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论文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论文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朱君鸿 /山东财经大学

摘 要: 儒家与墨家在先秦同被尊为社会“显学”,两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儒家主张仁义礼智,经孔孟二人奠定发展基础,荀子将其收集编录从而保存下来,而先秦哲学对于本体持天本论及道本论两种观点,其中天本论主张天创造了这个世界,而儒家思想中也提及了尊天和祭天的礼仪。道本论则和天本论有着和而不同的关联,儒家的“显学”地位和先秦本质哲学中的天本论有着密切联系,即使后来儒家地位威胁到帝王统治从而导致帝王实施焚书坑儒,但在汉武帝时期,儒家又重新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显学”地位是经得起社会考验的,而先秦哲学则为儒家“显学”奠定了社会基础。

关键词: 先秦 本体哲学 儒家

先秦哲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形态,在其本体论中也同样呈现同样的文化多元现象。而儒墨两家在百家中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形势,但随着文化的脱变,墨家的文学地位却渐渐衰弱,而儒家却在经历社会的打击后仍旧蓬勃生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先秦本体哲学的天道合一和儒家主流思想不谋而合。而经史学研究表明,在先秦哲学中,天本论的文学地位经久不衰,而道本论却日渐衰落,儒家和墨家同为天本论,却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这其中原因儒家与墨家尊崇的“天”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本文中,便简要谈谈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

一、先秦本体哲学文化矛盾

先秦本体哲学文化的争论点在于宇宙本体的初始形态。从而先秦本体哲学体系中可大概的分为天本论和道本论两大家。如先秦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提及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则为较为突出的道本论,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更加明显的表述了其道本论的核心思想。而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曰“魏巍乎,唯天为大”则为天本论的鲜明代表学说。先秦文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体系对宇宙本体的定义,其将宇宙定义一个抽象的形态,而古希腊哲学体系宇宙本体学说包含了水与火等具体事物。关于先秦哲学文学,就其对于宇宙主宰的定义而言,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天和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操控着宇宙运行[1]。关于天本论和道本论的社会地位,在历史的源远流长中也有了一个结论,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有着虔诚的信仰,古人爱修寺庙,皇帝会定期祭天祭神,甚至设有国师职位专为祭天所用,由此可得,古人对于天本论的信任高于道本论。当然,不能否认道本论于社会进展的积极影响。如道本论的无为淡泊便能缓解人生活的压力,让人寄情山水修身养性。综上所述,先秦本体哲学在矛盾中寻求统一,优胜劣汰从而有了“显学”的概念。

二、先秦哲学百家争鸣文化形态于儒学“显学地位”

儒家在百家争鸣中影响力较大,其学说内容囊括了仁义、忠孝、礼、智等各方面的知识,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如从先秦本体哲学来分析儒学,其“显学”地位是具有一定批判性的。简而言之,儒学“显学”地位是具有两面性的。从先秦本体哲学体系中客观的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显学”地位便显得缺少说服力。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当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大部分原因受当时的封建环境影响,社会大众对于儒家中的“仁”政有着迫切的渴望。相反先秦本体哲学中的道本论在当今时代中的实际应用显然更胜一筹,其道本论推崇的淡泊处世显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此外,儒家思想中在先秦哲学中属于天本论,尊崇天神又淡化天神的力量,而同属天本论的墨家则赋予天人的意志,并不强调天的权威性[2]。这中间的细微差别,也导致了原同被社会推崇为“显学”的墨家在文化进展中渐渐没落,世人皆知儒家,却对墨家知之甚少。但墨家思想中以天本论为立足点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皇帝的力量,而人人平等的思想于社会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因而儒家的“显学”地位在先秦哲学体系中则难以站稳脚跟。这一思想差异导致了墨家的地位在推崇帝王制的古代时期逐日下降,从而墨家的“显学”的社会地位便相应的被削弱。与此同时,区别于墨家,儒家则更加注重等级差异,对礼仪十分重视则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因而,在先秦本体哲学的百家争鸣的文化争端中,儒家的“显学”地位并不是绝对,而其之所以在社会文学体系中屹立不倒,主要原因是因其迎合了时代要求。在先秦哲学百家争鸣的文化形态之中,仍有大量的优秀学说,如纵横家提出的天下纵横理论对于当下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又如道本论中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道者,万物之所然”等说法将道作为宇宙本体也同样是历史文化中一抹璀璨的光。

三、先秦本体哲学中天本论于儒学“显学”地位

天本论学派是先秦哲学体系中两大分支之一,而儒家作为天本论的主要代表,对于天本论有着其独特的看法。儒家对于天本论的看法可简单概括为,上天掌控着人的命运,人的祸福皆由上天决定。说到天本论,就不由得要说说道本论,道本论主张人的力量,但也不否认天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其也倡导天人合一。在这一点上天本论和道本论不谋而合。在众多天本论的学派中,儒家对于天本论的阐述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思辨性[3]。如荀子的《天论》,荀子在儒家也是具有一定的地位的,其《天论》中对盲目信天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其表明儒家在天本论中也始终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天论》的首句中提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句将人与天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而荀子是在孔孟之后,孔孟时期的儒家思想对于天依旧保持着较为尊崇的态度,在学说中还保持了祭天神的礼仪。如若单从儒学天本论分析,其“显学”地位是难以说服众人的,而其根基的稳固在于儒家一直处于发展当中。儒家后期董仲舒再次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一切皆由天命,再一次将儒家与天本论相联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在此将其作为论据是为证明儒学的“显学”地位并非一日练就,也并非因其对天本论的主张而占据文化“显学”地位,而是长期积累所得。但“显学”之称是否可整体的看做褒奖,仍有待论证。墨家与儒家同尊为“显学”,也同属天本论学派,其对于天本论有天志明鬼之学说,其将天看做人,或者说将人看做天,人的行事要尊崇天志,而天又具有人的意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墨家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天本论学派,其更看重客观规律,而非主张一切天命,显然这在当时的时代是难以被大众接受的。综上所述,天本论于儒学“显学”地位并非必要条件,而儒学对于天本论的阐述也并非不可取缔,其在先秦哲学体系众多学说中并不能根据社会响应来确定其在百家中的“显学”地位[4]

四、结语

先秦是我国历史中文化发展中不可忽略的时期,其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令人啧啧称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家逐渐没落,在春秋战国后便再无百家争鸣,而百家中被世人所铭记的寥寥无几,仅墨儒两家被尊称“显学”,两家同为天本论,而在文化更迭中,墨家也和其他家渐渐淡出世人的印象中,儒家的“显学”地位则更为突出,然而如若换个视角看待儒家,则会有大不同。以先秦本体哲学为立足点,对儒家进行全面分析,人们会渐渐发现,儒家的“显学”地位具有一定争议性,在诸子百家中,仍存在不逊于儒家学说的学派。综上所述,儒家“显学”地位是结合彼时社会接受度对其进行的一个整体地位,其实用性与先进性仍有待甄别。

联系实验初测定的食盐水和蒸馏水的pH=7,溶液呈中性,不难理解中和滴定过程是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断减少,浓度趋于相等的过程,中和反应的过程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

2)压裂改造效果取决于压裂工艺与地质条件的配伍性,射孔方式、射孔位置、压裂规模、压裂液、压裂施工排量及压力控制、净压力与隔层应力差等影响压裂波及邻井的主要工程因素。

参考文献:

[1]陆玉胜.先秦哲学天人合一观综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5):11~18.

[2].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J].中国纪检监察,2017(11):61.

[3]魏义霞.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7~12.

[4]向世陵.先秦儒家“显学”辩证[J].国际儒学研究,2007(00):254~260.

标签:;  ;  ;  ;  

从先秦本体哲学看儒家的“显学”地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