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雄胺致皮肤瘙痒1例论文_贾军

非那雄胺致皮肤瘙痒1例论文_贾军

山东省军区济宁军分区第二干休所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全球人口老化发病日渐增多,且发病率随年龄递增,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

关键词:非那雄胺;皮肤瘙痒症

1病历报告

患者男,76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5年,诊断为前列腺增生,长期服用普乐安片治疗。近1月上述症状加重,夜尿有原来的2~3次增加到4~5次,尿流无力变细,尿滴沥不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正常,前列腺特异性抗原3.9ng/ml,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紊乱、主动脉硬化,腹部超声示前列腺增生。建议停用普乐安片,给予非那雄胺5mg/次,1次/日口服,服药第二天,全身出现皮肤瘙痒,难以忍受,夜间睡眠时加重,不能入睡,检查可见双上肢、背部、小腿处皮肤有多处抓痕,考虑为老年皮肤瘙痒症。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洗澡,并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维生素C、艾司唑仑等药物治疗,治疗3天瘙痒不缓解,且口唇出现肿胀。考虑是非那雄胺导致的不良反应,停服此药,2天后全身瘙痒减轻,5天后皮疹消失。

2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全球人口老化发病日渐增多,且发病率随年龄递增,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非那雄胺为特异性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降低血液和前列腺组织中的二氢睾酮水平而抑制前列腺增生、使其缩小,改善尿流及前列腺增生症状。它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性欲减退、阳痿、射精量减少,偶见过敏反应口唇肿胀和皮疹,乳房增大和压痛。本例患者曾有老年皮肤瘙痒症病史,服用非那雄胺后出现全身瘙痒,首先想到是老年皮肤瘙痒,给予抗过敏、维生素、镇静等治疗,效果不佳,停服非那雄胺后2天好转,5天后痊愈,说明此瘙痒为新增的药物非那雄胺所致。另外,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60岁以上老年人的皮肤汗腺和皮脂腺萎缩,分泌功能退化,皮肤表面的水脂乳化保护物明显减少,导致皮肤因为缺乏润泽而显得干燥,极易引发瘙痒,易在冬季发病,症状主要有局部或全身瘙痒。本病例服用非那雄胺后出现皮肤瘙痒易与老年皮肤瘙痒症混淆,提醒临床医生应加强全科知识学习,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及时停药并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汤运科,张娟.非那雄胺致皮肤瘙痒1例[J].人民军医,2016,2

[2]孙 科.非那雄胺致皮肤瘙痒2例[J].慢性病学杂志,2010,10

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朱 艳1 李建生2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眼科 661600

摘要:真菌性角膜炎(fungalkeratitis,FK)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致盲眼病,在有温热潮湿气候的发展中国家常见。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农民患者居多,该病主要与植物外伤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以往由于治疗手段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治疗效果差,致盲率居高不下。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治疗手段已极大丰富。笔者现就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进展

1、前言

近年来FK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眼部手术的增加,其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改进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原因。早期如果未及时诊断和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能造成如角膜穿孔、眼球摘除等严重的后果。FK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

2.1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CZ)第二代合成的三唑类药物,作用机制与传统的三唑类药物相似,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穿透力强,在血浆、房水和破璃体内均能达到大部分眼部分离真菌的体外试验治疗质量浓度,特别是对镰刀菌属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是FDA批准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其治疗方式包括局部点眼、角膜基质内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注射、口服及静脉滴注等多种途径给药,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那他霉素、卡泊芬净等都起到了治疗效果。

2.2泊沙康唑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一种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高亲脂性,渗透性强,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体内外试验表明,其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属、新隐球菌属、曲霉菌属、接合菌属和地方真菌有效,并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有研究者报道了2例泊沙康唑治疗成功的案例,1例是由外伤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初期使用了妥布霉素,病情未得到改善,出现了角膜溃疡深层浸润。另1例则是由隐形眼镜引起的感染,初期治疗使用了莫西沙星、妥布霉素,治疗未愈后溃疡浸润基层,前房积脓。确诊后,两者都使用了氟康唑、两性霉素B、那他霉素、伏立康唑,治疗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恶化,之后改用泊沙康唑悬浮液及口服片剂治疗,症状改善,预后良好。泊沙康唑对于顽固性深层浸润的耐常规抗真菌药的角膜溃疡具有较好疗效。目前,临床上可供使用的只有口服悬液剂。

2.3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peptides)是蛋白质中25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内外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之一。多肽疗法用于治疗眼表感染的报道在近几年屡见不鲜。

2.4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是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在医学和生物工程已有许多应用。成功开发的有以纳米磁性材料为药物载体的靶向药物,称为“生物导弹”,即以纳米微粒包敷的蛋白质表面携带药物,注射进入人体血管,到达病变部位后释放药物,可减少由于药物产生的对于肝、脾、肾等的副作用。

2.5氩激光治疗

氩激光在眼科的治疗运用中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有研究提出将氩激光用于辅助治疗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有研究者报道了3例经过多种抗真菌药物局部、全身联合治疗,甚至行角膜移植后又复发的极其顽固性病例,经过氩激光辅助治疗预后良好,但是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可行性、安全性及适用范围等。

3、给药途径

抗真菌滴眼液较常用且方便,对于顽固的真菌性角膜炎,某些特定的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结膜下注射、角膜基质内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注射等途径给药,同时应注意药物对眼组织的不良反应。

3.1结膜下注射

结膜下注射能使药物在深层角膜及前房达到高质量浓度。咪康唑结膜下注射耐受性好,可5~10mg(1mL稀释)结膜下连续注射5d。AmB结膜下注射,由于其组织毒性和角膜、眼内组织穿透力弱,因此,已不主张该药结膜下注射。有报道2%的氟康唑015mL结膜下注射(每日2次,持续5d,5d后每日1次,连续用至第14天)治疗6例经常规药物治疗(包括伊曲康唑口服、10μgAmB前房内注射等治疗)无效的重症真菌性角膜炎,其中3例14d内痊愈,2例病情好转,仅1例失败,结膜下注射氟康唑不良反应少,是急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治疗方式。

3.2角膜基质内注射

角膜基质内注射真菌或细菌菌落用于动物角膜炎实验模型的建立已广泛应用,同时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式。角膜基质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排斥反应,角膜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可治疗大疱性角膜病变,角膜基质内注射庆大霉素可治疗铜绿假单孢菌角膜炎。角膜基质内注射敏感抗真菌药物可用于顽固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有研究者应用角膜基质内注射0105mL质量浓度为50mg/L的AmB,治疗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反复发作的真菌性角膜炎和眼内炎,疗效较好,角膜基质内注射创伤小、简单易行,此质量浓度的AmB对角膜未见明显毒性。

3.3玻璃体注射

当真菌性角膜炎波及眼内时,可采取玻璃体注射。玻璃体注射5~10μg的AmB,终质量浓度为1~2mg/L,能超过大部分眼部分离真菌体外实验的治疗质量浓度,对大多数真菌感染有效,5~10μg的AmB对晶状体、视网膜无明显的毒性。体外实验证实伏立康唑质量浓度≤250mg/L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视神经胶质细胞无毒性,未见明显视网膜毒性。伏立康唑25μg玻璃体注射011mL可应用于真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氟康唑011~012ng、咪康唑20~30μg均可应用于玻璃体注射治疗真菌性眼内炎,但因其抗真菌谱狭窄受到限制。卡泊芬净1g/L玻璃体注射011mL治疗兔实验性白色念珠菌眼内炎疗效显著。也可以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玻璃体注射或者前房内注射联合玻璃体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合并眼内炎。当有眼内炎时,直接玻璃体注射给药是有效的方法,但必须严格调整剂量,警惕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和感染、眼内炎等风险,需严格无菌、熟练操作。

3.4药物缓控释系统

药物缓控释系统将药物与控释载体结合,使药物以受控的形式恒速从载体中缓慢释放出来,既能在眼内达到有效药物质量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增加生物利用度,又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将是一种较理想的眼用制剂。动物实验证实AmB缓释系统治疗烟曲霉菌眼内炎安全有效,释药恒定,速率得当,应用前景好。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型抗真菌滴眼液的研制开发以及眼部给药途径的不断拓宽,许多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能得到有效治疗。在选择治疗方案上,眼科医师应权衡利弊,不可盲目用药或手术。

参考文献:

[1]瞿玲辉,谢汉平,李良毛,等.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6)∶530-534

[2]黎黎,梁艳闯,张琛,等.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眼科新进展,2008,28:749-753

论文作者:贾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非那雄胺致皮肤瘙痒1例论文_贾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