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党的思想建设的改进与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党的思想建设的改进与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党的思想建设的改进和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建设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优势,其实质,是充分肯定先进思想的巨大能动作用,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教育和改造党员,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在历史上,思想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保证了党把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为主组成的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迈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党的建设是随着党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面临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对党员的思想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根据新形势下党所肩负的任务,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创新之路。

那么,让我们分析一下,党的思想建设究竟出现了那些新特点,新情况呢?

首先,在思想道德领域。市场经济的影响具有正负效应并存在双重性质,要求党能够科学地、辩证地对待这种影响。市场经济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的竞争性、交换性、求利性等特征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了党内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求实精神和现代科学意识;另一方面,这些特征也有自发性、盲目性,也可能助长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权力资本化等现象。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效应是主导方面,随着新体制的健全,积极作用将更为突出。但如果对消极影响视而不见,或找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克服办法,少数党员可能蜕变为“经济动物”,一些党组织也可能演变为与民争利的商人集团。

其次,在经济生活领域。市场经济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动,使党员面临着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新考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掩盖了利益差别。如今,所有制结构、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收入差距的拉大,带来了利益多样化。不同地区、单位的党员经济状况和在改革中的利益得失不同,对改革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人们对个体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感受比较强烈和直接,而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感受则淡薄了。这不仅削弱了对整体利益的认同感,而且将影响到党员的价值观。

第三,在党内关系方面。市场经济在调动党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硬约束机制减弱了,如何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是摆在党组织面前的新问题。在旧体制下,党组织可以把党员生活的一切都包下来,党员生活无虞,也容易形成“一切听从党安排”的心理。现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各项改革造成巨大压力,许多现实问题党员不能依靠党组织,而需要自己通过市场去解决,如果党组织不能进一步做好工作,有困难的党员会与党组织的关系趋于疏远,甚至出现离心倾向。

第四,在国际环境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开放使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思想文化交流,提出了学习、吸收与抵制、消毒的双重任务。这当中,既有外国优秀文化的有益影响,又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有害侵蚀。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和“分化”。发动思想文化渗透,输出其价值观,是这种“分化”“西化”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比我们党过去的对手更难对付的西方资产阶级,不仅经济实力雄厚,其意识形态也经历了几百年历史发展,具有理论性和系统化的特点。加之近年来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以及我国目前在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等原因,使这种文化渗透带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更为突出的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很多腐朽、有害思想与有益文化、先进的管理经验混在一起,瑕瑜难辨。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党内思想既活跃又混乱的状况。广大党员坚信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努力奉献,这是党内思想的主流。另一方面,主旋律中也夹杂着噪音:理想信念的动摇,政治方向的模糊,价值取向的错位,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滋长,还有对旧体制的留恋和对新体制的不适应,对进一步改革的疑虑,等等。另有一些党员,在斑驳陆离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万花筒”面前感到价值选择困难,精神无所寄托。总之,坚定与动摇、自觉与盲目、奋发与苦闷、思想解放与思想混乱并存,成为党内思想的突出特点。在搞清楚了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出现的上述新特点,新情况后,应当说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思路和办法也就比较明确了。因为问题本身就酝酿着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

第一,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复杂影响,要采取兴利除弊、扬利抑弊的科学态度。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党的思想建设既要规范,保证它的正确方向,又要为它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党的思想建设既不能与市场经济相对立,又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市场经济的全部影响,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兴利除弊,扬利抑弊,把学习、吸收和抵制、克服结合起来,所谓“兴利”,就是鼓励、启发党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作大学校、大舞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吸收营养,更新观念,把自己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工作能力提到新的高度。所谓“除弊”,就是教育党员自觉地抵制、克服其消极影响。学习什么,抵制什么,都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善于做具体分析。我们要学习和树立的,是那些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观念,绝不能接受似是而非的时髦口号,要警惕各种错误的东西陈渣泛起;同样,抵制错误思想,必须代之以正确的观念,否则会犯新的错误。例如:在对外开放中面对外国思潮影响,要注意这三个层次的问题:(一)要从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划清界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不能趋同;(二)大胆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有益的管理方法和优秀文化,学习时不能照搬,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造和吸收;(三)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垃圾和没落、颓废的生活方式,要进行坚决抵制。抵制也不能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应在科学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加以拒绝和否定。这种批判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有分析的批判,不能用小生产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更不能用封建主义去批判资本主义。总之,要贯彻“排污不排外”的方针。

第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把教育党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

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教育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地讲述理论原则上,必须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唯物史观认为,人们努力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3页。)同样,利益离开思想的引导,也会使人变得发昏。面对市场经济强烈的利益驱动,只有处理好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才谈得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这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普遍性的原则。即所有党员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把个人利益溶化在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在为整体利益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做出牺牲。二是具体化的要求。即落实普遍性原则,党员要具体做到:其一,区分经济领域和思想道德领域的不同要求,经济领域实行等价交换原则,但党员价值观的核心不是交换而是奉献,不能让等价交换原则支配党内政治生活。其二,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搞按酬付劳,只要有益于党和人民,多劳多得的事党员应当干;多劳少得的事党员也要去干;劳而不得的事,党员同样要带头去干。三是针对不同党员特点提出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注意解决权力观问题:即正确认识和解决权力所有(权力属于谁)、权力目的(行使权力为什么)、权力态度(怎样对待自己的职务安排)问题。农村党员则要正确认识党的富民政策,处理好带头富和共同富的关系,把帮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知识分子党员要注意好党性与个性的关系,把坚持党性放在第一位,在党性的指导和约束下丰富、发展健康的个性。

第三,高扬解放思想与改造思想两面旗帜,并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是党内思想既活跃又混乱的状况决定的。解放思想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变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思想从被实践证明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这意味着对头脑中主观偏见和陈旧观念的抛弃,实际上也是对主观世界的一种改造。另一方面,改造思想要求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有助于进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解放思想作为探索真理的精神活动,需要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解放思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落后的习惯势力,僵化的体制,领导者错误的主观意志,都会造成压力,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人付出一定代价。同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个人错误的思想意识也会干扰思想解放的历程。人们都承认实践标准,然而,由于实践主体的预期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往往对实践结果的判定也不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实践结果从个人的价值尺度衡量是不成功的,而以集体的价值尺度衡量却是成功的,反之亦然。只有突破个人的狭隘眼界,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实践标准,达到真正的思想解放。这就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摆脱个人主义的羁绊。可见,离开改造思想去搞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口号可能被歪曲,甚至偏离正确方向。而只讲思想改造拒绝思想解放,会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在一定条件下会使陈旧观念重新禁锢人们头脑,导致思想僵化。我们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使二者结合起来,并互相促进。

第四,把实现理论认识与实际行动相统一作为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关键。

思想建设的根本点是把党的理想、宗旨、原则转化为党员的自觉认识和内心要求,并通过其行动体现出来。现实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理论讲得不够,而是没有被人们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有人对理论和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取己所需,为己所用;有人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形成双重道德标准;更有甚者,已经堕落为口是心非的政客,口头上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心则根本不信,行动上更是反其道而行之,“其言也善,其行也恶”,形成双重人格。这种现象与市场经济带来的实用主义影响和思想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有一定联系。满足于做教育的表面文章而疏于考察、管理,特别是不了解干部的真实思想品德,助长了这种现象的发展。从主体方面说,是由于少数人学习理论的目的严重不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复杂纷繁,人们的心理结构也随着复杂化了,显性的外露层与隐性的内在层之间出现了某种不一致,也给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造成新的困难。对此,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一定要抓好学风教育,坚决摒弃言行不一、知行相悖的坏作风,强调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心信念和行动准则,并以此为标准去衡量思想教育的效果。把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严于律己,是否努力改造世界观,是否言行一致,作为考察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要把思想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思想教育对党员的影响和塑造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政策导向、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一)思想教育要与政策导向相结合。政策是规范和调整利益关系的,它能够强有力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生活中因实际利益引发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是与执行政策有关的。某些具体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中的偏差,所造成的分配不公,会引起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并因此产生种种消极情绪。对这类问题,仅靠正面教育,不进行适度的政策纠偏,是很难奏效的。政策导向和思想教育一旦形成“两股道上跑的车”,就会极大削弱思想教育的效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就是让政策在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扬奉献精神方面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应通过健全和完善政策,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逐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让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改善生活,堵住发不义之财的门路。各单位的党组织应当关心党员生活,尽可能帮其解决实际困难。对那些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应更多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闹个人主义的,要坚持批评教育,不能迁就其无理要求,不能形成老实人吃亏的局面。这样,有助于形成正气,抵制歪风。(二)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实践证明,教育只对那些愿意或尚能接受教育的党员起作用。对那些根本不愿意接受教育,一心想利用党的执政地位和改革开放时机捞取个人好处的投机分子,教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即使对大多数党员,仅靠思想道德力量去抵御错误思想侵蚀和各种物质利益诱惑也是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教育启发的自觉性与制度的外在约束性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经一定民主程序而确定的制度,是党的整体意志的体现,它具有辨明是非的规范作用,纠正错误的强制作用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保障作用。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各有其独特功能,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相结合。要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觉悟,通过健全制度巩固教育成果。对明知故犯,违背制度的则要予以纪律制裁。在制定、执行制度和执行纪律的同时,仍要贯穿思想教育。总之,思想教育与政策导向,制度约束相结合,就会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就会极大地提高思想建设的效力。

标签:;  ;  ;  ;  ;  

市场经济与党的思想建设的改进与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