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制度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建立(一)_斯大林论文

雅尔塔制度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建立(一)_斯大林论文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雅尔塔论文,苏联论文,势力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战后世界调整和安排的雅尔塔体制与美苏冷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雅尔塔体制满足了苏联对战后安排的大部分要求,特别是保障了苏联势力范围的建立,所以,战后初期斯大林才在这个基础上奉行大国合作的政策。然而两年后的1947年,斯大林就由大国合作转向了集团对抗的政策。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土耳其海峡危机和伊朗危机以及在东欧和德国等问题上,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抗中重新估量、认识和了解了对方后,斯大林(如同杜鲁门等人一样)已经在观念上把对方视作敌手而不是盟友,特别是他认为1947年6 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要组建反苏的西方集团和侵蚀由雅尔塔体制保障的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对于雅尔塔体制问题,学术界早已有了相当充分的论述。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据新近披露的档案材料,以苏联在二战初期扩展领土和建立势力范围的努力为基点,论述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其与苏联势力范围确立的关系,俾能对雅尔塔体制范围内的苏联势力范围问题,以及对冷战起源问题提供新的认识。

维护苏联安全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此,苏联在战时就着手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早在苏联参战前,1939年8月23日, 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加议定书,可以说是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最初步骤(注: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补充议定书规定:1.在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北部边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2.在波兰国家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将大致沿着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来划分。3.关于东南欧,苏联强调它对比萨拉比亚的兴趣。德国声明它对该地区完全没有政治兴趣。参见苏联对外政策档案馆:档案全宗06,目录1,卷夹8,案卷77,1—2页;苏联外交部编《危机的一年(1938—1939年)——文件和材料》2卷,莫斯科,1990年,321页。8月28日,议定书的第2条款被修改为:“在波兰国家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的界线将大致沿着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来划分”。9 月28日,苏德双方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及其两项秘密补充议定书,对先前的协议进行了如下的修正:卢布林省和华沙省的一部分划归德国的利益范围,而立陶宛的领土则为苏联的利益范围。参见《特档中的秘密文件》,〔 俄〕 《历史问题》1993年1期,9页。)。当希特勒德国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后,苏联依据这些条约,采取了在其西北边界夺取领土和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大约到1940年夏秋,苏联在其西北部获得的领土有: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同时将芬兰也纳入了其势力范围。这是自1922年苏联成立以来,苏联在其西北部拓展领土和建立势力范围的首次成功的尝试。虽然后来的苏德战争已经使苏德条约及其议定书化为废纸,但是苏联却决不放弃它从苏德条约和议定书得到的收益。它不仅要西方盟国承认它从希特勒那里的所得(1941年6月 22日以前的苏联边界),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

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和12月的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规模的战争。在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威胁下,英国和美国等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互助同盟关系。它们与其它愿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阵线——联合国家,同以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和矛盾,尽管它们具有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和战争结束后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等问题,都各有自己的打算和计划。于是几乎在它们结成盟国的开始,围绕着有关战后安排和调整,就已经产生了矛盾和争论。只是由于各自都能以战胜法西斯的大局为重,它们才仍然能够一边龃龉不断,一边联合作战,并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关于战后世界的重组和安排问题,大国的政治家们在战争时期的戎马倥偬中已经有所思考和筹划。1941年8月14日, 美英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八点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有关民族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在纳粹暴政被摧毁后,重建和平,以使人类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不虞匮乏;各国必须放弃使用武力(注:《国际条约集》(1934—194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337—338页。)。9月24日, 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但同时表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特点相适应”(注:戈尼昂斯基等编《外交史》4卷上册,三联书店,1980年,246页。)。这些措词实际上表明苏联对《大西洋宪章》是有所保留的。

就苏联而言,虽然苏德战争爆发后,战胜法西斯德国是苏联压倒性的头等任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仍然不断地追求建立势力范围的目标。因此几乎就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它就开始忙于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构筑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格局。

1941年12月中旬,就在全世界瞩目于扣人心弦的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仍在繁忙的战事和国事之中,与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进行了紧张的关于战后安排和调整的谈判。斯大林向艾登提交了关于军事互助条约和关于解决战后问题条约的两个草案,并主张在后一个条约中附加一个规定改变战后欧洲国家边界总设想的秘密议定书。正是在这项秘密议定书中,斯大林明确地向艾登阐述了苏联关于战后欧洲安排的初步设想和建议。主要内容是:关于战后欧洲国家的领土和边界:恢复德军占领前的欧洲国家及其疆界;恢复1941年6 月苏德战争前的苏联西部边界,包括1940年《苏芬和约》规定的苏芬边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关于战后维持和平的方法:苏联与罗马尼亚和芬兰订立军事联盟并驻军两国;英国与比利时和荷兰建立军事联盟并有权驻军两国;英国可以在德国和法国的某些地区拥有军事基地;建立拥有一定数量军队的欧洲委员会作为维护欧洲和平的国际组织。关于德国等战败国的处置:德国等国必须支付赔偿,德国必须被全面解除武装并被分解成若干独立国家(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45,目录1,卷宗279,1—69页, 参见勒热舍夫斯基编注,1941年12月艾登访问莫斯科并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会谈(文件集),〔俄〕《近现代史》1994年2期,90—101页。)。对于苏联方面提出的方案和建议,艾登表示原则上同意。但是有关恢复1941年边界的建议,艾登称,因为他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授权并且还需与美国方面进行磋商,因而无法同意。苏联方面为此表示极大的不满。原定的条约和协议就此流产。最后双方仅发表了一个内容简单的苏英会谈公报。

从苏联关于战后欧洲安排的设想中可以看出:在战后的欧洲,苏联将在东欧占有优势,英国则将在西欧处于支配地位;欧洲的和平将由拥有一定数量军队的欧洲委员会来维持;欧洲大陆将形成由苏联和英国两强主导的力量格局。

在斯大林与艾登会谈结束后,1941年12月26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向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提交了一份关于筹建欧洲国家战后安排计划委员会的报告。洛佐夫斯基指出“战争的结局已经明了。德国、日本、意大利及其盟国将被击溃。因此, 该是开始准备和会的时候了。而这次和会的任务要比在1914—1918年的战争中德国战败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复杂得多。情况的复杂性将在于:四个大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将要消失,起决定作用的将是苏联、英国和美国。战争结束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最为强大的国家将在这次和会上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我们在和会上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美英联盟,而且还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所有这些国家首先考虑的是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包括战败国),并且无论如何要把苏联限制在1939年以前的旧的边界之内。毫无疑问,美国和英国之间、小国和大国之间以及最小国家之间的矛盾将在和会上激烈地爆发出来。但是,仍然必须预见到,在最重大的问题上,我们将会面对着资本主义列强的统一阵线。有鉴于此,现在就必须着手研究一些问题,以免到了会上我们只能对英国提交的建议作些修正和补充。”(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3,目录63,案卷237,1—3页,转引自《着手准备未来的和平》, 〔俄〕《史料》1995年4期,114—115页。)

洛佐夫斯基认为应当仔细准备和研究下列三类问题:“(1 )必须估算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芬兰给我们造成的财政经济损失。……(2)现在就必须考虑有关我国边界的所有问题。 我们不能继续忍受这样的局面,即日本军舰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切断我们同太平洋和同我们的港口的联系,并且封锁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引者注)、千岛群岛海峡、津轻海峡和对马海峡。无论如何都不能保持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原来的状况。必须从安全和交通自由的角度考虑我国的陆地和海上边界问题。(3)必须对有关消除德国及其盟国的危害性问题作好准备。 这包括边界问题和工业、财政、航运等问题以及战败国首先是德国的国家体制的问题。”(注:转引自〔俄〕《史料》1995年4期,115页。)他并建议成立秘密的筹备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

斯大林向艾登提出的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方案和洛佐夫斯基的报告,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苏联方面对战后和平与安排的最早的设想和考虑,非常耐人寻味。第一,它表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最早具体考虑战后和平与安排问题的时间是在1941年12月。后来苏联在盟国首脑会议和首脑会谈中所提出的有关战后安排的要求和建议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二,争取有利于苏联的边界和维护苏联的安全,是苏联考虑战后安排的中心,其方法就是与其它大国(主要是英国(注:由于当时英国仍是一个对欧洲大陆事务发挥重大影响的大国,所以苏联在筹划未来的安排时基本上是把英国当做自己的谈判对手。以后,随着美国参战后的作用愈益增强,关于战后安排的问题才由苏美英三国共同讨论和解决。))一起划分势力范围。第三,苏联认为,在战后的世界舞台上起重要作用的将是苏联、美国和英国。第四,苏联已经预料到,在战后安排的问题上,它将会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一阵线。

洛佐夫斯基报告自然引起了苏联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在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采纳。一个月以后的1942年1月28日,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任主席的外交资料筹备委员会,确定了委员会的任务: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有关战后安排的现有协定、相关计划和方案,特别是直接涉及苏联的方案和计划;研究有关边界划分(首先是与苏联有关的边界划分)、联邦和联盟集团、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战后经济问题、一战后的和会与两次大战间的国际谈判等方面的设想、方案、问题和材料(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3,目录63,案卷237,4—8页。转引自〔俄〕《史料》1995年4期,116—117页。)。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1942年1月会议表明,从那时起, 苏联对战后安排问题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阶段。

恰恰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关于战后和平安排和英国对苏政策的秘密备忘录被苏联所获取(注:非常巧合的是,就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1月28 日会议决定成立外交资料筹备委员会并确定其基本任务是搜集外国有关战后和平安排的计划和方案的同一天,艾登向首相丘吉尔和内阁其他成员提交了这份备忘录。受雇于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部伦敦侦探站的“剑桥五人帮”间谍小组(菲尔比、麦克雷伊、伯吉斯、布兰特和凯恩克劳斯)获取了这份机密材料。几天后,这份文件就放在了斯大林的办公桌上。整个战争时期,苏联通过剑桥间谍小组获得了英国政府内部的许多机密文件。除此之外,其它落入苏联之手的重要文件有:1944年7月25 日艾登就英国战后对苏联和西欧政策给英国驻法国临时政府代表库珀的复函——同年9月由苏联内务部送交斯大林;1945年6月29 日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军事规划部撰写的《英帝国安全》的报告——同年11月送交斯大林。参见察廖夫《苏联与英国:从合作到对抗(1941—1945年)》,〔俄〕《近现代史》1998年1期,92—105页。这些极其重要的文件使苏联领导人相当透彻地掌握和了解了英国政府的包括对苏政策在内的整个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及英国领导人的决策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得苏联领导人可以在这些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苏联关于战后和平安排的相应政策和计划。)。艾登的备忘录是他在1941年12月访问了苏联并初步了解了斯大林的战后安排的意图以及红军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之后写的。如果说艾登在访问莫斯科时对斯大林提出的要求持坚决抵制态度的话,那么,现在艾登因为相信红军在军事上能够取得胜利,从而确信苏联将在战后为欧洲的主要大国而调整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在备忘录中论述了两个主要的问题,“战后俄英合作所赖以建立的原则”和“对于斯大林关于承认苏联1941年边界要求的最佳对策。”

对于第一个问题“战后俄英合作所赖以建立的原则”,艾登承认,由命运决定的英国和苏联的新盟友关系不过是一种“基于利害关系的婚姻”。他认为,战后欧洲的力量关系将会发生如下的变化,即德国最终将遭到失败,法国在某段时期内沦为一个软弱的大国,在欧洲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抗俄国。但是在艾登看来,战后来自德国的危险仍可能出现,因此认为,“有可能出现继续与俄国合作的必要性,第一,因为否则的话,俄国就可能受历史趋势和经济必然性的驱使而被引诱去与德国合作;第二,为了在欧洲恢复符合我们利益的能够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的力量对比关系(法国因失败而被消灭);第三,为了包围德国。”苏联在战后会奉行什么样的方针呢?艾登认为主要取决于这样三个因素:战争的进程、苏联打完战争后的状况和战争结束时的情况,“如果德国的战败主要是由于苏军的行动并且是在英美的军事实力充分施展之前的话,那么俄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将是无法打破的。俄国的威望就将大大提高,以至于它轻易地就能在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起共产主义政府,所以苏联自然会受此诱惑而朝这方面努力。尤其是,俄国人那时就可以从德国的工厂夺取他们为恢复俄国的工业所需要的设备,而不顾英国和美国的需要。结果,苏联就能够完全自立而不再需要在其它情况下必须向我们和美国请求的那种援助,它将会变得不愿再采取英国和美国希望它奉行的政策。”如果出现这种前景的话,那么在艾登看来,“这种可能性本身就是一种要与苏联建立密切关系的理由,因为现在苏联的政策尚不明朗,可以尽可能地对它制定将来的政策施加影响。”艾登设想的另一种情况是:战争结束时俄国将衰竭。那时,“斯大林将不得不(即便是暂时地)奉行一种在苏联处于这种不太严重的垄断地位时最能接受的政策。”如果事情的发展出现如此有利于英国的转折,那么现阶段就不应当做出让步和牺牲,因为斯大林要依靠盟国的援助,就“必须使自己的政策与英国和美国的政策趋同”。但是艾登认为,做这样的考虑是冒险的,他认为,“通常的理智要求我们在计划中从下列前提出发,即如果我们希望俄国人在战后进行合作,那么就应当执行一种对他们有利的政策……并且现在就应当执行这种政策,而不是等到战争结束以后。”

如果把艾登的这些观点归纳起来,剔除其中的修辞色彩,他不得不迎合一个即将出现的强大苏联的论调是十分清晰的。而要迎合苏联,在艾登眼里,最大的妨碍因素就是美国的态度。艾登写道,“自最近签订了与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和俄国进攻芬兰以来,那里对俄国的不信任和仇视就广为扩散。”艾登虽然承认,“实际上是很难把英俄合作与英美合作协调起来的”,但是他却清楚地看到,在战争的影响下,美国的社会舆论接受了“更为现实的趋势”。不仅如此,他竟然预见到:随着美国认识到“俄国人能够帮助美国阻止远东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就将会发生变化(注:察廖夫:《苏联与英国:从合作到对抗(1941—1945年)》,94—95页。)。不仅英国将迎合苏联,而且美国自己也将被迫或者在英国怂恿下迎合苏联,当斯大林读到艾登的备忘录时,相信他在谈判桌上讨论战后安排问题时的态度将更为强硬并且知道如何去对付他的盟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斯大林关于承认苏联1941年边界的要求的最佳对策”,艾登的说法肯定令斯大林高兴无比。他说:“斯大林的要求似乎是适度的,如果我们考虑到他可能会提出更多的要求的话,譬如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势力范围,同时强迫波兰接受俄波边界,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和通过给予挪威和芬兰的领土得到大西洋的出海口。”所以他主张满足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要求。他承认对此构成妨碍的是大西洋宪章:“不可否认的是,斯大林对波罗的海国家的要求和对芬兰和比萨拉比亚领土的要求(即使是最小的)未必符合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大西洋宪章指出,盟国将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追求违背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他们希望恢复被强行剥夺的主权和自主权。满足斯大林的要求也就将违背宪章中所提出的条件,即盟国将尊重所有民族自己选择符合他们愿望的统治形式的权利。确实,斯大林可能会表示反对,这是因为:(1 )他要求归还的仅仅是战争之前就已经是俄国的并且现在被德国人占领的领土;(2 )波罗的海国家是按照大西洋宪章所阐述的原则自己投票赞成归并苏联的;(3 )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给予苏联是根据与芬兰和罗马尼亚合法签署的条约。”

这里,艾登不仅承认了苏联兼并波罗的海国家,而且把芬兰和罗马尼亚也出卖了。艾登的结论是:“如果我们同意我在备忘录的第一部分里所提出的战后与苏联进行密切合作的必要性,那么,我认为,满足斯大林要求的理由就是令人信服的,如果没有大西洋宪章所产生的严重困难和如果美国不害怕这样做会牺牲独立民族的自由的话。”对于斯大林要求确定苏联1941年边界的意图,艾登认为,“我们同意或者拒绝都不能影响俄国的战后边界,无论是我们还是美国都不能迫使苏联让出他们在战争结束后所占领的领土。但有可能是,斯大林的目的是为了考验一下陛下政府准备在多大程度上作出无条件的让步以保证战后同苏联的合作……如果斯大林的目的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认为,他不会同意更少的东西或者用别的东西来代替这个要求。”怎样使美国改变立场和消除大西洋宪章的障碍呢?艾登认为可以向美国施加这样的压力,即“我们对斯大林要求的答复在一定的情况下将会影响俄国决定对日本宣战与否”。如果压力未果,那么艾登认为解决苏联1941年边界问题的方案有两个。两种方案都应当“以满足俄国安全的要求为基础,这是苏联自1917年以来一直所追求的”,即在波罗的海国家向苏联提供基地和让苏联政府监督波罗的海国家的对外政策和防御。有意思的是,艾登敢于设想却怯于提出这些建议。他主张由美国向苏联提出建议,因为“斯大林宁愿从美国那里接受他拒绝从英国那里接受的东西”。艾登在备忘录里还指出了英国可以向苏联提出的要求,如英国在欧洲的基地,苏联确认不进行领土扩张和同意建立欧洲弱小的巴尔干半岛国家的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联邦(注: 察廖夫:《苏联与英国:从合作到对抗 (1941—1945年)》,95—97页。)。

艾登以把波罗的海国家让给苏联的方式有限地满足斯大林关于承认苏联1941年边界的要求以使苏联易于合作,为斯大林找到了一种以兼并波罗的海国家为突破口进而把东欧国家全盘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的方法。这种有限承认的方式只能激起苏联更强烈的欲望。

艾登的备忘录使斯大林完全了解了英国对苏政策和战后和平安排的意图,所以,同年5 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前往伦敦与艾登和丘吉尔会谈时,他口袋里带着的方案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的议事日程是:(1)与英国签订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条约,(2)敦促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其中的条约不仅要承认苏联1941年的边界,而且还要为苏联的安全作出他所说的起码保证。

5月21日, 莫洛托夫在同丘吉尔和艾登的会谈中说:“恢复被希特勒在反苏战争中破坏的苏联边界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低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能让步的。如果苏联政府放弃恢复被希特勒破坏的一切东西的要求,那么在苏联谁也不会在作出了牺牲后拥护苏联政府。另一方面,因为这场苦难的战争是强加给我们的,所以,恢复被破坏的边界是不够的。我们要求苏联的西北和西南边界的安全能够在未来得到最低程度的保障。不包含这些最低条件的条约在苏联都将遭到人们的反对,不会获得同意。”(注:同丘吉尔会谈记录(1941年5月21日), 参见勒热舍夫斯基《1942年5 月莫洛托夫的伦敦之行——同丘吉尔和艾登的会谈和与斯大林的通信》,〔俄〕《近现代史》1997年6期,128页。)在当天同艾登的会谈中,莫洛托夫提议“实际按照寇松线解决苏波边界问题或者推迟解决这个问题”,他希望,“英国政府不再坚持它在1941 年7月31 日对波兰人所作的声明(注: 英国政府在这项声明中表示不承认1939年欧洲因战争所发生的边界变动。),让波兰政府和苏联政府去解决这个问题。”(注:艾登表示,“这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在波罗的海国家问题上已经迁就了苏联……英国政府是受早在战前就对波兰人承担的义务约束的”。参见〔俄〕《近现代史》1997年6期,132页。)

在5月23日与艾登的会谈中, 莫洛托夫建议双方在条约(本来是在秘密议定书(注:由苏联方面提出的秘密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1.除了恢复1940年3月的苏联和芬兰和约外,签订苏联和芬兰的互助条约。 2.除了按照1940年6 月苏联和罗马尼亚关于边界的协定恢复两国边界外,签订苏联和罗马尼亚的互助条约。3.签订英国和比利时、英国和荷兰的互助条约。参见勒热舍夫斯基《1942年5 月莫洛托夫的伦敦之行——同丘吉尔和艾登的会谈和与斯大林的通信(续)》,〔俄〕《近现代史》1998年1期,169—170页)。)中, “充分考虑英国安全利益特别是在加来海峡地区和北海南部的安全利益、苏联的安全利益特别是在芬兰湾地区和黑海西北部地区的安全利益,以及苏联在恢复其被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侵略所破坏的边界时的利益、英国在返还其被敌国军队夺取的欧洲领土时的利益”(注:艾登回答,他不认为有必要确定英国的安全范围。他还表示,提及有关英国安全的措施会引起法国的不安。最后艾登以“必须与内阁成员就此问题进行磋商”为由婉言拒绝了莫洛托夫的建议。参见〔俄〕《近现代史》1998年1期,166—167页。 )。这实际上是以苏联承认英国在北海和西欧的势力范围来交换英国承认苏联1941年的边界以及芬兰和罗马尼亚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为在斯大林—莫洛托夫的外交辞典里,所谓保障苏联的安全利益那只是走向建立苏联势力范围的一种排它性的一国安全设计和要求。

在5月24日的会谈中, 当莫洛托夫再次要求讨论确定安全范围的问题时,艾登认为苏联“没有考虑英国和美国的社会舆论”,而要求讨论他昨天提出的英国关于条约的新草案。新草案回避了有关边界和安全的具体问题,规定苏联和英国签订为期20年的互助条约。所以,莫洛托夫和迈斯基在当天给斯大林的信函中认为,“这一条约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是一个苏联不需要的空洞宣言”。但是斯大林在回电中却驳斥了他们的意见:“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空洞的宣言,我们认定它是一个重要的文件。条约草案中没有关于边界安全的问题,但这或许不错,因为我们有了行动自由。边界问题,或者确切地说保障我们国家某些地段边界的安全问题,将通过武力来解决。”(注:〔俄〕《近现代史》1998年1 期,172—173页。)显然,斯大林已经厌烦了莫洛托夫在谈判桌上与对手进行没有结果的争论。他相信苏军在战场上的胜利会自动解决苏联的边界和安全问题。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放弃对旧草案的修改,同意讨论艾登提出的新草案。

5月26日, 莫洛托夫同艾登签订了苏英关于战时同盟和战后合作的互助条约。莫洛托夫的英国之行显然没有达到签订承认苏联1941年边界和保证苏联西北部安全的条约的目标。而迫使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最后接受英国草案的主要原因乃是当时出现的不利于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形势:苏德战场的形势恶化(1942年5月中下旬, 红军在刻赤半岛和哈尔科夫战役中失利);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比边界问题更为紧迫;美国反对苏英签订含有承认苏联1941年边界内容的条约(注:5月24日, 美国驻英国大使怀南特在同莫洛托夫的谈话中,明确表示,签订这些旧的(包含边界内容的)草案在美国是不受欢迎的,并且给罗斯福向苏联提供援助增加了困难。至于英国的新草案,罗斯福对它是持赞成态度的,所以他建议莫洛托夫签订英国的最新草案。他还表示,“把边界问题列入条约会使罗斯福处境变得复杂起来,这是不合适的”,他还认为,第二战场比条约更重要。参见〔俄〕《近现代史》1998年1期,178页。)。

但是从政治角度讲,莫洛托夫此次英国之行仍然是成功的。条约确定了苏联和英国的战时同盟关系,规定两国战后将继续进行合作,实际上也就是确立了苏联在战后欧洲的大国地位。

莫洛托夫的英美之行后,苏联对战后和平安排的工作准备加快了。同年9月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由李维诺夫任主席的和约与战后安排委员会和以伏罗希洛夫为主席的停战问题委员会(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3,目录63,案卷237,49页,转引自《着手准备未来的和平》,118页, 由李维诺夫领导的和约与战后安排委员会于1943年正式成立,它的前身就是由莫洛托夫为主席的外交资料筹备委员会。参见霍尔茨马克《1944—1947年苏联外交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俄〕《近现代史》1997年1期,51页。)。9月9日, 李维诺夫在给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报告中提出该委员会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停战后的占领;和会;国际组织;欧洲的国家联盟和国家集团;欧洲国家特别是苏联周边国家的战后安排;原委任统治地;海峡;殖民地;国际水路;国际航线;财政经济问题等(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档案全宗3,目录63,案卷242,1—8页,转引自《着手准备未来的和平》,119—124页。)。

标签:;  ;  ;  ;  ;  ;  

雅尔塔制度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建立(一)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