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论文

生态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论文

生态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

王黎明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生态农村建设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消除农村的环境污染,是实现生态宜居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在生态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农民、村集体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通过采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通过财政政策的扶持,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为农村治污提供环保资金支持等措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关键词] 生态农村;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201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八条行动指南。其中,第六条指出:“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第八条指出:“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1]。这既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升华。而生态农村建设就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路径。

“生态农村”在空间上说是相对于“生态城市”而提出的概念,是指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功能整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而“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科学判断。而新时代这个主要矛盾的“不平衡不充分”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加快乡村发展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今天我们进行乡村振兴建设,也必须严守底线,不越红线,努力破解“三农”发展的瓶颈,做到“四化”协同发展,为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积极探索可行性方案,而生态农村建设或许就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

生态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村集体、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去从事生态农村建设。

二、消除污染:美丽宜居乡村的前提

中国是个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在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官员的思想必须首先改变过来,而且还要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好领导作用。在思想上,地方政府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不具有可持续性;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官员需要改变“唯GDP增长”的思想,倡导“绿色GDP”,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政府官员的考核中,把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中,以外力施压的方式促使地方政府官员思想的转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行动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环境保护法律的普及教育工作,引导农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关涉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从而带领群众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政府组织专家组对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调研,制定出治理方案,然后政府牵头组织村民进行环境治污、生态保护工程,让农民看到政府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为了给农民营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环境。

1.2 手术方式 全身麻醉成功后,在锁骨上切口内分离出膈神经,在锁骨下切开内分离出有正常神经束断面及长度足够的肌皮神经残断以便与膈神经吻合,将膈神经与肌皮神经断端移位于锁骨上软组织内,进行无张力缝合。

(一)工业污染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3]党的领导是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党在生态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污染源之二是城市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向农村倾倒。每天众多的城市人口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工厂、企业和加速进展的城镇化又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这些垃圾该如何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甚至“变废为宝”的处理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但当这两块都缺乏的时候,最省钱省力的方式就是把垃圾拉到农村区域倾倒,把广大的农村变成城市垃圾的倾倒场。媒体曾经曝光了上海的垃圾跨省倾倒到江苏的事件,“将1 670吨垃圾从上海运至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进行倾倒掩埋,导致当地环境严重污染,影响恶劣”[4]。引起了民众对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倾倒农村的进一步关注。可以说,现在从城市流向农村的垃圾正在成为破环农村环境、影响农村卫生的重要污染物。

1)秋季果园深翻,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变果树根际周围土壤养分构成,利于根系对钙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预防苦痘病的发生。

(二)农业污染

农村生态问题中的农业污染主要指的是农民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而广泛使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非常有限,靠开垦新的土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农业耕作方式基本走到尽头,因为我们国家几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荒地可开垦了。现在增加粮食总量的方式主要就是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最主要方式就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化肥代替农家肥,从短期来看,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效果非常显著,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土壤板结,会危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遇到丰雨季节,雨水把土壤中的化肥成分带入河流、湖泊,造成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污染。

第一,在农村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起城市居民来说普遍较低,再加上城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农民大都选择去城市打工,而不是留在农村从事传统的种植业。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老一代的农民思想较传统,文化知识也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弱,因此,要在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相关宣传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让乡村基层的领导干部认识到环境保护、生态农村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生态美起来了,农业才能强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不顾一切。领导干部思想转变了,生态意识树立了,才能带动老百姓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其次,坚持对农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针对农民的生态意识薄弱而且文化水平低的现状,在进行宣传教育时,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经常对农民进行生态知识、环境保护的科学普及。如:在村庄里办宣传板报,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发送手机短信,编写一些适合当地乡村生态保护的教材放到村里的图书室供村民阅读,等等。总之,宣传得多了、力度大了、时间长了,农民切实意识到生态保护关涉到他的利益的时候,农民的生态意识就逐渐增强了。再次,农村毕竟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生态农业。在生态农业建设初期,会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产出还比不上现在的用农药、化肥的方式,因此在收益上肯定会减少。由于短期收益减少,农民对发展生态农业大都抱有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农村政府基层官员、科技工作人员对农民进行耐心、细致的生态农业宣传工作,甚至需要以实验田的方式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们吃上安全的食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且从长远来看,也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齐抓共管:建设生态农村的对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1]。而循环经济就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

(一)加强党的领导:生态农村建设的关键

我国农村的工业污染源之一是乡镇企业。20世纪80—90年代,各地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这些乡镇企业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改善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当时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对办企业设置的门槛过低,又缺乏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监督,导致乡镇企业中有许多“五小企业”,即小煤矿、小炼油厂、小水泥厂、小玻璃厂、小火电厂等。这些“五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直到1999年中央明确提出关闭“五小企业”。但是,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却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去治理。虽然乡镇的“五小企业”被强制破产关闭了,但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增强,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企业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开始向乡镇转移,如水泥厂、化工厂、耐火材料厂等。这些企业又把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导致农村的生态退化、环境恶化。

我们从电视上看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的时候,一方面被赛事的精彩所吸引,另一方面又陶醉于法国如画的乡村风光。这也许会给许多人一个错觉:中国的乡村风光也是如此美好;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应该是青山环抱绿水,绿水映照青山。可是,当你真正走进农村,去农村考察、调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农村的生态已经非常不乐观了(一些被开辟为风景区的农村除外),正面临着工业和农业的双重污染。

如,“含硫化合物”知识点讲解时,课前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切实了解我国古代应用,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这类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钻研,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农村建设的社会保障

生态农村建设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也要注意调动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因为农民才是生活在农村的主体,生态农村建设与他们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说,农民参与生态农村建设的程度、力度,直接关乎着生态农村建设的成败,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从整体上来看,农民的生态意识是相当淡薄的,这需要政府从多方面做工作,多做生态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培养生态农民。因此,生态农村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培养农民生态意识:生态农村建设的要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1]长期以来,中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这一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比起城市来都有很大的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也是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农民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生产,以想方设法提高收入为主要目标,目的在于为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婚丧嫁娶等储备足够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上不是很关心。在中国西北的农村贫困地区,当地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去砍伐山上本来已经不多的树木做燃料;为了多种粮食,不断毁林开荒、毁草开荒;为了多养些牛羊,根本不可能考虑草场的承载量,等等。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有足够的社会保障,他们会采取那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吗?近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国家投入了较大资金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像修路、架桥等“村村通”工程;在社会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如饮水工程、乡村学校、乡村医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精准扶贫等,农民逐渐富裕,农村环境逐渐改观。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农民也会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也就一定能实现。

为了消灭病虫害,灭除田地中的杂草,农民广泛使用农药、除草剂,这的确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也比较有效的杀死了害虫、灭除了杂草,带来了粮食的增产,但是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农药的使用,灭除了害虫,但也导致害虫的天敌——鸟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因为鸟类作为更高一级食物链,在吃了被喷洒了农药的害虫后,会造成鸟类的死亡或者其产的卵无法被孵出,结果很多农村地区都出现了像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所描述的那样,听不见鸟鸣、看不见鱼在水里游,人类可能面临一个没有鸟类、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另一方面,农药在粮食作物、瓜果蔬菜中的广泛应用,会造成农药残留,最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温文尔雅用来形容这款净水器再合适不过,圆润的边角化设计绝对不会造成磕碰伤害,虽然净水机一般安装在厨下位置,但即使静置在台面,这款净水器产品也完全Hold的住气场。

第二,恢复村集体,组建合作社等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生态农业、生态农村的建设主体是农民。除了培养农民个体的生态意识,还要培养与建设集体主体的生态意识。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有一个集体意识很强的村集体,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村集体都能代表农民个人的利益、保护农民个人的利益,充分体现了群体主体的功能,即“1)促进其成员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存的适应功能;2)有助于其成员在一定群体结构和秩序中相互作用的调节功能;3)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强全体团结的整合功能”[5]。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包产到户,村集体的作用逐渐弱化,这也导致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各自为战,在面对市场化的挑战时,农民作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往往无法应对,成为利益的受害者。因此,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建设生态农村,发展生态农业,非常有必要重新建立村集体,恢复村集体主体的功能。首先,村里的公共设施,比如水利灌溉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都需要由村集体去维护、管理,需要向全体村民宣传这是村集体的公有财产,需要所有人都来维护,任何人不得破坏。而当前农村的现状是,由于村集体功能的消解,很多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基本毁坏殆尽,水田变成了旱田。村里的公共卫生也无人负责和管理,造成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其次,中国农村过去长期以来都是费孝通先生说的“乡土社会”,农村人有很强的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一家有了困难,其他人家都会尽力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下,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事情都市场化、商业化了。这种情况下,需要有能力、有权威的村集体出现,重新建立和恢复适宜的农村环境和人文传统。再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民作为个体永远都是弱势群体,需要村集体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之类的组织去和资本分利,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只有保证了农民在农村生活有比较合理的收入,住在农村有亲情感、乡情感,他才会踏踏实实在农村定居(而不是有了钱就想方设法去城里买房,争当城市人),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否则他们就永远只当“旁观者”——认为生态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

(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生态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路径的生态农村建设,需要多方位、多元主体的协力合作,共同建设。既要发挥党对生态农村建设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农民积极融入建设生态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村要重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环保的投入,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是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植物学家、中科院研究员蒋高明指出:“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增加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生产健康的食品,保障粮食安全。其核心思路,一是向废弃的秸秆要‘粮食’(肉、奶)、要肥料、要能源,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地力;二是利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控制虫害,减少乃至杜绝农药的使用,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利用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借助机械发明,用人力和生物措施控制杂草(草害),从而杜绝除草剂,恢复土壤生物多样性。”[6]当然,我们要发展的生态农业绝不是简单回归到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而是在继承现代农业优点的基础上超越现代农业,既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要为13亿中国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现代农业中的机械化耕作、优质种子、水利、信息化等这些因素,生态农业都要继承,但是要去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方式。蒋高明在他的弘毅农场实验中探索出了4条生态链和产业链,分别是:秸秆(玉米、小麦)—青贮饲料—牛—牛粪—沼气—农田;庄稼—害虫—诱虫灯—母鸡—柴鸡蛋;秸秆—牛—牛粪—蚯蚓、黄粉虫—散养柴鸡;农田—杂草—鹅(淡水鱼)[7]

在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时候,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生态农业在前期见效较慢,这必然影响农民的收入。为了鼓励农民积极从事生态农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弥补生态农业建设初期农民收益下降。当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生产出农产品后,政府应该采取诸如发放有机认证、无公害认证等有效措施,帮助这些生态农产品进入市场,否则消费者对这种农产品依然不信任。第二,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在生态农业中会逐渐减少,直至彻底不用。这就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变废为宝。农作物收获后,会留下大量秸秆,怎么处理成了大难题。传统农业中会把一部分秸秆作为牲畜的饲料,一部分转化为农家肥处理。但是,现在很多农户已经不喂养牲畜,转化为饲料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而作为农家肥,转化的周期又比较长,其短期效果远远不如化肥。最终农民往往采取一种简单、便捷的方式——放火烧掉,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多少机场的飞机因此停飞,高速公路因此关闭。因为农民除了将秸秆烧掉后做肥料,的确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秸秆问题。这就需要农业科技攻关了,无论是转化为饲料还是转化为肥料,总归会有个出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即使在科研攻关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等,也是值得付出的,因为它将使亿万农民长期受益,使整个国家长期受益。另外像诱虫灯技术的发展,如何保证质量提高其杀虫效率,同时在价格上又能让农民接受,这都是需要农业科技攻关来解决的。

总之,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为只有生态农业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有机、安全、健康的食品,人类只有使用这些生态食品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人类文明的延续,关键在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生态农村环保的解决之道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投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环保投资的重点一直都放在工业污染防治领域,而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业污染治理等方面投资较少,农村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村的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目前的环境治理状况是:通过截污,城市水质改善了,农村水质却恶化了;通过转二产促三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了,城市近郊空气质量下降了;通过简易填埋生活垃圾,城市面貌改善了,城乡接合部却二次污染了。农村为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农村治污,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依靠政府加大对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当然,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来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的环境治理。

传统实验成绩评定没有完整的体系,比如没有统一的测量实训指导书,不同班级完成的测量实验项目或被测零件不同,实训考核通常由任课教师给出一个考核分数,没有综合评价,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另由于考核时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造成学生测评成绩的可比性较差,实验考核成绩评定缺乏公正性、科学性。

大多数孩子拿现金有困难,但摸索着在家里找点废品却不是大问题。不过,对于什么是不要的废品,孩子们和大人们的想法有时候并不一致——尤其是在被打糖的香甜诱惑迷昏了头脑的情况下。每次来了卖打糖的人,孩子们都是一阵鸡飞狗跳地到处找废铜烂铁凑着换糖吃,生怕动作慢了,卖打糖的人就走掉了。

第一,在投资结构上,中央的环保资金应做到城市、农村治污兼顾。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国家已经投了部分资金到农村进行环境保护,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大部分行政村还没有环保工程设施。有些行政村建了环保设施,但是后续的配套措施、维修资金跟不上,结果环保效果也达不到预期。

第二,加大在环保上“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农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可以通过两条措施来为农村的环境保护筹措资金:一是加大对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用罚没的资金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设资金;二是让环保型企业下乡,以对口帮扶的方式帮助农村建立环保设施。

第三,通过其它渠道筹措资金,如各种基金会、慈善家、企业的捐款等等。充足的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可以大大缓解、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为营造吸引民间资本的良好氛围,黔东南州组织州直机关及辖区内各县(市)利用“三下乡”、“世界环境日”、水土保持宣传周等大型活动或集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宣传活动,将国家对民间资本参与“四荒”治理等相关政策,特别是对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奖补要求及规定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黄平、雷山、麻江等县还自建网站,宣传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果,同时,政府部门或科研单位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让人们看到参与水土流失、石漠化开发性治理带来的实惠,较好地调动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我们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首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以“绿色”为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其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也是实现“生态宜居”的根本指导方针。“生态宜居”绝对不是大拆大建,绝非把乡村的老房子都拆掉,建成统一的、没有特色的钢筋水泥建筑,而是必须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因此要因村制宜、因乡制策。中国人口众多,将近一半的人口在农村生活,农村是中国人民的根、是血脉所在。所以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是我们的目标。再次,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去,实现乡村的绿色生态发展。乡风文明既包括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又包括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理念。“治理有效”本身也就内含了让农民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生活富裕”不仅仅指物质生活富裕,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然包含着对良好生态产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追求。“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1],我们要将“生态优先、绿水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而生态农村建设正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的主要路径,最终实现中央所定的“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新华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EB/OL].(2017-12-29)[2019-02-20].https:∥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229/c1024-29737094.html.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二讲[EB/OL].(2018-08-05)[2019-02-23].https:∥www.sohu.com/a/245381716-23977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32.

[4] 法制日报.江苏一审宣判1670吨“上海垃圾跨省倾倒”案[EB/OL].(2016-12-07)[2019-02-22].https:∥legal.gmw.cn/2016-12/07/content_23211111.htm.

[5]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2.

[6] 蒋高明.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培养土壤碳库[J].绿叶,2009(12):96.

[7] 蒋高明.让农业中的元素循环起来[N].农民日报,2010-10-20(3).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An Important Path of Rural Rejuvenation

WANG Liming

(Marxism Institut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ecologic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to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ideological guide and action princip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new era.To eliminat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realize ecological livable countryside.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peasants and village collective should collabor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untryside.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lays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rural rejuvenation.The support of fiscal policy provides social security for peasant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nds for rural pollution.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strong agriculture,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rich peasants.

[Key words ]ecological countryside;rural revitalization;multiple subjects;green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 2019-04-24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项目编号: 2017BZX00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项目编号: 2018-JKGHYB-0017。

[作者简介] 王黎明,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DOI编码: 10.3969/ j.ISSN.2095-4662.2019.04.006

[中图分类号] F3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662( 2019) 04-0030-07

(责任编辑 陈咏梅)

标签:;  ;  ;  ;  ;  

生态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