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探析论文_芦苇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探析论文_芦苇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改造大幕的拉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迅猛,极大的提升了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是电网调度工作迈入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还可将原本部分变电站的监控人员并入到调度部门之中,促进电网监控职能的进一步增强,加强对电网设备运行信息与事故预警信息加强监控力度,进而促成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关键词:电网调度;一体化;运行管理

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意义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简化了传统电网管理的运行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网动态检测系统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电网进行经济有效的调控。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方式具有以下主要几个作用。

1、提高了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在“调控一体化、运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电网运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岗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调度人员、运维人员和监控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此外,根据监控所得的信息,调度、运维之间可实现无缝衔接,降低了停电等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电网的运行安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精简了电网调度控制的步骤,充分利用了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可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电网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上;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全程监控,可及时发现、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能调整电网调度方案,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水平。

2、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在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下,调控中心可通过各种监控设备实现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警告信息和事故信息的监控,准确分析设备故障,并利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对电网的远程操作,比如送电、调整无功电压、投退备自投、闭合开关、投退二次回路软压板和调整主变中心点等,可有效避免因设备运行状态不良而对供电质量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电网供电质量。

3、提高了电网管理技术水平。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中,对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控、调度和控制等功能。因此,在开展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创了电力技术,引进先进的电力设备,弥补了传统电网存在的不足,确保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各项指令的有效传达和执行,从而有效提高了电网管理技术水平。

二、电网调度监控现状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电网调度系统等级规划现状来看, 电网处在整个供电网络的末端, 因此电网电压的级别就相对较低、容量较小、范围较大、设备较为落后。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用电状况有所转好,然而从全国来看,和国家电网相较而言,电网系统依然处于低水平的状况之下。

1、设备陈旧,其中部分设备已经属于淘汰范围之内,然而受制于财政资金的限制,仍长期处在运行之中,要完成对电网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一部分设备进行更换,相应的工作量也十分巨大。

2、鉴于供电企业为独立核算企业,因此还必须要考虑到效益因素,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并不显著,因此也就时常得不到重视。

3、通常电网的覆盖范围较大,而负荷密度却较小,变电所较为分散,通信通道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显著。

4、电网调度自动化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在此方面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

三、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措施

1、技术措施

1.1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架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硬件上,必须要选择先进的、通用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稳定,维护方便,而且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可替代性。此外,调控一体化系统还需要考虑容量、功能、结构的可扩充性,保证在不修改任何软件的基础上,就能对终端和硬件配置进行扩充。在软件上,调控一体化系统必须要具有支撑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功能,软件结构必须要支持硬件升级和系统扩充。

1.2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调控一体化系统必须具备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功能,具体包括的环节有:采集模拟量和数字量,采集状态量,处理数据,监视视频等;调控一体化系统应该具备处理事件和告警的功能,能够自动定位、记录数据;控制功能也是调控一体化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主要是利用受控条件的开关达到分合控制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控制保护及重合闸远方投停。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将故障信息当作判断依据,明确故障区段,并针对故障区段和非故障区段,制定隔离、恢复供电的方案,调度员确认故障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如果发生多点故障,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同时判断和处理多个故障。调控一体化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如果具备在线监测的手段,那么系统在生成网络重构方案时,需要对配电设备的状况进行评估。此外,在人机界面上,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为监控人员及调度中心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具备遥控和人工位置的功能,能够明确报警的具体原因。再者,调控一体化系统能够操作挂牌,能够临时跳接线,而且还拥有对应的安全约束条件,拥有历史断面查询功能。

2、信息管理分层化。在各个地区的电网中开展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时,由于系统信息定义不统一、信息干扰等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信息数据混乱,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电网故障的位置,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应采取分层管理的方式,将电网中的各类信息分成不同的层次,建立监控信息模板,并制订科学的监控信息管理流程,从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为调度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实行信息分层管理后,能减少信息干扰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提升调控工作的效率。

3、监控管理合理化。相关管理人员应根据电压等级选择合理的监控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监控信息的准确度。具体而言,应确定调度和监控工作的范围,基于城市用电电压等级的差异,分别将各个电网的电压等级作为调度的分界点,监控范围的分界点等同于调度分界点;划分信息责任区,其范围应与监控范围相同,承担不同电压等级电网和变电站公用系统的监控业务。

4、管理人员集约化。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中,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人员的配置,兼并调度与监控等岗位,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此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水平,使其高效完成调控运行管理工作。

5、培养技术人才。不断引进并培养有关的技术人才力量,确保电网维护质量不断提升,为保障县级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以更加有利的技术保障。对此有关的县级电力企业可就采取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持续提升其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若条件允许还可派出相关的技术人员到一些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开展较好地区进行考察。此外,为提升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水平,县级电网企业也应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期储备工作,对于一些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员予以提拔。

结束语

随着县级电网的快速发展,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模也日趋庞大,功能日渐完备。随着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强,目前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集成了测量、控制、保护及指标考核等多方面的功能。另外,借助于调控一体化政策的实施,促进调度与集控中心所结合,通过对信息、设备与资源的共同分享,不但能够降低资金投入,另外还可极大的促进电网运行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符合县级电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海锋.分析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130-131.

[2]陈克阳.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9):237-239.

[3]周文江.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5(28):274-276.

论文作者:芦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探析论文_芦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