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全球化的指导原则与实践_全球化论文

论新世纪全球化的指导原则与实践_全球化论文

试谈新世纪的全球化指导原则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指导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 -9550 (2001)05-0004-07

关于什么是全球化

我们已跨入新的千年、新的世纪。新旧千年、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不少新的字眼、辞句在全球正高频率地震荡或跳跃在人们的唇齿和媒体间。“全球化”便是其中之一。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扩散与辐射,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它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和贸易活动的联系不断增加,有利于新知识和高科技的迅速交流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各国各地区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这种生产社会化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各地区带来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的条件。这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都不应或不应被置身其外。置身其外,是闭关锁国;被置身其外,是被边缘化。

从来没有离开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当今西方少数强国所主张的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法律全球化、民主全球化、带有人道主义色彩的全球化等等,本质上是以这些强国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国际垄断资本力图征服整个世界的过程。正因如此,连西方国家学者也承认:“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强国的国家利益。”西方少数强国所要达到的全球化,决不满足于在经济上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的旧秩序,而是图谋建立新的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谓国际经济新秩序;决不仅仅是扩大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合作与交流,更是国际垄断资本及其少数跨国财团对全球化的扩张,甚至还表现为西方少数强国对其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向全球的浸润和推销。这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许可能会风行一时。但是,从历史的长河看,真正的公平、正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毕竟要被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代替。当今西方少数强国所主张的这种全球化,决不是什么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更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

应当指出,当今西方强国主导和支配的经济全球化包含两种属性:一方面,它反映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力图向全球输出其生产方式乃至其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狭隘的利己性。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它的这种双重属性,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起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其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在一定的历史范畴内,直接推动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及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显著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将造福于人类,并为将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就其狭隘的利己性而言,其本质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反向清算和逆向报复,是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进一步侵害和“和平”戕伐。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着全球化规则的制订权和实施权,并加紧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盘剥,侵犯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甚至强迫这些国家接受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全球积聚和激化各种社会矛盾。这种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最终必然会阻碍和破坏全球社会总体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适应、参与和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趋利避害,并逐步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共同倡导一个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关于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关于公正合理的全球化的本质内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的讲话和2000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均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深刻指出:“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少数国家还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经济全球化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将不利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

全球化问题,涉及整个人类、各个国家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我们谈论全球化,就必须坚持“全球”的视角,而决不能仅仅站在少数国家、少数利益集团和少数人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应成为全球化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整个人类、全世界各国都公正、广泛地分享益处的全球化。

第一,我们倡导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

《联合国宪章》明确指出:“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注:许光建主编:《联合国宪章诠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页。 )“联合国应促进”国际间“较高之生活程度,全民就业,及经济与社会进展”。(注:许光建主编:《联合国宪章诠释》,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95页。)但是,当今经济全球化, 非但没有达到《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要求,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多数人、多数国家与少数人、少数国家的“数字鸿沟”。请看事实:一是富裕国家与贫困国家的收入差距1990年为60∶1,1997年达到74∶1。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 (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 美元)之比竟达到300∶1。(注:阿十杜冷·艾哈迈德·巴达维:《全球化与风险》,载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2000年6月7日。)目前,在全球60亿人口中,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其中12 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还不到1美元。 (注:玛丽-洛尔·奇塔诺瓦等:《对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的专访》,载法国《回声报》,2000年6月5日。)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的财富便超过48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注:专题报道:《第三世界国家讨论一项对付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的计划》,载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4月11日。)二是不少国家包括美国、 英国其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从1977年到1999年间,美国最穷的1/5家庭得到的税后收入(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下降了9%, 而最富的家庭却增长了43%。这就是说,最富裕的270 万美国人拥有的收入和处于经济最底层的1亿人的收入相同;那些靠最低工资维持生计的人, 今天挣到的美元按实际美元价格计算,还比不上30年前的水平。(注:布拉德·尼克博克:《经济热,但很多人被冷落》,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0年9月18日。)少数人、少数国家愈来愈富,多数人、 多数国家愈来愈穷,这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对全球来说,都必然会最终产生极大的不稳定性。这一点西方有见识的政治家也是看得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认为,无法忍受的贫困是对全球化世界最大的系统化威胁。(注:康德苏:《无法忍受的贫困是最大的威胁》,载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8月7日。)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也明确指出:“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注:詹姆斯·沃尔芬森:《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载法国《快报》,2000年11月10日。)

为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呼吁,我们应当实现全人类、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而决不是少数人、少数特定集团、少数特定国家或少数特定国家共同体内部富裕的全球化。

第二,我们倡导平等、公正、互惠、共赢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少数强国主导和推动的。这样的全球化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极不公正的。其不公正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不平等。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科技在西方强国迅猛发展,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总体上仍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世界农村”的角色。污染严重、劳动强度大、价格低廉的简单加工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的生产,仍是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实。其落后农业国和原材料生产国对工业发达国家的从属和受掠夺、奴役、控制的地位仍然没有实质性变化。二是国际贸易体系的不平等,首先是规则的不平等。现在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强国制定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歧视、欺负、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极不合理、极不公正的条款。比如柏林墙倒塌之后,出现了所谓的乌拉圭回合框架下的关贸配额。又如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是第三世界国家出口最多的产品,而西方对其所设置的关税远远高于它们之间的关税水平。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日本,这所谓的“四联体”国家之间相互平均关税不等,从日本的4.3%到加拿大的8.3%都有。但它们对第三世界国家产品包括农业及其加工产品,关税经常超过100%, 有的达到550%。 (注:尼古拉斯·斯特恩:《给世界上的穷人以较公平的交易》,载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12月11日。)这便使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很难进入它们的市场。再如,西方制定了将生产过程纳入所谓国际“公平贸易标准”,认为第三世界在简陋的生产条件下,使用的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商品不是标准生产并拒绝进口。其次是价格的不平等。由于西方强国掌握了世界市场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权,因而它们便随意抬高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高新科技产品的价格,恶意压低原材料和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比如,橡胶生产国在20世纪60年代用25吨橡胶便可购进6 台拖拉机,而到80年代,用同样的橡胶数却只能购买2台拖拉机。 三是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不平等。西方强国的贷款条件日趋苛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但资金缺乏,而且长期债台高筑。目前,第三世界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共计有2.5万亿美元,每年出口的25%收入用于还债, 但是这笔债务越还越多。1990年,拉丁美洲的债务为5000亿美元,从那时起,还本付息已达7800亿美元,但现在其债务仍有8000亿美元。(注:专题报道:《77国集团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同富国对话的途径》,埃菲社哈瓦那2000年4月10日电。)

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必须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把经济全球化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平等、公正、互惠、共赢的基础之上。

第三,我们倡导共享人类文明和高新科技成果的全球化。

可以说,因特网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的缩影和代表。但是,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享受到这一高新科技成果。到2000年上半年,只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北美洲,因特网用户却占世界的50%以上。 南亚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但因特网用户却不到1%。 而中东和非洲是几乎可以略去不计。美国拥有的电脑数量比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还要多,而当今世界上仍有大约一半人连电话还从未使用过。(注:乌尔里希·克洛茨:《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加强了经济增长》,载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0年7月3日。《中国经济导报》,2000年6月30日。 )以宣布“历史的终结”而闻名的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美国全球科技霸权时代。”(注:弗朗西斯·福山:《为新时代命名》,载美国《外交政策》,2000年夏季号。)完全可以说,除了用界碑或地雷、铁丝网界定的国界线外,还有用是否能够创造、拥有和应用高新技术划分的无形的国界线。

人类文明是几千年来世界人民的共同创造,每个民族都为当今世界巍然屹立的科技殿堂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所享受到的科技份额却相差万里。西方发达国家在今天之所以独占高新科技之峰巅,究其原因,一是靠其人民的辛劳和智慧。二是其无偿袭用其他国家和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传承和积累。1891年以前,美国完全不承认外国的专利权。三是其利用枪炮攫取的钱财和不平等贸易获取的超额利润,投资科技并廉价购买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四是大肆抢购全世界的高技术人才。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1995年在美国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达1200万,其中72%的人员出生在第三世界国家。人才外流是第三世界国家向西方强国廉价的技术转让。五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采用多种措施封锁高新技术,甚至在受资国抢先注册专利,低价倾销其产品,抑制甚至摧毁其独立自主的科研与开发能力。与此同时,西方强国还向第三世界国家用高价转让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从而进一步造成第三世界国家与它们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上的依附关系,企图使第三世界国家永远处于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的最低层。这实质上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的“雁行模式”在当今世界的实践。

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强国所主导的全球化就是其垄断资本和垄断技术相结合的全球化。我们在大力提倡并保护知识产权、鼓励知识创新的同时,应警惕并反对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中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行科技封锁、垄断和盘剥,行使科技霸权。我们实现的全球化,应当是一个以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各国都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在全球各国都高度发达的全球化;应当是一个以全人类发展为福祉,全球各国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和科技成就的全球化。

第四,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

谁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中的“哥伦布”?无疑是垄断资本。目前全球共有游资7.5万亿美元,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掌握这笔巨额资产, 积聚着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伺机在全球某些角落掀起金融风暴。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动荡的“蝴蝶效应”将愈加明显。仅1997至1998年,东亚就蒙受了3万亿美元的损失,有1300多万人丢掉了工作。 (注:阿十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全球化:风险与前景》,载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2000年6月7日。)现在世界金融市场每个交易日的交易总额高达3万亿美元,但其中98%以上与商品贸易无关。 这样的金融全球化,明显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极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美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问题。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近10年。美国经济在可以预见的近些年内,总体上有可能仍是增长之势。但是,美国经济有潜伏着严重危机的一面。通过国债、股市、发行国际货币既是其迅速攫取世界财富的最快捷手段,也是加剧经济风险的有力杠杆。从2000年3月上中旬到2000年12月初,美国股市的纳指已下跌了近50%,道-琼斯指数也是在1 万点上下徘徊。2000年,美国的贸易逆差预计达4500多亿美元。(注:李正信:《美经济软着陆中的五大隐患》,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12月6 日。)再加上美国公众普遍的借债消费和累积的近6 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注:新闻报道:《美国缘何出现贸易逆差却一直保持经济繁荣》,载日本《读卖新闻》,2000年8月2日。)等诸多原因,都使美国潜伏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因素加大。2000年1月,美国外交委员会曾邀请75 位金融和政治专家进行专题金融危机模拟演习。这些专家认为:“经济和金融问题将来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不亚于炸弹和导弹。”(注:布赖恩·布莱克斯通:《金融界处于全球大战游戏的中心》,载美国《华尔街日报》,2000年7月19日。 )被称为“金融天才”的美国金融专家索罗斯也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硬着陆’”。(注:《一位有着哲学头脑的商人》,载英国《泰晤士报》,2000年12月8日。)美国GDP占全世界总额的1/3。美国潜伏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不仅是对美国,更是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影响人类和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根本制约因素,便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8000年前,陆地的2/3面积为葱郁的森林。一些专家警告说,剩余的原始森林将会在10年之内从地球上消失。(注:戴维·维克多、杰西·奥苏贝尔:《恢复森林》,美国《外交》杂志,2000年11~12月。)据美国所有情报部门以及许多大智囊团进行长达一年的深入研究后预测:2015年前后,居住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到中国北方的地区共有30多亿人将“缺水”。半个世纪以来,有66%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沙漠化、污染等破坏。倾泻到水中和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越来越多。臭氧层“所占面积差不多是美国本土48州总面积的三倍”。(注:鲁宾·赖斯:《研究报告认为2015年的世界充满危险》,载美国《洛杉矶时报》,2000年12月18日。《人越多,资源越少》,载西班牙《国家报》,2000年4月24日。 )生产和资本的无限性扩张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富人、富国消耗着地球上大部分资源。一个预期寿命为80岁的美国人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一生要消费约2 亿升水、2000万升汽油、1万吨钢材和1000棵大树的木材。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像美国人这样生活,并相应排放有害物质,我们需要20个地球。(注:弗里茨·福尔霍尔茨:《享乐主义者造成的负担》,载德国《时代周报》,1994年7月22日。 )而第三世界国家和穷人却饱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之苦。目前,因营养缺乏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数占第三世界国家死亡人数的15%。生活环境恶化引发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占第三世界国家死亡人数的20%。不仅如此,这些死亡者大都集中在不足世界人口20%的贫困阶层。(注:格鲁加巴:《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恶化与贫困》,载日本《读卖新闻》,2000年7月12日。)

由此,我们大声疾呼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以规避金融风险,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第五,我们倡导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全球化。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不仅是联合国的基本原则,而且已成为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世界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反对强权政治的法律依据。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首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在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公认的有关国际关系的准则中。现在世界上少数西方强国常常是无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原则,主张“人道主义干预”,必要时绕过联合国行动,甚至企图把联合国变成自己“驯服的外交工具”。连联合国本身都想控制、操纵,对其宪章宗旨及原则就更不放在眼里了。这必然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

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的存在都是以主权国家的存在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仅从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世界市场来说,经济全球化愈深入,就愈加需要国家的调节。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作用非但不能削弱,反而极需进一步增强。

我们认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全球化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准绳。我们倡导的全球化,应是必须充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并确定开放的方式和速度的全球化;应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必须严格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把自己发展模式强加于别国的全球化;应是国家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应是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国际争端,而决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全球化;应是所有各国平等参与和协商解决,而不是由一个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的全球化。

第六,我们倡导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共存共荣的全球化。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共同构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大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同时我们赞成各种各类文化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在学习借鉴的交汇融合中构建自己的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绝非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过程,它同时又是一个通过经济扩张而推行西方的文化价值和政治理念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图将单一文化、单一价值观念来“化”全球的大有其人。前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文明冲突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企图为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统治全球作舆论准备。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在当今世界上,西方个别发达国家,正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信息等实力,企图以其文化和价值观念置于全球统治地位。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化通过全球媒体、娱乐业、贸易和旅游等,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接触并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这对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极少数西方强国,或以追求商业金钱为目标,或以征服世界为目的,大搞“文化霸权主义”,从而造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与少数西方强国的文化交流的严重失衡。这也导致了西方文化中的颓废、肮脏的成分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泛滥,并且使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出现萎缩之势。就连欧洲的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对美国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也极为不满,法国舆论界甚至兴起“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浪潮。

西方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总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贫穷归结为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落后。让我们先从纵向上看:美国经济学家瑟罗曾统计了从1870年至1988年,全世界前20名最富裕国家排名的变动情况,然后作出这样的结论:穷国要挤入富国行列非常艰难,在128 年的历史跨度中,只有一个真正取得成功的国家——日本。(注:[美]莱斯特·瑟罗:《21世纪的角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5页。 )当然,瑟罗还漏掉了曾挤入富国行列的前苏联。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抢掠,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贫穷的根本原因之一。在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的财富达10多亿两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0年一年财政收入的16倍。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从非洲猎捕贩运到美洲及其他地区的黑奴,若包括途中死亡的人数在内,先后共达1亿人。再从横向上看:现在世界上有21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 除了极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外,其余全部都是按照西方的或类似的价值观念在搞私有制。可是,除了20余个国家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貌依旧,甚至愈加贫穷。按照西方价值观新富起来的凤毛麟角,但依其药方急剧衰落下去的却不乏其例。“民主化”、“私有化”、“多党制”等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之花,在原苏东、拉美、非洲等地已经结出经济急剧衰败、社会全面倒退之果。它们用各种手法竭力推行其思想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其实质是无声无息地推行“政治全球化”。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性,都积淀在这些国家和民族的骨骼里,奔腾在这些国家和民族的血液中。这些传统和特性,并不是外来文化能够随意更改替代的。因此,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应首先维护和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应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文化传统。随着全球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全人类思想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全球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最终会实现“大同”,但是,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则会是永久的多元。

关于怎样实现公正合理的全球化

(一)要坚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西方全球化的势头在近些年仍将会呈扩张之势。这样看问题是不是过于悲观了呢?不是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数百年历史,当今人类还没有创造出充分的条件让它寿终正寝。因此,在少数西方强国在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上,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兴过程中的困难程度上,宁肯估计得长些、重些,不要估计得短了、轻了。

但是,以少数西方强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决没有消弭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基本矛盾,只是在一定时期内,采用有别于早期资本主义阶段新的特殊形式,将其转嫁到其他国家。第三世界的崛起,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头等大事。它作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近些年来,尽管这一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我们坚信,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决不甘心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任意摆布。可以断言,即使西方全球化一时获得某些成功,全球范围内巨大的财富和资本必然进一步向极少数人聚集。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少数强国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贫富不均的两极化,全球绝大多数人民和民族的生活境遇将更加悲惨。有压迫、有剥削,就必然有反抗、有斗争;压迫、剥削愈重,反抗、斗争便愈烈、愈速。这是亘古不变的铁的法则。新一轮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维护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建立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必然蓬勃兴起。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崭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人类的解放。这不仅符合整个社会生存发展的要求,而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基本矛盾的凸现必然同时呼唤社会主义的中兴。

21世纪中叶前后,极可能是全球范围内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又一个艳阳天。当然,也还可能遇到新的曲折和挫折。但是,历史总是在螺旋式的曲折中上升和前进的。因此,由少数西方强国主导下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绝对不能抗拒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更不可能永世长存。

(二)要积极参与,从容应对

以西方强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它对第三世界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但也是全球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和飞跃。对此,我们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决不能因为这样的全球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种种的弊端和可能的风险,而企图置身其外。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优长,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实行开放政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特别是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否则,就必然落后甚至挨打。我们既应看到西方全球化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更应看到其中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又都必须结合各自的国情和特点,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有所取舍,而决不能照抄照搬。否则,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存。我们要审时度势,从世界大势和本国国情实际出发,制定一套正确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和应对举措。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参与全球化的步骤、进度与深度,决定参与的方式和方法。正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属性,对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机制和经验要大胆学习、借鉴;而对体现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性的东西,如私有化,掠夺、盘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做法,非但不能学习,而且必须坚决抵制。我们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本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加快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尽快培养各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培植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体制;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重视培育有自己特色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针对经济全球化中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加快、金融动荡瞬息万变的特点,采取恰当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金融监管等等。

(三)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曾在联合国舞台上叱咤风云,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捍卫自己利益的话剧。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联合国,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贸组织内和国际上适当的时机及场合,必须敢于和善于对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积极参与各项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规则的制定,积极呼吁和推动不公正、不合理规则的修改。与此同时,也可以依据就近组织交换的原则,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不同经济利益的矛盾,倡导建立和发展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以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利益的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长远与根本的利益。只有敢于和善于斗争,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被西方全球化“化”过去,而且会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和主权上的独立性,并日益强大起来。

(四)要联合起来,团结一致

既然垄断资本的流动和统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对资本的剥削和统治也同样日趋具有全球性。第三世界国家综合国力大都相对弱小,团结联合,共同斗争,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必然选择。第三世界有着团结合作、互相支援的优良传统,至今仍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这两个在世界政治、 经济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的舞台。 世贸组织139名成员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占3/4, 只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能进一步认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坚持相互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互相合作,求同存异,就一定能够有力地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并有可能逐步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引导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方向发展。

(五)要深入探讨,推动理论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消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恰恰相反,进一步证明了其基本原理的正确。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最具魅力、最具张力的思想。当然,随着西方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化,当代资本主义毕竟出现了马列主义当年所未曾预料到的一些新的变化,毕竟提出了一些新的重大问题。符合第三世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决不会产生在诺贝尔奖金的证书上和西方议会的讲坛上,而是需要第三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艰辛实践和成功创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总结、提高与创新。

[收稿日期:2001-03-12]

标签:;  ;  ;  ;  ;  ;  

论新世纪全球化的指导原则与实践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