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论是火力发电厂还是日常的生活供暖都离不开煤炭的使用,这就推动了煤炭企业加快对煤炭的开采工作。但是,由于煤炭生产经常性的受到地质灾害困扰,为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能否做好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的相关研究,做好预防措施,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人们为了发展,不断的开采煤炭,而煤矿地质不同于其他矿山地质,导致了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导致了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如何能有效地反映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1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什么是煤矿的地质灾害?简单来说,就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引发的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灾害最为主要的种类之一,也是发生几率最大的灾害,属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煤炭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煤矿地质灾害总的来说,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山体滑坡、地面坍塌以及泥石流灾害;第二,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污染等水资源方面的灾害;第三,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瓦斯爆炸、地震、矿井突水等灾害。这些都是煤矿地质灾害显而易见的灾害构成部分,所以对于煤矿灾害的治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将煤矿灾害发生几率降到最低,才能使煤矿开采进入到一个正常、有序、安全、科学的环境中去。
2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2.1地面塌陷
在煤矿开采之后,经常会出现地面塌陷这一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不仅会使得矿区的土地面积出现积水的情况,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甚至会破坏了周围的耕地。2006年5月,发生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楼下易村的地面塌陷事故,主要是由于苏家垅煤矿在开采的时候,由于透水,从而使得村庄的多处地面发生了塌陷,从而使得全村所有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2.2地表下降
地表沉降也是煤矿地质灾害中一种常见的灾害现象,有的地区出现深坑,天坑,漏斗区域。地表沉降是因为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工程将矿区岩石的应力场破坏,导致岩石破碎,地表位移。此外,由于地下被开采一空,地表水不停向下渗透,进行重新分布,水压增大。如此一来,重新分布的地下环境遇到坡度便造成大面积的不均匀沉陷。近年来,我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了“天坑”现象。比较著名的有河南山西地区的天坑。
2.3泥石流
煤矿矿山发生泥石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及到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害煤矿矿山周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由于一些煤矿矿山的地质环境差,矿山废渣、尾矿的乱堆乱放,缺少了规范的管理,在汛期暴雨来临时,很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2.4瓦斯与煤尘爆炸
煤矿瓦斯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沼气。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沼气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井巷、设备的严重破坏,并会扬起煤尘,形成连续爆炸,随之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发人员的继续伤亡,是煤矿事故中破坏性很强的重大灾害事故。
2.5矿井水害
矿井的开挖松垮了土层,再加上矿井周围缺乏植被,使水土的固结能力大为下降,一旦遭遇暴雨天气,矿井就容易进水,再加上矿井中排水工作不到位,对水渗透情况缺乏监管,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没有查明,从而造成矿井透水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矿井的开采也容易加重水害的影响程度,就拿太原市一次泥石流事故为例,长时间的暴雨侵袭,造成周围的矿井、山体的垮塌,大量的泥石被卷走,瞬间将洪水的高度抬高了数米,并且泥石的沉积堵住了洪水的去路,为泄洪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3.1提高全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只有将安全意识根植入每个人心中,这样才能让矿区人员在作业时顾及生命安全而规范作业;让人民在生活中不一味的破坏环境大砍大伐;让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因地制宜,不盲目盲从。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可以带动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即将发生的灾害做到扑杀、遏制甚至杜绝缓解。
3.2努力恢复煤矿的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由于存在大量的矿山废弃而遭受的巨大的破坏,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展开了对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治的研究,并且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但仅限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了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欠考虑。为了恢复煤矿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技能方面入手,建立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群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
3.3加强科学管理并建立科学预报工作
各种地质灾害均有其自然属性,其发生发展既有偶然性,又有一定规律可循。煤矿生产要规范化,杜绝私挖乱采现象,合理规划开采范围。在煤矿采掘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建立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彻底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3.4装备、生产技术的升级
针对矿井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企业需要重视起来,提升矿井装备,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生产技术能力。在开采之前,可以聘请地质专家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制定不同地质灾害下的预防措施。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能完全的避免。因此,完善预警机制,提升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制定逃生方案,能够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3.5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由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不断减少。政府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如下:第一,要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并且要对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以及易发区作出标记。第二,每年要组织一些相关的专家到易发区进行实地勘察,从而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预防措施。第三,要加大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力度,从而可以对一些严重的问题进行制裁,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煤矿分布广、数目多、规模大小多样化,由于技术、管理及效益等原因的影响,资源开发中引起的地质灾害相当严重,给矿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各个煤矿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复杂的,单独的强调任何一种诱发因素和只采取某项防治措施都是片面的。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保护煤矿环境,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煤矿地质灾害,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洋.探讨煤矿地质灾害特点与对策[J].辽宁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14):154.
[2]左子木.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26(6):157,158.
[3]乔智峰.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58(7):309.
[4]罗飞.对煤矿地质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的探讨[J].自然杂志,2014,17(9):129.
论文作者:房亚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煤矿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矿井论文; 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煤炭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