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_技术壁垒论文

技术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_技术壁垒论文

技术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一大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大论文,产品出口论文,障碍论文,已成为论文,技术壁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竞争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则从进口许可证与配额制等转向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已转向技术壁垒,而发展中国家仍停留在许可证与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在许可证与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逐步弱化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新的不利竞争地位。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发展面临两个主要障碍:一是国外歧视性反倾销。二是技术壁垒。据统计,从1979年8月到2000年9月初的20年中,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案件378起,我国已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外反倾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而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壁垒问题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已成为应对WTO的紧迫任务。

技术壁垒正在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

非关税壁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国家行政管理为基础,如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外汇管制等;另一类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国际贸易中称为“贸易技术壁垒”,简称“技术壁垒”,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疫检验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技术壁垒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技术法规壁垒,如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人与生物安全而制订的禁止或限制某些物品进口的技术法规与规章;二是技术标准壁垒,包括产品技术标准和包装标准;三是检验壁垒,如认证程序和检验程序等。技术标准是技术壁垒的核心,其中绿色壁垒(即环境保护标准)和信息壁垒(如条形码、计量单位信息标准等)近几年发展很快,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因而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已占非关税壁垒的30%。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发达国家为争夺技术壁垒优势,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在ISO技术委员会的1386个秘书处和IEC的204个秘书处中,发达国家占据领导地位的达90%以上。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技术壁垒问题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不断提高。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生态检签”制度,1993年7月正式推出欧洲环境标志。1995年4月,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使我国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电冰箱就因为其中一部分没有绿色标志,其出口额从1998年的1.1亿美元降至1991年的5100万美元。1993年,德国颁布了关于纺织品的两项环境标准,要求检测纺织品中甲醛、重金属、杀虫剂等7种物质的含量,我国部分纺织品因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和防腐剂处理的证明,或者由出口商出示无木质包装的证明。否则禁止入境,或由美方对木质包装进行拆除销毁处理。同年9月中旬美国单方面宣布:自1998年12月17日起离开中国港口运往美国的中国货物将按照新的检疫规定执行。这一规定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严重影响。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影响我国出口的环境标准主要有:食品的农药残留量检验标准,陶瓷产品含铅量检验标准,皮革中五氯酚残留量检验标准,冰箱、空调等制冷产品的氟检验标准。

我国进口产品中的环保与质量问题也较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1991-1995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废物3030万吨,用汇68.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3%。90年代中期,我国1万多家外资企业中污染密集企业达4000家之多,协议投资总额为90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4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近半数。这些进口产品和产业因缺乏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而对我国环境和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进口产品标准检验构成的技术壁垒和促进产品出口的各项措施,总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目前,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未把技术标准作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术标准不仅在生产领域从质量与性能上决定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在贸易领域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虽然对产品的质量比较重视,但产品技术标准却较低,企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大多不是为参与国际竞争按国际标准制定的,产品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的,较少考虑扩大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利益等对外贸易的要求。

技术法规与标准制订与管理工作滞后。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共体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

世界各国都对转基因产品持慎重态度,欧洲和日本已决定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加贴转基因标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法律,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棉花已进入我国大面积推广生产。我国手机用户已达4000多万户,全球主要手机制造商均在我国设立了生产企业,但我国至今尚无统一的手机质量标准。

产品技术标准落后。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新制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组织(IEC)标准。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国际标准采用速度,1997年以后制定修订标准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占60%,但整体看,我国技术标准仍较落后,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ISO和IEC发布的11700个标准中,我国仅采用了38%。

技术标准研究手段落后。我国科技开发投入中用于技术标准研究的投入过低,致使检测、实验等技术标准研究手段落后。技术标准研究手段达不到国际水平,我国制订的技术标准也就得不到国际承认。如中药的国际标准理应由我国制订,但我国中药检测、实验手段落后,许多中药拿不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检测与临床数据。

企业对国外技术标准信息了解滞后。在高技术产业竞争中,技术标准成为抢占市场的竞争前沿。而我国企业对国外技术标准变化信息了解既少又慢,严重影响了企业及时调整竞争对策。

国外技术壁垒将抵消我国加入WTO的贸易利益。加入WTO后,因消除关税与配额限制,我国具有优势的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可望扩大出口,但国外技术壁垒使我国许多产品无法出口。我国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却不能对等进入国外市场,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积极稳重地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就像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正当权益一样,谁控制了国际技术标准,谁就占据了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应成为我国应对WTO的战略措施。

通过适当的宣传方式和培训,引起各级政府对技术壁垒问题及其影响的高度重视,学会在国际贸易中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涉及经济管理、对外贸易、科技管理、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政府各有关部门,国家要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应对国际市场,建立统一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加强对世界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长期跟踪和预测研究。当前特别要加强对我国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容量大的产品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如移动电话辐射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家电标准、中药标准等。

技术壁垒是国家之间技术实力的较量。国家“十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部署未来20年内新兴产业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法规与标准及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检测与实验机构,加强检测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研究、制定和协调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

我国已按WTO的要求建立了国际技术标准信息发布制度和WTO/TBT咨询点,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国际技术标准信息网络,使我国企业能迅速而方便地得到国际技术标准信息。

标签:;  

技术壁垒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_技术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