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杨义虎

新时期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杨义虎

海南天鸿市政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8

摘要: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城市规划的设计、审批、管理及监督工作得以在人机互动的方式下科学开展,随着规划设计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城乡规划辅助分析与决策、规划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及规划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等工作得以科学开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规划整体工作的思路及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城乡规划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时期;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乡规划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社会人文条件,为实现合理安排土地等资源、协调城乡的发展空间与布局合理性、达成城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做出的综合部署与统一规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量剧增,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已愈发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造成低效率管理的同时也会引发信息重叠、资源纠纷、交通堵塞、社会矛盾迭起等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财力、人力的大量浪费,而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便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城乡建设的发展,必须要发展城乡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城乡空间资源,实现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双新”时期新要求

长期以来,规划行业的新技术引进和应用一直以规划业务内容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与规划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息息相关。规划信息化从业者依据对规划研究、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目标、内容与工作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和应用实践,探寻恰当的技术支撑方法和实施路径。在“双新”到来的新时期,这种工作思路依然是规划信息化发展深化理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当前,“双新”给城乡规划带来的转变主要包括四方面。

2.1 从“技术过程”转向“社会过程”

当前,规划研究和编制成果是否优秀和合理科学,其判断依据已不仅仅考虑设计师在规划理念上有多么超前,或者在技术方法上有多么先进,更为重要的是要评估是否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如是否能够协调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是否能针对解决社会公众迫切关心的城市问题等。

2.2 从“宏伟蓝图”转向“公共政策”

城乡规划工作主要内容以往主要围绕着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安排城市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开展。当前,在人本精神的指引下,逐步转为以安排人的活动为首要内容的规划,包括人的居住、休憩、就业、出行等。围绕着物质空间背后普通公民个体利益、尤其是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协商与斟酌,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举措等成为城乡规划的重点内容。

2.3 从“精英规划”转向“众智规划”

由于城乡规划内容综合性和过程复杂性,涉及到的专业和利益团体较多,仅依靠职业规划师和专家的智慧和能力来保障规划成果合理、科学并得到有效实施显然力不从心,需要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等过程环节中,通过社会各方利益群对规划的参与和反馈,来提高和改进规划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行动品质,以回馈社会关切。“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宽松与和谐氛围、团结与协作精神、智慧和动力凝聚,蕴含众包、众筹、众智思想的“云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

2.4 从“增量规划”转向“存/减量规划”

我国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长期以来粗放低效的土地开发模式,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成本增加、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严重等深层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型城镇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规划工作者加强城市定量研究,通过定量化剖析提高规划依据的理性与科学,提升城乡规划中的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高效,促进存/减量规划要求下更多被涉及到的城市建成区中各利益相关方对于规划方案的理解与协商。

上述“双新”时期的重大变化给规划信息技术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的重点是,一方面,需要帮助提高规划工作对于城市的感知能力,充分倾听公众呼声,体察城市运行管理现状,找准需要解决的规划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帮助提高定量城市分析与科学决策能力,以保障规划研究认识全面、论证充分、评估准确和决策严谨。

3 新时期的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

3.1 指导思想及工作框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规划行业逐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行业发展的引导力量,为提高现代城乡规划的水平,工作人员将提高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规划行业采用现代的新技术,有效促进了城乡规划理念、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3.2新时期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2.1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为促进城市规划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科学设计规划云平台与大平台,从信息化建设的设计、管理及规划的开放性入手,建设综合性的规划设计服务平台。在规划大平台建设中,应在已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协同功能的平台,实现城乡规划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效衔接,设计人员应保证信息化平台的统筹化发展,结合城市“多规合一”“双规合一”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多规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云平台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及GIS等技术,为规划业务众包与众筹等提供了平台,有效保证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中,应建设网站、微博、博客及微信公众号等,为信息的传播及公众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及社交媒体,提高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3.2.2 城市感知

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及自媒体等在反映城乡现状、居民活动、思想及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收集可帮助城乡规划工作人员观察社会发展态势、了解并评价城市空间布局,各种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是凝聚公众力量、实现科学治理与规划的基础。

3.2.3 城市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城乡规划与建设,促进了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动态化监测。该技术在城乡变化检测、绿化分析、大气污染检测及环境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实现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城乡遥感综合应用,预测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3.2.4 多元数据的利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可获取性提高,NGO、OSM、学术网站、开放组织及政府网站等提供的开放性数据极大丰富了城市问题研究的数据来源。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城市规划定量分析研究、城乡管理的智能化、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发展逐步推进。Hadoop等计算机系统及集群技术的发展为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乡规划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动力,提高了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应集中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数据,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发展。

3.2.5 城市决策与评价

在新的背景下,规划行业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搭建了综合型的规划服务平台,提高了城市决策、规划、设计与评价的技术能力。现代城市规划以城市认知、城市感知、城市决策及城市评价为主要的工作框架,通过特定的规划大平台及规划云平台,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同时,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作平台与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在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中,应从城市认知、感知、决策及评价等方面入手,建设规划设计与管理于一体的规划云平台与大平台,在现今规划转型与技术转型的时刻,应结合规划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平台,实现各种规划内容的合理利用,建设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综合型服务平台。促进政府与规划行业、市场与社会的沟通,建设现代“智慧城市”,促进城乡规划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戎益升.试论城乡规划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义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分析论文_杨义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