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关于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地在实践中也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民主监督和领导体制等一系列运行方法,与经济建设一同布置,一起考核,一样奖惩。有的地方还在综合考核中,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比重,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逐步由软变硬。但就整个运行机制来说,仍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之处,其不完善的方面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制订的目标上,该分类的没有分类。目前我们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只有一个“四有”,这从总体看,无疑是正确的,但落实到一定的对象,如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普通农民、城镇居民等,则需要具体化。现在要求各类型的人都达到这一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有的要求明明是对党、团员的,也变成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上下左右一个标准,使基层感到“既笼统,又偏高,一时难做到”,“可望不可及”,导致“雨过地皮湿”,浅尝辄止,不深不透。还有地区的差异,文化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不加分类地用一个目标来要求,也难以奏效。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就反映,“目前在我们这里,农民刚解决温饱,要求他们安分守己地种田,完成两上交就不错了,大字不识几个,也一概而论地要求‘四有’,岂不是空的”。在开展的“四有”活动中,有的只讲有理想、有道德等大道理,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事倍而功半;有的片面强调目标要高、口号要响、声势要大、场面要阔,追求轰动效应;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现场会,一味讲求高规格、大排场,使人看得到,学不上,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助长了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

二、在考核的内容上,该严格的没有严格。一是“尺子不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比较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比较难把握,不像经济指标那么硬,完成多少尺子一量就明白。不少基层领导反映,抓精神文明建设只好跟着上面跑跑龙套,叫喊什么就喊什么,考核时也因难以掌握具体标准,而只好打印象分、人情分,有的干脆打“和牌”。由于评不出优劣来,只好搞人人有奖,皆大欢喜。且衡量的尺子也缺乏稳定性,人为地想增就增,想减就减,随意性较大。二是“杠杆不硬”。普遍存在精神文明精神奖,物质文明物质奖的情况,不少地方在文件中就注明经济上奖什么,奖多少,“要奖得人眼红”,而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奖励一笔带过。基层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同志讲,“一年忙到头,不过是奖一个红本、证书到手头”,“抓经济是干实的,拿实的,搞精神是忙空的,拿空的”,因而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在民主的监督上,该尊重群众意见的没能尊重群众意见。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和要求,基本上都是对基层群众的,只有上面对下面的领导,而没有下面对上面的监督。现在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部门有三四十个,政法、科教、文卫、城管等,平时各抓各的,搞“小循环”,力量分散。有的名义上有了牵头活动,实际上还是各搞一套,导致多头向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要求,搞宣传大战,活动一个接一个,常年不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搞得基层疲于应付,无法开展特色活动,更谈不上见成效了。难怪基层一些干部群众说,“整天看到你们领导和部门在忙,却从不问问我们效果如何,能帮我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因此造成群众的反感。有些村里开会或开展活动,村干部就组织不起来,而村干部不怪群众,反而怨上面,说“是你们上面不给群众民主监督的机会和权利。”

四、在经费的投入上,该落实的没有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对此,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要增加投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列入财政预算,按适当的比例拨付”。实际上,这个比例究竟占多少、有没有达到,没有具体标准。各地财政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投入明显减少,有的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而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宣传阵地减少,电影放不起来,戏演不起来,书店改成服装店。不少地方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事业经费不足,难以为继,谈何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部门要搞活动,就要出去“化缘”,不然一件事也做不成。还有文化经济政策上面有规定,而下边有的迟迟出不了台,怎么能“反哺文化”?由于投入不到位,群众失去了接受正确思想教育的场所,有些阵地被封建迷信和腐朽没落的文化所占据,部分农村烧香拜佛,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不能把投入单纯看成是经济问题,是给几个钱的问题,而应当把它看成是政治问题,事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题。

五、在领导的力量上,该到位的没全部到位。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少地方,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还认为是软任务,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会上喊得凶,平时抓得松,落到基层空”,是“经济工作不抓不行,精神文明建设不行了再抓”。就是抓也是一个原则性意见,没有操作适用的办法,有的大而化之,虎头蛇尾。因此,在精神文明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济投入等方面都比较软,致使运行机制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现在有些单位领导的身上是“四没有”:没有做到一把手统一部署、统一领导、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分、与经济工作统一衡量;没有与抓经济一样舍得用气力,只是不得已时抓一下,或者是顺便问问;没有赋予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部门与抓经济工作的领导和部门一样的职、权、利;没有实行多方面的督查,并与主管的人员和部门的奖惩结合起来,缺乏钢性和硬度。因此致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软的状况难以改变,没有形成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因而,要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目标管理要分类要求,逐步实施。目前,各地都制订了精神文明建设5——15年的规划,提出总的原则和要求,而现在急需的是将其具体落实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制订出阶段性的实施意见。规划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有总的要求、基本目标,又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科学的分类,提出具体的目标。同时,还要分阶段实施,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向“四有”总目标迈进。在精神文明建设具体目标明确后,也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放手让下面、让群众去干。只要能实现“四有”目标,哪一年抓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抓,怎么抓,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去自行决定。

第二,考核内容要尽量细化,便于操作。考核是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目前,各地对考核工作已引起了重视,像我盐城市盐都县已连续多年实行双百分考核制,阜宁、射阳、东台等县、市也实行两个文明同奖同惩的措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考核中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考核的内容要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各方面的内容一定要具体、细化,便于考核,切不可大而化之,也不能过于庞杂。二是考核要坚持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部门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制订的内容、程序、标准,逐项进行,量化打分,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视同仁,确保考评结果真实、公正,达到上下满意。三是考核的奖惩要坚决兑现,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配套。奖励中,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适当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

第三,活动载体要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要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目前有些地方活动多,内容杂,重形式,轻效果,需进行清理,去掉一些不切实际或作用不大、效果不佳的活动,确保运行机制得以健康有序地进行。属于全局性的活动,比如城镇以创“三优”为主体的活动,农村以“三户一村”为主体的“新风杯”竞赛活动,以及各行业之间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活动,仍要坚持下去,并以此来统筹、协调各项活动,减少各种繁杂的竞赛、评比、达标活动,使开展的活动既有效果,又能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第四,工作协调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精神文明建设是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长期的共同任务,必须强化“统”的功能,在有力的领导、严密的组织、密切的配合、科学的管理之下,妥善地解决好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首先要健全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定期研究,认真规划,组织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行使指导、协调、检查、督促职责。其次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各职能部门不仅有抓好本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凡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活动,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进行检查督促,狠抓落实。三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既有以块为主的文明创建活动,又有以部门为主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行风建设活动,做到有指标、有检查、有评比,条块、部门、单位、党政群团之间紧密配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局面。

第五,组织领导上要做到两手都抓,两手齐硬。当前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实行两个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对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定期研究,并能拿出有效措施来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一个运转自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指导机构,明确职、权、利,积极地开展各项行之有效的活动。三是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要有制度保障,有约束机制。即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资金,列入各级财政的预算,明确一定的比例,要落实到位,切实改变宣传、文化经费投入少、运转不开的状况,以促进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四是解决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不能只顾抓建设,不问实际效果,要定期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群众汇报,接受群众的意见和监督,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收到实效,从而真正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标签:;  ;  

关于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调查与思考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