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建设论文,农村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各地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十分活跃,主要以变革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为中心内容,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设置模式和运行方式,如“支部+协会”、组建“党群共富联合体”、“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其显著特点是着力加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的创新。这些创新产生的背景如何,不同模式下党组织的运行方式怎样,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本次探索与“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有哪些历史联系,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等。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试就上述问题做初步分析。
一、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的背景分析
农村产业链是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以经营品牌农业产品或服务为主线,加强各个环节的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服务、加工和市场开发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指依托农村产业链或产业链上的部分环节,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新实践。笔者认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兴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地方党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
农村的发展改革变迁使基层党组织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主要有三个不适应:党组织统筹驾驭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不适应农村行政区划的调整及其产生的新要求;党组织传统设置模式以及单一的体系内活动方式不适应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多样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党组织管理机制和组织网络不适应农村党员从业状况的复杂化及由此产生的需求。
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党组织的职能拓展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有:农村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党组织为优化配置农村经济资源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对资源整合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农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党组织提供规范的服务与引导,在欠发达地区,产业培育、发展需要党组织领导政府提供有力服务和推动,在较发达地区,需要党组织领导政府提供科学引导、有效监管,否则就可能错过产业壮大、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需要党组织进行有力的组织与动员。
目前农村社会存在削弱基层党组织有效领导的诸多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村社会的多元化,削弱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村集体经济的薄弱,削弱了农民对党组织的感情;无职党员先进性不明显,削弱了农民对党的认同。党组织应主动变革积极应对,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群众依附宗族、家族势力;对党离心离德,冷漠甚至产生对立、对抗。
二、目前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的主要模式和运行方式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围绕产业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的探索,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归纳各地做法,有“支部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农民科技户”、“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支部+专家+协会”等;有村总支(党委)下设专业支部的,如工业支部、农业支部、园区支部、老年党支部、流动党员支部、产业支部等;或设立产业类总支,总支下设种植业党支部、养殖业党支部、加工业党支部、流动党支部、流通协会党支部等。笔者认为上述多种模式可归纳为组合设置模式和分类设置模式两大类。而组合设置模式又分同质组合与异质组合,前者如村村联建、企企联建,比较典型的有河南省荥阳市的支部联建模式;后者如村企联建、“支部+基地”、“支部+协会”等,此类实践有西部欠发达省份组建的“党群共富经济联合体”、中部省份支部与基地或协会的组合模式等。
组合设置模式中最典型、目前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是四川省乐山、德阳地区的“支部十协会”模式。该模式有四种组合形式:支部领办协会型:支部介入协会型;支部引导协会型;支部服务协会型。其运行中主要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人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二是坚持党管协会,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服务;三是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四是加强对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始终坚持服务农民群众的发展方向。
分类设置模式主要为江、浙、沪一带所采用,即根据产业的不同发展状况,在产业集中的村设党总支(党委),下设立几种形态的专业党支部,或者在产业链上的部分关键环节建立产业党支部。以江都市、建湖县做法为个案分析,分类设置模式主要依托三类载体组建:横向联合,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纵向整合,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区域聚合,依托产业园区建立。其运行特点主要体现为“四改”:改变党员编排方法,由过去组织划定转变为个人志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改进党支部职责,由过去统一职责转变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职责;改善党员教育内容,由过去同一教育转变为普遍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改革党组织活动方式,由过去集中活动固定地点转变为集中与分散、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三、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农村产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园区的经济优势、行业优势得到对接、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业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更丰富、更有效,更受党员欢迎,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党组织凭借专业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产业党组织将“党员”和“大户”紧密结合培养,把一批综合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也使一批党员成了致富能手;党的组织基础不断坚实。总之,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增强了农村党组织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赢得了群众拥护和支持,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二是改进了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科学。产业党组织的设置与运行在农村实现了两个对接:一是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科学对接。既变“两张皮”为互促双赢,又使党组织的存在、发展具有内在张力,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二是实现了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与服务的有效对接。党组织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由直接创办经济实体变成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一定程度上变革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
三是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凸现。产业党组织的建立,为产业链上的农村党员构建了施展的舞台,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党员成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无职党员的先进性越来越为群众认可,自身的党员意识也不断增强。
四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产业党组织领导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了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运行机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致富奔小康的脚步更加坚实了。
四、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中应该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
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创新,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笔者认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基层党建的历史经验,立足产业党组织建设新实践,应着力研究并解决好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中的下列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健康发展。
1.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坚持党对产业协会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政府难以涉及的领域,市场无法作用的地方,党的基层组织都可以涉及,并且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有所作为,因此基层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渗透力和作用力。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提这样口号,那样口号,这样方针,那样方针,只有有了基层工作,有了经常工作,才有希望落实。”江泽民同志也曾警示全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忽视党的基层建设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加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的立足点正在于重视基层、打牢基础。加强产业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坚持党对协会的正确领导。协会由来自农村不同阶层的成员组成,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协会不能成为少数人的协会,为少数人所左右,党组织要领导协会始终维护大多数会员的合法权益。当然,协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产业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协会自主权,引导协会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做到统揽不包揽、领导不干预、服务不包办。
2.“抓住”党员和群众,坚持将“党性”建立在产业基层。毛泽东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格的考验。”这段话很令人深思:“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是因为“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连上”的优点是能“完全抓住士兵”,若抓不住士兵,就经不住考验。上文分析的“几个不适应”、“几个削弱因素”以及“几个新要求”,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面对并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不好或不及时,就会“抓不住党员”,更“抓不住群众”,就可能经受不住考验。“支部建立在连上”之所以能“完全抓住士兵”,是因为将“党性”建在了军队基层。使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的人拥有党性、服从党性,在行军打仗中讲党性、体现党性,军队则因党性而成为富有战斗力的整体。今天,加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我们同样要坚持将“党性”建立在协会基层。协会不是一个行政单位,如何有效地凝聚来自不同群体的党员成员,进而凝聚协会成员、凝聚更多的群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产业党组织要通过有效措施,构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体现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使协会中的党员提高能力、提升党性,增强对党的归属感,切实解决近年来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明显,党组织、党员个人都不满意的问题。只要党性立在协会基层,党的形象就能立在群众中,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巩固。
3.始终围绕政治路线建设党,坚持为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服务。时代不同,任务不同,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党、党的建设服务于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产业党组织建设只有适应环境、研究环境,才能积极应对各种变化。产业党组织建设依托的产业链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相当多的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不少的产业协会是松散型或半松散型的,成员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的纽带与机制,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等等。这既是对产业党组织的挑战,同时又是产业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的机遇。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更要有自我变革的精神,打破自我束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今天,就是要确立一切能抓住党员和群众、能带领群众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党建模式创新都是合理的,一切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都应该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的思想。
4.注重产业党组织设置创新与尊重规律相结合。某一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更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产业党组织的设置及其模式选择要坚持大胆创新与尊重规律相结合。分析上文中归纳的两大模式,实际上包含着三个与不同层次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形式: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协会极少,不少还处于致富项目少、产业基地少、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认同度低的状况。适应这种状况,通过组建“党群共富经济联合体”的模式,支部领建示范基地,党员带头承担致富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推动地区特色产业形成与发展,以实现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中部省份,农村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但协会规模小,实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比如在四川省,分析中组部课题组调研报告发现,目前,四川省乡村两级共建各类专业协会26877个,覆盖了全省49%的行政村;协会会员达125万人,但每个专业协会平均会员只有70多人。适应这种经济状况;采用“支部+协会”或“联合建支部”的模式,形成优势互利或叠加,支部对协会进行有效领导与引导,促进产业协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产业的发展壮大又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东部省份,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但产业链的成熟程度不一,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产业链急需拉伸强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急需提高。适应这种经济状况,采用分类设置产业支部的模式,有利于彰显农村产业的行业特色,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可以说,目前不同地区实践中探索出的这两大模式三种形式,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规律的自觉遵从。因此,产业党组织设置,一定要从产业发育程度的实际出发,综合多方因素组建,决不能搞行政推动,主观意志。在模式上,要因地制宜,提倡多样化,相互借鉴,各显神通。
5.注重产业党组织设置创新与依法设置相结合。党章规定,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需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但是目前,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包括产业党组织)的建与撤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党员人数达到要求时就建,不足时就撤;能正常开会、组织活动的就建,反之则撤;私营企业主或外资企业主支持就建,反对就撤;有的甚至将建立党组织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奖励,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就建,达不到规模即使党员人数再多也不建。因此,产业党组织建设,要处理好“创新”与“守法”(党规党纪)的关系,强化法制观念。要在锐意创新的同时,严格履行手续,理顺关系。必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慎重抉择调整方案,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明确隶属关系。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攀比;草率从事,脱离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将村级党组织随意调整或升格;二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求稳怕乱,“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的消极被动状况。
6.注重产业党组织设置变革优先与配套改革相结合。产业党组织的设置变革要优先进行,但产业党组织的设置变革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系统规划、动态调整、配套进行。做到设置变革先行,配套改革跟上,形成合力。否则,时间一长,各种问题会抵消设置变革带来的推动效应。这些配套改革包括:扶持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配套政策改革;顺应产业发展探索跨区域产业党组织建设的改革;产业党组织支部人选的配备思路、选拔方式变革等。其中,尤其要重视产业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优化配备。中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五个好”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但其中建设一个好班子和选准一条好路子是重点,而好路子往往要由好班子来闯、来探索。目前一些地方重视培养选拔业主型、能人型支书的做法效果良好,值得提倡。以江都市为例,2003年,全市从先富群体中选用56名优秀者担任村支书,占村支书总数的18%,2004年业主型支书达165人,占总数的53%,据统计,业主型支书所在村的集体收入和社会事业投入增幅全部高于平均水平。当然,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7.注重产业党组织职能的及时调整与拓展相结合。建立产业党组织,只是第一步,党员是否支持,群众是否欢迎,关键在党组织职能发挥如何。从理论上讲,目前产业发展中的不少事不该由党组织过问,有的应由市场或协会解决,有的应由政府解决,如创办基地、协调征地、水电增容、招商引资等。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产业协会的功能远不及发达国家完善,从各地农村的实践看,产业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小,扮演的角色不少。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党组织要及时调整自身的功能,该退出的要及时退出,交由市场或协会;同时适应农村社会改革发展和农民生活从业的新需要,不断拓展党组织的新功能,比如大胆探索体现基层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农村产业党组织始终成为党联系和凝聚群众的桥梁等。具体说,农村产业党组织的职能应主要定位为:政治领导,社会服务,整合利益群体。就是基层党组织要在不直接运用行政权力的情况下,指导、组织基层社会成员在民主和法制的框架内表达利益需求、参与公共事务;通过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