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运用腹部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美枝

浅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运用腹部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美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美枝 湖北省天门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 湖北 天门 4317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B超用于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8例选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与X线检查,探讨腹部B超诊断临床效果.结果 超声检查85.4%多发肠壁增厚,多为小肠增厚且超过3mm,60.4%为肠壁积气,22.9%门脉下积气;X线检查39.6%为肠壁积气,4.7%为门脉下积气;二者同时检出17例存在肠壁积气,且超声检测阳性率明显比X线平片高,对比P<0.05.结论 腹部B超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B超;X线【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67-0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临床常见疾病,对新生儿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当前早产儿救治技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逐渐提升早产儿存活率. 然而NEC发生率也在逐渐提升,据调查[1],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生率为5%~10%,死亡率为22.0%.该病若病情较轻通常预后较好,若病情危重则快速进展,有较高死亡率.NEC转归密切关联与疾病严重程度,转归影响关键因素为尽早诊断与及时治疗.近年来人们逐渐深入认识到NEC,对其诊治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当前临床主要依靠腹部X线平片与临床表现诊断NEC,其中腹部X线平片为标准成像方式,但是在诊断早期病变时有较低敏感度,且检查结果可能与表现存在差异,致使误诊或漏诊.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逐渐将腹部B超用于NEC诊断中.本文为探讨腹部B超用于诊断NEC 的临床价值,现将患儿48例选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8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确诊,依据修正贝尔NEC分级标准.取得患儿家长同意后行腹部X 线平片与超声双盲检查,36例接受保守治疗,12例接受手术治疗,因存在气腹,术_______中7例小肠出现坏死段,5例结肠出现坏死段.48例男女比例为29:17,日龄为4h~29d,平均(13.7±3.4)d;36例为早产儿,占75.0%.42例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腹胀腹泻以及呕吐等,6例患儿症状不典型,仅有拒奶、发热以及嗜睡等表现. 1.2 检查方法 应用SIEMEN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0MHz线阵探头.患儿仰卧,经腹对腹腔予以扫查,为多个切面,对肠壁回声与肠管形态予以动态观察,重点对肠壁有无增厚予以观察,通常正常新生儿小肠壁厚度在3cm 以下;同时还需观察肠壁浆膜下或粘膜下有无气体回声,肠腔有无扩张积液,门静脉有无积气以及腹腔有无积液等征象.为防止出现积气伪像在检查时需适当加压探头,同时细致横向与纵向扫查患儿腹部,动态观察对积气来源为管腔还是管壁予以鉴别.常规正侧位开展X 线检查.肠壁积气代表阳性, 无积气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48例患儿声像图为多发肠壁增厚共41例,占85.4%,其中小肠为主要增厚部位,其厚度均值超过3mm,且存在腹腔积液征象伴随症.②29 例存在肠壁积气,占60.4%.其中24例(50.0%)颗粒状气体回声或散在点状气体回声存在于肠壁黏膜下,浆膜下存在短条状或线状高回声共5例,占10.4%.多积气较多存在颗粒状或点状高回声环绕肠壁,图像主要为圆形或半圆形.③门脉下积气11例,占22.9%.超声图像中门静脉分支或主干出现串珠样或气泡样高回声光点,或(和)肝实质内存在条片状高回声区或高回声光斑,3例发现同时存在肠壁积气,占6.3%.门静脉与肠壁无积气征象者12例,占25.0%. 2.2 X线表现 肠壁黏膜下积气多为多发透亮阴影,且小泡状,浆膜下积气主要为半环状、条状以及环状等透亮阴影;门静脉积气主要有自肝门走行至肝内透亮阴影,且为枯枝状.本组19例存在肠壁积气(39.6%),2例为门静脉积气(4.7%). 2.3 两种检查结果对比超声肠壁积气共29例,其中12例X 线未查出;X 线检查出19例肠壁积气,其中2例超声未查出.两种检查方式同时检出17例存在肠壁积气,由此可见超声检测阳性率高于X线,对比P<0.05.

3 讨论

NEC为新生儿独有重症胃肠道疾病,可快速进展,致死率高.当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机制与病因,已明确奶粉喂养与早产为危险因素.其中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据调查[2],胎龄在36周以下早产儿中NEC 发生率为90~95%,因早产儿免疫系统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致使肠道粘膜细菌易位与通透性增加,破坏肠粘膜后导致肠壁被细菌入侵.母乳喂养相较于早产儿因素NEC发生率更低,这关联于母乳特点与早产儿自身发育.同时还关联于炎症、感染等因素.手术主要用于治疗NEC进展期,目的在于将坏死肠管去除并将肠管长度尽量保留,多用于气腹NEC患儿中,多数接受保守治疗.本组36例接受保守治疗,12例接受手术治疗. 临床诊断NEC金标准为病理检查,但是其可操作性差,多应用Bell分级法对病情严重程度予以判断,同时还与临床表现与X线检查相结合,但是腹部X线检查敏感度差,无特异性,且通常比临床表现更迟,故而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近年来临床逐渐应用腹部B超检查NEC,效果优良.其主要优势在于可对肠壁回声反射、管壁厚度、蠕动、肠管扩张以及灌注等情况予以直接观察,亦可观察腹膜腔回声反射与液体,超声波高度敏感于气体,且特异性高, 由此决定超声更加敏感于观察腹腔游离气体等[3],且不存在放射性损害.但B 超检查NEC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肠道中若存在过多气体会对检查效果产生影响.NEC早期病理表现主要为水肿与肠道粘膜出血致使肠壁增厚,肠壁厚度若超过2mm 为疑似NEC,若在1mm 以下则预示坏死或缺血.且B超还可对肠道灌注情况予以观察.肠壁积气于超声下表现主要为肠壁黏膜下存在气体回声且为点状,浆膜下存在短条状或线状高回声,若积气多可见点状高回声多为圆形或半圆形,对肠壁予以环绕.肠壁积气不同于肠管腔内气体,肠管蠕动、体位或呼吸等不会对其产生影响[4].病情进展后肠腔中气体会进入门静脉系统中,形成门静脉积气,其B超表现主要为存在高回声圆形颗粒,从肝脏肝门移动至门静脉分支,可为串珠样或气泡样高回声光点.本组腹部B超检查60.4%为肠壁积气,22.9%门脉下积气;X 线检查39.6%为肠壁积气,4.7%为门脉下积气;二者同时检出17例存在肠壁积气,且超声检测阳性率明显比X线平片高,对比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腹部B超诊断NEC效果优良,安全性高且无创,即时且动态, 无辐射,重复性好,有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 张悦,高红霞,易彬等.腹部B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6):398-401. [2] 王家蓉,余加林,李广红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与临床相关性的回顾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5):331-335. [3] 王献良,邵雷朋,谢文雅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4例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2):105-108. [4] 唐维兵,刘翔,耿其明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探讨[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2):100-104. [5] 刘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腹部B超的临床价值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6):146-146,147.

论文作者:王美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  ;  ;  ;  ;  ;  ;  ;  

浅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运用腹部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论文_王美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