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检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教学论文,几点思考论文,于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图书馆检索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等实习场地,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也要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开放式和创新式教育,培养其自行探究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打破时空限制,重新设计检索课教学。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要对文检课整门课程及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文检课的教学方向。以往的文检课教学分为三大部分:文献及文献检索基本知识;文献检索技能;文献利用技能,并以老师为主体来传授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强调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文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强调文检课检索实践的重要性:即怎样分析课题,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提问方式;参考性检索工具及事实、数据检索,它包括人物信息、统计信息、经济信息等各种专门信息的查找方法及对应使用的检索工具的正确应用等,真正意义上的检索实践应该是多种检索工具与多种检索途径的相互结合才能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同样是文检课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应将手工文献检索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关心和感兴趣的检索课题,提供与科研人员进行文献调查相同的问题情境,深入揭示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与文献检索的联系与区别,手检与机检的联系与比较,文献检索与文献利用、撰写论文的有机联系,同时开展课堂与检索实践中的讨论。
2 信息来源设计
信息来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来源的种类和每种信息来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意义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而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对于应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教师应在信息来源设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检课中的事实、数据检索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检课的信息来源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检索课题选用不同的检索工具。例如历史系学生设计了《西安事变与张学良》这样一个检索课题,学生完成该课题必须首先确定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整个事件过程以及张学良的出身、年龄及生平经历等。教师可提示学生向本系教师请教或由学生自行进行文献调查,利用相关的检索工具甚至上网都可以查到结果。这说明图书馆的所有信息源都是文检课学生检索实践中的检索对象,它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式的检索工具,还可以是报刊等一次文献或网络信息资源。同时,在图书馆这个大环境下,其学习过程还可受到教师和其它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它打破了传统的“授课——实习”的文检课教学和实习模式,也打破了传统的提供单一或固定的检索实习工具完成检索课题的实习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从图书馆这个大信息源背景培养出的人具有极强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善于根据各自的个性、知识基础和兴趣特长来确定主攻方向,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行探究对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 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式学习又可称为抛锚式教学方法,即根据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事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学生在应用“引导—探究学习法”进行文献检索的实习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其感兴趣的检索课题,并共同定制一个个专业性较强同时又抛得动的“锚”,然后教师在授课中逐步揭示出可供学生查询的各种馆藏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书目、索引以及中外文检索性文摘刊物,供学生制定明确的检索行动计划。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应保持有效的联系,根据检索结果不断修正检索策略,完成课题检索。教师可根据每个课题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提示,特别是检索策略的制定。如要提高查全率可以采用发散性思维,利用上位词和使用逻辑或来增加限定词,包括同义词、近义词等,或使用截词方式进行扩检;要提高查准率可采用收敛性思维,利用下位词组配和使用逻辑和非等方法进行缩检;还可采用反向思维从反面资料中查询相关资料。在文检课的检索实践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自拟课题,并自主进行完整的课题检索,撰写出质量较高、格式规范的检索报告和学术论文,从而使学生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这样的“自主学习设计”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提高学生获取、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 协作学习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它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均有重要作用。协作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会话过程,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协作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每个调研小组的学生成员之间,前者起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后者起到思维碰撞、优势互补的作用。教师在文检课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组织开展讨论或交流等形式的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一起设计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检索课题,深入揭示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与文献检索的联系与区别,手检与机检的联系与比较,文献检索与文献利用,撰写论文的有机联系,同时开展课堂和检索实践的讨论,鼓励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课题调研,随着课题的深入逐步制定出详细的检索计划。首先分析确定检索课题所属的类,并根据课题发展的情况确定检索的时间范围,注意使用多种检索方法和中外文专业性检索工具的结合,有意识地获得该课题的最新进展报告,确定主要检索途径,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方案,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协作完成,包括课题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会话。这种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思维及表达能力非常有效。另外,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文检课的重要场所之一,它非常适合学生自由探索和协作学习。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都是文检课学生检索实践中的检索对象,它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式的检索工具,还可以是报刊等一次文献或网络信息资源。
文检课教学设计在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也对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必须经过精心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来纠正错误。同时要对原有的设计题目进行不断地更新、补充和完善,既有涉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有综合性知识,以利于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学生的文检课效果评价上,如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中承担的份额以及是否达到文检课教学任务的要求等方面给学生以正确、公允的评价,使学生始终处在宽松的学习和考试环境中,准确反映其文献检索与利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总结出一套受学生广泛欢迎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是文检课教师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的课题。
总之,在对文检课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上,除了文检课的教师和学生两个主导方面外,还要对实验员,所有读者服务部门的咨询人员都应在文检课的教学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以文检课为核心的图书馆教育职能真正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