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重构论文_任艳 杨绪光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重构论文_任艳 杨绪光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高职院校顺应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培养“双创型”复合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配套。本文分析了“双创”的内涵与职业能力的关系,阐述了“双创型”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重构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双创;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任艳(1977-),女,四川资阳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江苏淮安 223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SJB1665)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出台了《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诸多文件的出台,促进了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办学自主权,培养“双创型”复合人才。“双创型”人才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配套。

一、“双创”的内涵及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1.“双创” 的内涵

“双创”既“创新”和“创业”的简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创新”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打破传统,发现新的事物或思想。创新的本质是打破思维定势,适应新情况,发掘新的做事方式或事物。创业是利用一定的资源或平台,创新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创业其实也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创业必须以有创新能力为前提,因此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2.“双创”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创新创业必备的能力,因而良好的职业能力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一些不足

1. 课程体系设置沿袭陈旧模式

目前,尽管不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不同,但在一所学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都如同一个模子塑造出来的,全部一样。即使改革,还是一个模板,不给各专业自主设置课程的权力,课程体系陈旧。

2.课程培养规格目标不明确

课程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当前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职业能力越来越重视,不少高职院校诸多课程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并没有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来确定,过分强调了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能力目标重视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课程体系与实际需要脱节

不少高职院校对师资培养力度不够,加上多年不引进新教师,教师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过时,专业课程的设定以教师为中心,开设的课程都是他们熟悉的,而不是以社会需要、行业企业需要、学生需要为中心,与实际严重脱节。

4.人才培养方案缺失新课程新业态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众多内涵丰富、眼界开阔、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应考虑到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迁移岗位的需要,也能满足未来拓展岗位的需要,因此,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及时把与新行业、新业态有关的内容融入到一定的课程,甚至专门开设新课程。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重构的举措

1.建立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

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构成单一、僵化,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格格不入,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认真调研,可以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和参与新业态新行业的实际情况,认定为某一特殊课程,并赋予一定的学分,对于有显著成果的创新创业行为,要增大学分认定力度。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兼顾知识目标和素质要求,构建契合现代职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课程体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教学方面。培养“双创型”高素质人才,也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明确每门课程学生最终能够达成的能力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各门课程要相互协调、配合、补充,突出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3.增加以模块化教学为主的选修课比例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学分的限制,设置的课程过少,核心课程没有选择的余地。选修课程也不多,学生选课不够灵活,限制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加选修课课程比例,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模块化教学信息服务平台,让“双创型”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及时选取最实用最迫切的内容进行学习,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可以获得学分。

4.开设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前沿课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业态新行业层出不穷,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把新事物拒之门外,而是要为之留下一席之地,一方面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一线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专业面向,所以对于和专业有关的新事物、新业态、新动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负责人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同时,还需要师资条件能够满足新知识的授课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明确培养目标,增加选修课课时比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建设课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化教学管理,构建适应“双创型”人才发展的立体交叉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做好“双创型”人才实践的学分认定,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崇斌.“双创”导向下ESP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4).

[2]邹劲松.高职智慧水务课程体系重构探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4).

[3]魏美.双创视域下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9).

[4]冯哑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 职业教育,2015(10).

[5]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

论文作者:任艳 杨绪光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重构论文_任艳 杨绪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