人踩在上面无明显脚印时,随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保护砼表面温度,以免水分蒸发并带走热量,在塑料薄膜上加盖一层毛毡,毛毡迭缝覆盖进行浇水保湿养护(利用循环水管排放出的热水进行适量的浇水保湿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延长散热时间,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由于晚上温度较白天低,入夜前应在湿毛毡上加盖一道塑料薄膜,再加盖一层干毛毡。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保持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差在25℃以内,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一般混凝土浇筑后第2、3天内部温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所以覆盖物的拆除不能过早、过快,一般以10天左右为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一项多样化的系统项目,它牵涉到各个方面。因此,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只要严格确保依照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序的实施施工,质量也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与保证,因此一定要注重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提升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关注程度,提升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宏.大面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及其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

[2] 刘改利.大面积混凝土性能试验及工程实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3] 罗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4.

论文作者:王爱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论文_王爱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