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才不仅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创造价值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人才品牌能够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扩大企业影响力并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本文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聚焦“粉丝经济”与人才品牌本身的天然密切关系,提出基于“粉丝经济”进行人才品牌推广的建议措施,包括:聚焦目标人才开发认知盈余,针对B2B企业采取开放方式凝聚粉丝,聚焦功能性、娱乐性、公民意识有效优化平台分享内容等。
关键词:人才品牌;粉丝经济
人才品牌是组织为展现其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组织与员工之间建立,以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员工为载体,通过有效的支持体系及推广运营,使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价值导向等被广泛传播,并与其他组织区别开来的特定符号或形象(CAPDI,2019)。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粉丝经济”与人才品牌本身就有天然的密切关系,探索互联网时代利用“粉丝经济”推广企业人才品牌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时代开展人才品牌推广,核心任务是开发目标人才的认知盈余,使目标人才参与到人才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带动粉丝群体,形成粉丝经济。随着网络社会化媒体与现实生活的进一步融合,对于人才品牌网络传播而言,构建一个供内部员工和潜在员工,甚至已离职员工参与、分享的平台,是网罗目标人才注意力、聚合受众自由时间、形成粉丝群体的必选之策。只有保证足够的关注度,人才品牌的网络传播才能有所成效。另外,只有聚集了目标人才的自由时间,才能保证通过其他手段促进雇员的参与和分享深度,从而将自由时间转换成认知盈余,为人才品牌的传播添砖加瓦。具体应通过有效构建粉丝群体并不断制作有利于分享的平台内容推进人才品牌的推广。
一、开放方式构建粉丝群体
B2B企业,社会公众和目标人群对其的信息反馈较少,如果其人才品牌建设也采用封闭方式,目标人才的体验结果很难保证。企业在定位人才品牌理念的过程中,可以就初步方案引导公众参与,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修正。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吸引参与的受众群体还是比较广泛的。从市场角度,有项目甲方、项目合作方、分包方等上下游合作的企业;从行业角度,有多个行业协会和学术组织;从人才供应角度,有企业内部现有员工、有目标院校的老师、在校学生,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等。而引导公众参与的方式也较多,比如方案征集竞赛、调研等,但是企业首先要利用互联网工具构筑网络平台,否则结果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无优势。
与企业传统封闭型的方式相比,通过受众广泛参与建立的人才品牌理念定位,能够贴近受众的诉求,其品牌理念也更具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受众通过参与,会对企业的人才品牌理念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关注度和忠诚感。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人才品牌理念定位,在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同时,也在人力资源市场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聚焦分享优化平台内容
优化平台内容引导充分分享。构建聚集平台解决的是公众的参与,而吸引公众参与的关键无疑是平台的内容。自媒体时代,每一个受众就是一个媒体,只要有好的内容,用户就会刊登、分享,宣传的效果自然形成。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内容呢?通过对群体分享行为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引发分享的内容特征中,功能性、娱乐性、公民意识位列三甲。
功能性就是有使用价值,现在或将来能够用到。受众如果认为内容对自己或者他们有所帮助,自然就有动力分享他人。企业遇到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项目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利用独特渠道,将例如企业所开展的项目功能、项目进展,以及项目管理方面普适性的专业知识等内容一并放入人才品牌推广的宣传材料中,甚至可以视情况将上述内容作为主要部分,以免引起受众的反感。如此,企业的人才品牌就在不断的分享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有效传播。
娱乐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内容的主要形式。并且,随着互联网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传播内容的娱乐化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中国外交部在使用微博招聘时,曾以娱乐化的淘宝体网络语言发布招聘公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这条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官方微博发出去后,短短3个小时,被网友转发了4800多次,外交部招人事部门电话被疯狂拨入,这不可不谓一次人才品牌网络传播娱乐化的极致体现。
公民意识是的另一个关注点。学者克莱·舍基把在新媒体上效果得到增强的分享行为,分成了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个人分享和公民分享。个人分享是社会化媒体中最简单的分享形式,参与者以个人身份分享活动,从彼此的分享中获得对于个人而言的益处,而公民分享强调参与者努力尝试创造公共资源,改良社会。同时,他还认为人类同时拥有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且社会动机可以比个人动机产生更大的参与率。
随着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式特征逐步被强化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企业对信息的掌控力被不断削弱,而且目前的舆论环境非常容易将企业的负面信息放大。在人才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使用便捷的特点,及时监测舆情,并迅速处理负面信息,维护来之不易的人才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1
[2] Sutherland,Torricelli,Karg.Employer-of-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02:33
[3] Iresearch.中国网络招聘用户需求研究报告[R],2014
[4] 尼尔森.尼尔森在线研究微博报告[R],2012
[5] 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微博蓝皮书[R],2012
[6] Jennifer Stromer .On-Line Interaction and Why Candidates Avoid it[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14:50
[7] Ambler T,Barrow S.The Employer Brand[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1996:4
[8] 陈红梅.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传播的现状与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4
论文作者:高东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人才论文; 品牌论文; 企业论文; 互联网论文; 粉丝论文; 受众论文; 内容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