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江雪》教例谈个性化阅读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诗论文,策略论文,江雪论文,教例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难题。笔者就教师怎样设置好话题,巧妙点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进行了一点尝试,其策略总结如下:
一、设计“覆盖面”较宽的有趣味的话题,促进自主性学习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笔者以为,老师的话题是需要的,但是要有较宽的覆盖面,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只设计了一个话题: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如果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不能画什么呢?(屏幕上诗旁边出现大片空白,准备边议边画。)小学生年龄小,尤其喜欢形象直观的画画等形式,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有的说,从“独钓寒江雪”看出应该画雪;有的说,画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人;有的说,从“孤舟”看出要画一只小船;有的说,应该要画一条江;有的说,从“千山”看出要画很多山,“万径”告诉我们要画很多条小路,但随即有同学提出异议说,小路都被大雪覆盖了,应该画不出来了;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还要画鸟。这时立刻冒出许多声音:不能画鸟!一个代表站起来发言道:不能画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因为从“鸟飞绝”的“绝”可以看出鸟儿都飞走了,我觉得要把天空画得十分的静,白茫茫的;还有的说,除了不能画鸟,还不能画除了蓑笠翁之外的人,“人踪灭”说明人的踪迹都没有了,只有他一个人……老师随着孩子们的回答不时在画面上添加有关事物。
“如果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不能画什么?”这个问题覆盖了全诗,而且创设了阅读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兴趣,吸引并引导学生通览全诗,直面作品,自主读书,探究阅读。这样就把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他们用自己眼睛去触及、自己的心灵去抚摸作品,他们潜心读书,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课堂上再没有老师支离破碎的问题、喋喋不休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阅读发现的兴奋和思维碰撞的火花。
二、设计“启发性”较大的多角度的话题,开启发散思维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点滴新意,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个性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我们倡导个性化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教学《江雪》这首诗,在学生疏通字词、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首诗这幅画给了你什么感觉呢?”来进一步想象画面,体会诗意,为体悟诗情作铺垫。学生有的说,从独钓“寒江雪”的“雪”字、“千山鸟飞绝”等诗句中感觉到寒冷;有的说感觉到孤独,我提醒他们把诗横着读读,再竖着读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竖着读,把四行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懂了“千万孤独”,“千万”是表示很多很多,让人无法形容的多,“千万孤独”表示十分的孤独,是无法形容的孤独;有的说,感觉很美,是凄美,它美在平常垂钓只是钓鱼,可是这里是寒江雪独钓,说明他不是普通的渔翁,是个有个性的渔翁;有的说,感觉画面十分寂静;还有的说,画面让人感觉很空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么宽的江面、这么大的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真是太渺小了……听着孩子们独到的见解,听课的老师、专家惊住了,随即频频点头,啧啧赞叹!
我没有满足于学生至此的个性化感悟,接着趁热打铁,继续启发引导发散思维:是啊,刚才,同学们从这样的画面中,感受到寒冷、孤独、寂静、凄美、空旷等等。不同的感受必然使我们对这个人和这件事的看法也不同,在你的眼里,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垂钓的老翁是个怎样的人呢?最好能说说理由。孩子们小手如林,有的说,他很倔强,因为他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我想,他钓不到鱼就不回家;有的说,他是个很独特的老头儿,大家都在家里取暖,只有他在冰天雪地里钓鱼;有的说,感觉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有的说,他很顽强。别人都在家里取暖了,而他却不怕寒冷,寒江独钓……
还记得以前教学《江雪》这首诗的情景,疏通诗句后,我直接让孩子们结合资料谈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照本宣科,“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回答是那么干脆,那么直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真的体会到了吗?理解了吗?没有,他们传达的是参考资料的思想。为此,教师必须摒弃过去“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启发性”较大、多角度的话题,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阅读,感受他们眼里的画面,读出他们心里的“蓑笠翁”,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个性化意识才能得到培养,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三、设计“穿透力”较强的探究性的话题,提高思维水平
我们要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并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设计“穿透力”较强的探究性的话题,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
《江雪》这首诗,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有诗人特别的人生经历。如果不了解柳宗元,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就很难真正体会诗人那种凄清孤寂而又冷傲的心境。于是我给学生推荐了以下背景资料供阅读:“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目睹了恶势力横行霸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31岁当上了皇帝身边的大官,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他觉得老百姓在层层官吏的欺压下过得太苦了。于是,柳宗元挺身而出,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百姓说话,替百姓伸冤,进行政治革新。这可大大打击了那些豪门贵族。可是,由于得罪了这些当权者,革新只有半年时间便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十分荒僻、人烟稀少。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暂时寄住在寺庙中。由于生活艰苦,不到半年,他的老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心爱的女儿也夭折了,他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杳无音讯。那些恨透了他的当权者们仍不肯放过他,千方百计地打击报复,造谣陷害,想彻底把他摧垮。环境的恶劣、精神上的打击、当权者的迫害,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百病缠身,竟到了走路膝盖直发抖的程度。尽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了解了柳宗元的经历,学生从蓑笠翁的身上看到了柳宗元的影子,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思考:诗人心中的寒冷、孤独仅仅是自然界的暴风雪带给他的吗?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感到那么寒冷和孤独?同学们有的说,还有那些当权者对他的要挟和陷害;有的说,他的母亲去世了,心爱的女儿也夭折了,亲人的离去,使他精神上受到了打击;有的说,他被贬到了永州,所以心也是冰凉的;有的说,他百病缠身;更有的说,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心都碎了,因为他一切的一切全都没了……说到这里,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我趁热打铁,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讨论:在这样的暴风雪面前,柳宗元没有退缩,从那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依然独钓的蓑笠翁身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学生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柳宗元;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的柳宗元;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柳宗元;有的说,看到了一个爱民如子的柳宗元;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柳宗元……至此,学生的认识不仅走向了深入,而且更加丰富了,超过了我们的预料,甚至是教学参考书所难以企及的。这“穿透力”较强的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性、创意性地解读文本,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读出了自己的思考,提高了思维水平,这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样深刻的认识,对学生将来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作品一定会有帮助。
四、设计“空白度”较大的多解性的话题,链接个性读写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开放的“召唤式”结构,其蕴涵的空白本身就具有多解性。《江雪》也不例外。在学生体会到柳宗元的形象之后,我抓住柳宗元的“内心世界”这一多解性的空白点,设计了这样的话题:蓑笠翁无言的独钓,包含了柳宗元的千言万语,假如你就是柳宗元,你有话要对谁说?说些什么呢?此时,孩子们走进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有的想对老百姓说,有的想对那些当权者说,有的想对故世的母亲说,有的想对自己说……他们是这样写的:我想对当权者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可不是懦夫。当权者你们不该贬我的官,我可是好样的,我不会被挫折所打倒的,我一定要为百姓造福,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的写道:我想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会胜利,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我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的,我会坚持我的理想;有的写到:我想对当权者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权者呀当权者,你们不要痴心妄想了,你们靠你们的权利把我贬到了永州这个地方,但是我的意志是打不垮的,终有一天我会东山再起;有的写道:我想对朋友说,只要我们坚持正义,正义总能战胜邪恶……
每一个读者的生活经历、认知结构、阅读经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不相同的,并且阅读时读者都是站在自己特定的立场上,以特定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文本,“假如你就是柳宗元,有话要对谁说,说些什么呢?”这个话题正是抓住了“空白度”较大的地方设计了多解性话题,促使学生不仅完成了角色转换,而且使学生有尽情发挥的天地,引领学生以特定的视角去写出个性。
因此,教师应设法找到“空白度”较大的地方设计多解性话题,给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转换角色的机会,让学生走出“学生角色”,走进文本,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本之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意见,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现个性化读写的链接。
最后再归纳出一些方法性的东西:从《江雪》这首诗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也了解了诗人不屈的志向,诗人用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志向,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诗中有画、诗言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特点,我们读诗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去体会。供学生以后运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话题设置和方法总结,对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探究和个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之,精彩的个性化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以上是我对教师预设过程,巧设话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点思考。教师有职责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垦文本处女地的教学场,并给予学生以智者的点拨和情绪的激励,然后放手让他们深入文本世界,用他们自己的心智去体悟、解读作者用文字向世界的庄重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