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应用研究论文_朱蕾

朱蕾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212100

【摘 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实施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102例CSA患者实施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n=51)和联合组(n=51),中药组患者行常规中药治疗,联合组患者行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与中药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可改善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推拿;中药;血流动力学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因椎节不稳导致,患者多实施非手术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效果。中医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方式,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的中医疗效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本科结合临床实践,对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了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现将患者治疗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科室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间102例CSA患者实施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n=51)和联合组(n=51)。中药组患者中含有男29例,女22例;患者年龄跨度48-78岁,平均年龄61.2岁(s=8.7);病程跨度1-6年,平均病程3.3年(s=2.1);联合组患者中含有男28例,女23例;患者年龄跨度49-78岁,平均年龄61.3岁(s=8.5);病程跨度1-6年,平均病程3.4年(s=2.3)。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纳入范围:实施CT检查、MRI检查等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头痛、眩晕患者;颈旋转试验阳性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气血瘀滞证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范围:颈椎外伤性疾病患者;其他因素引起的眩晕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颈椎疾病患者;意识、精神、沟通障碍患者[1]。

1.2 方法

中药组患者行常规中药治疗,药剂组分为:钩藤、威灵仙、红花各15g,葛根30g,丹参20g,赤芍、川芎12g,鸡血藤35g,红花5g,黄芪2g,可对患者实施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患者加用15g夏枯草,头痛患者加用12g白芷,呕吐患者加用12g法半夏,耳鸣患者加用12g僵蚕,加水煎煮,2次/d,1剂/d。先治疗10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联合组患者行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中药用药方案与中药组相同。针灸方案:取患者风池穴、后溪穴、阿是穴、肩外俞穴、夹脊穴、太溪穴、后溪穴、百会穴等,

对患者风池穴向对侧眼眶向进针1寸,行捻转平补平泻;后溪穴实施直刺进针进针0.5寸,行提插法捻转平补平泻;阿是穴进针时需避免穿刺血管及神经,行捻转平泻;肩外俞穴行45°向椎体斜向穿刺进针0.5寸,行捻转平泻;太溪穴行直刺进针0.5寸,提插法;百会穴向后缓慢进针0.5寸,行捻转补法。各穴位进针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进针深度,留针20min/穴。推拿方案:在患者针灸治疗30min后实施推拿,在坐位下,颈肩部放松,对患者颈肩部实施三指拿法5次,对颈肩至腰部行滚法3次,点按主穴,对各颈部穴位弹拨扳2min,行头部牵引2min,左右扳颈后,对颈椎及肩背部实施掌揉,最后实施上肢搓揉2次后结束治疗。2d/次,持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疗效。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不影响生活;无效:病情未改善或加重,影响生活[2]。

②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收缩峰值血流速度)状况,采取彩超检测。

1.4 数据统计

用SPSS19.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脑血流动力学,t检验。用率表示疗效,X²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疗效分析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中药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是因多种动力性因素及机械性因素下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椎动脉压迫及刺激下引起的颈椎疾病。患者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直接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目前中医疗法仍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方式。中医中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划为眩晕、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气血淤积、积劳致颈是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3]。本次研究使用的中药组方中黄芪可补气,丹参、红花等可扩张血管,当归、赤芍、鸡血藤等可活血,白芷等、威灵仙等可止痛活络,全方可促进患者气血疏通,改善患者脑部血容量增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实施针灸治疗不仅可促进穴位周边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气血通畅,减轻疼痛,还可刺激神经传导,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变学改变[5]。实施推拿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肌肉松解,减轻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椎动脉微循环[6]。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分析原因是实施联合治疗时,中药方案、针灸、推拿治疗可发挥协同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减轻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疗效。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可提升患者疗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楠.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93-694.

[2]陈守能.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思考[J].饮食保健,2017,4(6):115.

[3]唐其洪.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2):31-31,32.

[4]刘玉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15-116.

[5]张亚楠,卢鑫,毛亚明,等.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8):198-199.

[6]余学龙.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7,35(3):285-287.

论文作者:朱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应用研究论文_朱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