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山少将小传
李金明 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
孟 速 孟庆山之子
从参加宁都暴动到反“围剿”
1906年4月,孟庆山出生于河北省蠡县万安村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以种地和打零工为生。为维持家庭生计,他19岁到天津裕丰纱厂当工人,参加罢工运动失败后,报名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先后参加了与奉军的作战和北伐战争。
1931年夏,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围剿”,强令在蒋、冯、阎混战中吃了败仗、由原西北军改编的孙连仲第26路军入赣,参加“剿共”。总指挥孙连仲看到形势不妙,就请假到上海养病,临走前,他将部队交给军部参谋长赵博生、旅长董振堂代理指挥。这时赵博生已经是秘密共产党员。他们决定起义投奔红军。12月初的一天,他们派出的联系人袁汉澄(中共地下党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瑞金叶坪见到了曾在西北军工作的共产党人刘伯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亲自主持召开军委会议,决定派红四军予以协助,并派王稼祥、刘伯坚、左权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携电台到彭湃县政府联络。
1931年12月14日深夜,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宁都夜空。起义过程中,当时身为第26路军排长的孟庆山多次教育全排士兵:“我们参加起义,就是真正的革命军了,大家不要开小差,要遵守纪律……”12月16日清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固厚召开欢迎大会,刘伯坚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热烈欢迎原国民党第26路军广大官兵英勇起义,光荣参加红军,同时宣布了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
和林全的接触多了,便感觉他身上充满暖暖的力量,他见识广博,头脑灵活,吃饭的时候会讲许多笑话给我和黄玲听,工作的压力就在笑声中慢慢化解掉。
孟庆山参加红军后,在红军大学学习了半个月,因为战事紧张,被分配到红1方面军第1军团8师24团当副团长,参加了入闽作战。两个月后,又到第3军9师21团任副团长。先后参加了乐安、宜黄、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在乐安攻坚战中,孟庆山负重伤,一颗子弹从肚子前面打进去,从后面穿出来。孟庆山被抬到后方医院,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很快脱离了危险。两个多月后,孟庆山出院回到部队。
观赏竹栽培品种整理。主要开展牡竹属、慈竹属等观赏竹栽培品种的整理与新品种定名工作,现阶段已完成牡竹属1种新品种的定名,取得国际登录号;以及川牡竹1号、硬头黄7号新品种登录的申报工作。
1938年初,日军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一部在飞机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冀中地区突进。进犯敌寇共计3000多人,气焰嚣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和组内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孟庆山听了听,果然四周有一阵一阵的枪声,他额头沁出冷汗,给金团长建议:应该和兄弟部队第20团联系一下,他们也许了解情况。说着,两人大步向第20团阵地走去。第20团团长杨得志正和政委在一座草棚子里研究敌情。经过简单交谈,发现他们对敌情也不了解。孟庆山说:“现在要尽快把敌情搞清。我带几个人化装去蛟湖一趟,摸摸敌情,杨团长,你看怎样?”
杨得志听完,不禁愣了一下。派兄弟部队的一个副团长到敌人堆里去侦察,这太危险了。但在孟庆山的强烈要求下,杨得志只得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有条件:“你去蛟湖,千万要小心、灵活。我们这里还有缴获的敌人军官的衣服,我再派一个得力的干部和你一同去。”衣服很快找来了。孟庆山挑了一身合适的穿上,还带上了少校军衔。同去的一个参谋也换了装。杨得志还派了勇敢机智的第3连指导员跟他们一起去。3个人穿上国民党军官的衣服,告别了大家,在枪炮声中穿过我军阵地,沿着小道向蛟湖走去。摸到蛟湖村边,已近傍晚。走着、走着,村边大树下传来惊慌的大声询问:“干什么的?”
一是彻底分权模式,如美国联邦和州彻底的政治分权,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相应的项目划分,联邦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联邦,州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州,市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市,从项目决策、执行、监督到相应责任追究及惩罚机制,都在各级政府内部自行解决,形成权责内洽的分权模式,如美国地方政府可以破产,就是后果自担或化解风险的权责内洽分权管理机制。
孟庆山回答:“师部的。”边说边往前走:“你们是哪个连的?” 走近了才看清,树下的土堆上架着一挺机枪。几个士兵慌忙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回答:“我们是第7连的。”通过了解, 孟庆山得知,该连连长已经被我军击毙。士兵们非常惊慌。孟庆山假装军官的口气说:“你们在这里注意观察敌情,不要睡觉。”说完,带着二人继续向村里走去。在一个院子前,他们看到一个中尉军官,看样子是个连长,孟庆山就问:“第52师师部搬哪里去了?”那个中尉一看孟庆山的中校军衔,赶紧巴结说:“师部怕赤匪的进攻,一早就撤了,今天夜里我们团就要撤退,明天让他们打去吧。” 孟庆山递过去一支烟,故意跟他拉近乎:“听口音,贵府是河北?”中尉高兴地说:“是啊!是啊!听您口音也是河北。”
两个人越说越近乎。孟庆山从他嘴里得知,退到镇子里的有好几支部队,番号和指挥非常混乱,特别是敌人士气很低,随时准备逃跑。他心里渐渐有了想法。
宁杞1号枸杞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于1987年培育出的枸杞新品种,宁杞1号是宁夏枸杞主栽品种[9]。蒙杞1号由内蒙古农科院园艺所于2005年通过单株选优法选育而成,其抗性和宁杞1号相当,其果实鲜红透亮,形状为长圆茄形,与宁杞1号相比果实体积增大1倍以上,果肉厚度增大28%、果实千粒重增加994.9g,总糖含量增加1.9% [10]。有关宁杞1号和 蒙杞1号枸杞蛋白质含量比较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不同的pH值提取枸杞蛋白,再用不同硫酸铵分段沉淀蛋白,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来进行含量测定。探讨枸杞蛋白提取与硫酸铵分段沉淀的最佳方案,并比较宁杞1号和 蒙杞1号枸杞蛋白质含量。
1935年底,第3军团干部队到达陕北蟠龙后,军团卫生部鉴于孟庆山的伤情,介绍他到永平的医院去休养。两个月后,孟庆山的伤口痊愈了,他又要求回到部队。这一段时间,红军进行了整编,上级任命孟庆山到第75师第224团任参谋长。在此期间,孟庆山随队伍参加了东征和西征。在渡黄河时, 行至河中时,被对岸敌人发现,偷渡变成了强攻。孟庆山站在船头,高举着驳壳枪,沉着地指挥机枪扫射,安慰船工加速划船。船一靠岸,他立即跳下船,带领第一梯队向敌人展开攻击。很快扩大了渡河场。孟庆山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受到了同志们的尊重。
拂晓,孟庆山等人回到第20团指挥所,把侦察到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他建议说:“这个小村里,不但有敌人的师部,还有1个旅部、1个团部。敌人在我军的打击下,伤亡很大,建制也乱了,目前正在组编。如果我们趁这个机会,集中两个团的兵力,迅速勇猛地进攻,是有可能取胜的。”
杨得志已经和师部联系上了。他们立即请示。师部首长命令他们集中主力,分3路一举冲进村子,消灭敌人。凌晨,战斗打响,孟庆山指挥第20团的部队冲进村里,早起的敌人刚准备早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第21团主力也打进村。因为敌人数量大,战斗进行了一段时间。太阳出山的时候,蛟湖西边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那是第3军团向蛟湖压过来了。经过两面夹攻,终于将敌人第52师全歼。
这次战斗,不但消灭了第52师,活捉了第52师师长李明,连企图与李明会合的第59师师长陈时骥也成了我军的俘虏。
从长征到东征、西征
1934年10月中旬,任第3军团干部队队长的孟庆山带领大家到于都集结。下旬,开始长征。红军进入湘桂边界的大山后,敌桂军利用人熟、地熟的条件,采用游击战,给第3军团造成极大的困难。孟庆山在行军中,多次组织干部队展开战斗,痛击桂军的袭击。连日的行军作战,使得孟庆山腿部的旧伤口再次红肿发炎,他咬牙坚持着,不使自己掉队。在参加红军两年多的时间里,孟庆山作战勇敢,先后负伤6次,身体十分虚弱。长征途中,不但行军艰难,还经常吃不上饭。翻雪山时,孟庆山和干部队的同志们一道顺着峡谷走出原始森林,踏着融化了的雪水,沿着陡坡一步一步攀登。到了山上,坡度更陡,温度也越来越低。孟庆山只觉得越走越冷,喘不过气来,战马也张着大嘴,吐着白沫,浑身打颤。孟庆山好长时间没吃饱饭了,又累又饿,走着走着,只觉得眼前一黑,就晕到了,连翻了几个跟头,掉进了山沟里,纷纷滑落的雪块盖了他一身,几乎将他掩埋。在他后面的同志正闷头往前走,忽然不见了孟庆山,抬眼四处观看,很快发现他已被大雪掩埋,只露着一条腿躺在沟里, 几个同志跑来,赶紧用绑腿拉着人下到沟底,把他从雪里挖出,又是按胸口又是掰胳膊,折腾了十几分钟,孟庆山才恢复了知觉。大家把他从沟底拉到路上,搀扶着继续前进。
翻过夹金山,经过一段时间行军,8月初,他们到达草地前沿的毛儿盖。因为当时党中央和张国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不能北上。等待的日子里,粮食非常紧张,因为先头部队经过时在本地筹集了一些粮食,所以给养来源几乎枯竭。有一天,部队开始行军,孟庆山看到军团直属队的几个轻伤员还在一座破旧的藏民阁楼下休息,他就问:“怎么还不走啊?”伤员们说:“你们先走吧,我们晚些走。”孟庆山叮嘱:“不要走得太晚了,我们在前面等你们。”说完,拄着拐棍快走几步,接过了干部队一位病号的背包,继续向前。走了两天,晚上宿营时,孟庆山仍然没有看到临出发时那几个耽搁着的伤员,就问党总支书记彭绍辉:“小张他们几个怎么一直没上来?”彭绍辉也有些纳闷:“是啊,出发时我让通信员告诉他们了,怎么一直没有上来?我去给领导报告一下。”说完,彭绍辉匆匆走了。天黑后,彭绍辉回来,他找到孟庆山:“老孟,我给参谋长报告了,他让去人找一下。我看,是不是派通信员回去一趟?”
孟庆山知道,在草地里艰难地走了两天了,再往回走是多么困难。一两个人单独回去,如果碰到敌人骑兵就危险了。孟庆山坚定地说:“我去吧。” 第二天一早,孟庆山带着一个小战士出发了。他依靠着太阳和地形地物,不断辨别来时的路,终于沿原路返回。下午,他依稀看到远处有几个缓慢行走的人,那边的人也看到了他们,向他们走来。两边的人越走越近。对面传来喊声:“孟队长!”孟庆山看清了对面的人,正是那几个掉队的伤员,他高兴地喊道:“我来接你们来了!”
那几个伤员跑着迎来,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伤员们激动地说:“我们越走越胆小,是不是走错了路?今天一天没有看到人了。”孟庆山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带着他们赶路,去追赶队伍。出草地前,终于追上了大队。彭绍辉高兴地握着孟庆山的手,说:“老孟,辛苦了,我们可为你担心呢!”根据孟庆山参加红军后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经历和在草地里的突出表现,党总支进行了研究,批准孟庆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乳腺肉瘤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性激素的紊乱及妊娠有一定关系[4]。也有研究认为与乳腺纤维腺瘤相关[5]。Huang等报道放疗增加乳腺肉瘤的发生率[6]。本病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乳腺肉瘤多发生于女性,男性较为罕见。其发病年龄较乳腺癌早,多在25~50岁。双侧乳腺均可出现乳腺肉瘤,以单侧乳腺外上象限多见,肿块主要特点为无痛、可活动、迅速生长,这与乳腺癌不同,并且不伴有乳头溢液,很少侵及局部皮肤。其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少见。
孟庆山随东征红军回到陕北后,略事休整。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红军很快开始西征,去打击胡宗南和宁夏的马鸿奎骑兵。部队到达定边,在花马池与马家军展开激战。为消灭敌人,孟庆山再次带人抵近侦察,行动中被敌人发现。交火中孟庆山负伤,但他沉着迎战,随后又参加了全歼敌人的战斗。战斗结束后,孟庆山因作战勇敢,被师部奖励金表1块、衣服1套。
在实践和学习中,孟庆山认识到自己看问题的狭隘性。他感觉自己文化浅,迫切需要学习,同时在军事指挥上也需要提高,就提出去刚刚组建不久的抗大学习,上级答应了他要求。1937年1月,他进入抗大,成为第2期学员。
根据牧草供给来源、营养功能以及肉牛的营养需求[15],确定育肥牛日粮组成为混播牧草青干草5 kg,全株玉米青贮料15 kg,肉牛用浓缩料0.8 kg(昆明正大有限公司生产)。
受命秘密进冀中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中,时刻关注着华北前线。他审时度势,决定组织一批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红军干部提前进入即将沦陷的河北、山西等地,发展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很快,中央组织部送来一份红军干部名单。毛泽东审看名单,用铅笔在孟庆山等人名字下划了长长一道。
出发前,经延安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安排,孟庆山等几位同志到中央谈工作,他们到窑洞后,发现毛泽东、博古、李富春等中央领导都在。坐定后,博古、李富春先后向他们交待了中央的安排。毛泽东指示:“现在全面抗战已经开始,中央派你们到敌后去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就要你们把学校学的东西到实践中去运用,这项任务是很艰巨的。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学会搞统一战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力量一致抗日,要学会依靠群众,要灵活地掌握中央政策,共产党人是松柏,也是杨柳,要冬夏常青,也要能适应环境宜于栽种。”
刘文正在献县见到了马本斋,将孟庆山的亲笔信交给他,信中详细介绍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不久,马本斋率队伍来到河间,见到了孟庆山,投奔了河北游击军,番号“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
孟庆山回答道:“没意见!我保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中央对我的信任。”
经过中级筛选的虚拟零件,只需要用电脑软件追踪其中的芯片进行编程重组,再与人脑对接,就能像变魔法似的组装出各式人们眼中的实物。如今,“零件”只是一个概念化的词语,作为一种数据流“载体”存在:不同种类有不同分类要求,从食品工业到医药服饰,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上式可知,当目标与干扰导向矢量相关性越强,即越大,输出SINR就会越小。特别地,在干扰功率远大于噪声功率的条件下,当目标与干扰导向矢量相干即时,输出SINR约为0,此时FDA雷达的目标探测能力下降最为严重。
这次谈话使孟庆山更加清楚了现在的形势和自己的任务,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回到抗大,孟庆山和另外几位同志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化装,拿到了介绍信,就离开延安,向敌后出发。经潼关,进入了国民党统治地区。虽然其时国共两党正在进行第二次合作谈判,但蒋介石仍然打着“限共” “灭共”的主意,共产党的活动经常遭到限制和破坏。到西安后,孟庆山他们很快就被特务盯上了,经过一番波折,总算摆脱了特务。辗转来到太原,孟庆山在北方局的负责人朱瑞安排下上了去河北的火车。
“叔伯辈都发话了,按孔家规矩,长子在,不发丧,说是这规矩不能破,越是兵荒马乱,纲常更不能乱,越要遵守祖宗立下的规矩。所以让我前来报丧,叔伯还说……”
孟庆山在冀中
孟庆山到达保定后,来到上级指示的第一个联络点——南河坡14号,但他到后发现,院门紧锁着。从门缝向里看,院里满是荒草,他只得离开,到刘守庙坐船,去安新县新安镇,保东特委的主要负责人就在那里。
船靠岸后,孟庆山向大堤走,一路上,被败兵盘查了好几次。到十字街时,又遇站岗散兵盘问。孟青山谎称自己是伤兵,回来给官长接家眷的。一个当官的围着他转了几圈,说:“当官儿的家眷早就都跑了,还用你接,不是汉奸,就是胡子,押起来!”将孟庆山锁在一间黑屋子里。
半夜,孟庆山正准备趁机逃跑,忽听到集合哨音。紧接着,听到街上传来一阵凌乱的跑步声和叫喊声。过了一会儿,外面恢复了安静。孟庆山判断,败兵可能是听到什么消息逃跑了,他用力将一扇门板从臼里搬出,趁机逃脱。
参与组建河北游击军
孟庆山按省委同志告诉他的联络站地址,找到保东特委书记张君,撕开右边的衣角,拿出藏在里面的一块绸子递给他,那是中央组织部的介绍信。
“七七”事变后,保属特委根据北方局的指示,移至石家庄,改组为平汉线省委,统一领导河北省中部广大地区党的工作。同时,平汉线省委将保东中心县委改为保东特委,领导保定东部十几个县的党组织。随着日寇的进侵,保东特委与省委失去了联系。张君看过介绍信后,连连称:“中央的指示太及时了!我们正发愁不知下一步怎么办呢!”随即,带孟庆山到保东特委军事委员侯玉田家。
第二天,孟庆山就请来几位做花炮的师傅开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能斜飞300米落地爆炸,试验成功了!大家给这种新武器起名叫“起花炮”。孟庆山命人从肃宁县城找来做花炮的能工巧匠100多人,后勤部采买了大批麻杆、木炭、火硝。用5天的功夫,造出了十几大车“起花炮”。
1937年9月初,保定失陷。平汉线省委派人传达了省委指示精神:希望孟庆山在安新、高阳、任邱、蠡县尽快拉起队伍。孟庆山和侯玉田首先在孟仲峰村拉队伍,在党支部积极参与下,召开全村参军动员大会,在村里张贴“抗日救亡、匹夫有责”“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等标语。一时间,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军的热潮。孟庆山将在孟仲峰村建起的队伍命名为“游击军独立团三营”。同时,一营、二营相继在北冯村、关城等地组建。11月,孟庆山从侦察人员那里得知献县一带的回民弟兄组起了抗日武装,特别是一个叫马本斋的,带领回民义勇队几次与日寇作战,影响很大。他派人找来定县“回民队”的负责人刘文正,让他去找马本斋,联合抗日。
谈完工作,毛泽东又把孟庆山单独留下,对他说:“庆山同志,你是河北人,让你回河北,你有什么意见吗?”
就在孟庆山加紧组织游击队伍的同时,保南的党组织送来情报,说东北军一个团撤到石家庄附近的晋县,摆脱了南逃的国民党大部队,准备向北开拔,像红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坚持抗日。这个团就是东北军六九一团,团长为吕正操。吕正操派政训处处长李晓初去找河北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李晓初来到高阳县,见到孟庆山,作了自我介绍,又介绍了六九一团改称人民自卫军的情况,说明了吕正操共同抗日的意愿。孟庆山立即表示:“我是中央特派员、红军团长孟庆山。六九一团要联合抗日,冀中共产党热烈欢迎!”他亲自带人去蠡县迎接六九一团。从此,冀中又多了一支抗日武装——人民自卫军。
1938年,孟庆山(左)与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刘子奇
几个月的时间里,孟庆山率河北游击军南、北用兵,消灭土匪队伍,争取联庄会、会道门武装,在各界支持下,建立了20多个县的抗日政府,河北游击军发展为3个师、12路军、3个直属团、1个游击师,共60000余人,号称“十万大军”,分布在18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
1938年,孟庆山(左)与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唐延杰
打开冀中抗战局面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开始。1933年2月,工农红军第1、3军团主力得知敌方罗卓英指挥的第1纵队(52师和59师)准备由乐安方向,分别经蛟湖两侧东进黄陂,与东进的第11师会合,遂将主力隐蔽于固岗、登仙桥以东,河口、黄陂以西的高山密林有利地区,准备分割包围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战斗在中午打响,孟庆山所在的第21团在蛟湖附近与敌人接火后,发现敌人熟悉山地战,装备好,战斗一直打得十分激烈。蛟湖村是个依山的小村庄,房屋建筑比较密集,不易展开兵力。麻烦的是我军完全不了解敌人有多少,怎样部署的,更紧急的是,第21团和师里的联系中断了,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参谋气喘吁吁跑来,向团长老金和副团长孟庆山报告:“在我们周围发现敌人!”
孟庆山此时正在肃宁一带整编杂色武装,闻讯后,遂部署在芷家桥阻击,但防线仅一天就被突破。部队撤下来,河间受到直接威胁。危机时刻,孟庆山赶到前线,调集兵力进行部署防御。第二天拂晓,敌军开始进攻,猛轰我军阵地。虽然战士抗日决心很大,但经历这样激烈的战斗还是初次,不免心生胆怯。孟庆山和师团营连的各级指挥员在阵地上巡视,鼓舞大家,战士们信心倍增。敌人虽有7辆装甲车作掩护,但因桥已被我方烧毁,不能前进,敌我形成对峙局面。上午10点多,敌人的4架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投弹。游击军没有对空射击的经验,有的战土未能很快隐蔽,牺牲在阵地上。孟庆山和各级指挥员同大家一起,顽强回击。敌人狂扫射投弹,压得战士抬不起头来,游击军唯一的一挺重机枪也打坏了。孟庆山看看时间已接近下午5点钟,驻河间的机关和部队群众已经安全转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遂命令部队撤下来。
日军占领河间城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为消灭敌人,孟庆山调集两万余人的游击队伍团团围住河间城,准备攻城。城里的敌人见此情景,把四个城门紧闭,不敢出来。孟庆山知道,要攻打这样的城池,没有重武器,光人多不行。河北游击军的武器绝大部分是杂牌步枪,也有些轻重机枪和掷弹筒,两门迫击炮是唯一的重武器。虽然有个小兵工厂,能造麻辫手榴弹,可城墙太高扔不上去。孟庆山苦苦思考,回忆起幼年时在老家玩的起花(爆竹的一种)来:在起花上绑一块小砖头,等起花落下,触地有声。麻辫手榴弹是着地就爆炸的,如果把起花做大些,带上手榴弹不就能飞到河间城里去炸敌人了吗?
两天后,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保东特委会议在新安镇召开。一个消息在冀中迅速传开:白洋淀来了红军团长孟庆山,带来了一两万人……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研究者提出要预防或阻止侵害行为,员工首先需要能够界定欺负或侵犯行为,并且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应对。Macintosh(2006)[23]提出员工若受到侵害,需要向工会、EEOC、老板、律师等提交正式与非正式的投诉,以防止侵害行为再次发生。受侵害员工也要能够自我保护和获得支持,比如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获得与自己同等地位的同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同事的支持有时能有效防止侵害行为重复发生。
4月18日夜11点,攻城部队15000多人到达进攻出发地。随着孟庆山一声令下,自制飞炮拖着长长的火尾巴飞向城中,触地爆炸,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弄不清是什么武器。接着,冲锋号响了,手榴弹爆炸声、枪声、喊杀声震天。敌人慌张失援,摸不清我方有多少部队。攻城的战士在火力掩护下爬梯登上城墙,第4团3连的战士用长竿捆手榴弹炸城上的敌人,还有的战士登上城头同敌人展开肉搏,甚至抱住敌人滚下城同归于尽。
凌晨两点半,西城、北城相继点起火来,这是登上城头的信号。随即城内又展开巷战。敌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打开南门逃窜。河间城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场战斗,敌人死伤400余名,我方游击军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装备。战斗结束后,很多青壮年都找孟庆山要求参加抗日队伍。河间城的收复,显示了人民武装抗日的威力,共产党和游击军的威信空前提高,打开了冀中抗战的新局面。
建立巩固的冀中根据地
1938年初,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乘侵华日军后方兵力空虚之际,先后收复了霸县、安国、献县和大城、高阳、安新等地。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与敌进行了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伤日伪军千人左右。经这一系列胜利,冀中局势渐趋于稳定。
1938年,孟庆山(中)与时任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右)、时任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孙志远
孟庆山,摄于1951年
1938年4月21日,冀中区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安平会议”)在安平县城召开。大会分析了冀中地区的斗争形势,总结了建军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经验,确定了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大会选举黄敬、鲁奔、孟庆山、吕正操、张君、周小舟、孙志远等为冀中区委委员,黄敬为书记,鲁贲为副书记。
第二天晚上九点钟,我提前埋伏在了福旺家大门旁边。我选了个门边的玉米秸垛,在秸垛边上用几把玉米秸简单伪装了一下,支起个三角形的空间,我就躲在三角形里面,既隐蔽又保暖。
为解决抗日武装中党的领导力量薄弱,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互相猜疑,干部中军阀主义、农民习气等问题,5月4日,八路军总部命令: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军区领导机关由纵队领导机关兼任,吕正操任司令,孟庆山任副司令,李英武任司令部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熊大正任供给部部长。纵队下辖4个支队(军分区),每个支队下辖4个团。1940年8月,中共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决定,冀中军区所辖第一、二、三、四、五军分区改称第六、七、八、九、十军分区。安平会议后,冀中军区部队编为16个团,还有地区队、县大队、区小队。各县、乡建立了抗日政权,根据地得到巩固。
老婆早已先入为主认为我太倔,此时又是在气头上,哪还肯理会我?早就堵气地跑去小屋安寝了。老婆这一夜睡得安不安稳我不知道,但这一宿可把我给折腾苦了。自从一进家门,我就总感觉想方便,一夜跑了七、八趟卫生间,硬是没排泄出丝毫。这也罢了,我还不停咳,每咳一回便吐一回痰,全是粘乎乎的白痰。咳得胸腔生疼。并且还气短,甚至连躺在床上休息都感到气息不够。
冀中军民后来创建的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武工队、雁翎队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还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等。
在“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是开创最早、收编地方杂色武装最多、开展平原游击战最有影响的地域,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就是孟庆山。
1955年9月27日下午,孟庆山和那些久经战火考验、九死一生的老战友们一同步入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仪式开始。孟庆山被授予少将军衔。授勋的时候,毛泽东主席看他接过命令状,问道:“你就是冀中的那个孟庆山吧?”孟庆山转向毛泽东,答:“是。”接着又问:“主席,这么多年了,您还记着我?”毛主席笑了:“怎么会不记得。”
1969年2月17日,孟庆山在天津病逝,终年63岁。
责任编辑/崔金丽
标签: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