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规范放到重要位置——访经济学家丁宁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家论文,位置论文,丁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一个月来,股市问题引起经济学界如此激烈的争论,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十年发展史上并不多见。曾经担任过中国证监会四届上市审核委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从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讨论问题环境的培养实际上比争论本身更重要。社会舆论中批评的存在,是中国股市健康、规范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改革就会进入死胡同
丁宁宁说,对股市有不同的看法是十分正常的。不能说批评股市的人都是反对股市发展的。多数批评股市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股市能够规范发展的人。近来一些人谈起股市就提出批评的“资格”问题,让人十分费解。
丁宁宁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一个最大的进步是人们可以公开地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因此,改革开放20年后重新提出发言的资格问题,让人觉得很奇怪,特别是针对批评股市的人。能不能说,没有炒股的人就没有权力批评股市?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绝对没有这样的先例。任何人都可以对股市进行评论,不管是民众、官员、学者,还是股民,都有资格对股市发言。所以说,并不存在只有炒了股的人才“有资格”评价股市的事情。
改革开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正因为如此,改革本身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批评也是正常的。不可能所有出现的新事物都是合理的,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那么“温良恭俭让”。杜绝批评,股市就不可能得到规范,也不可能健康地发展,改革就会走入死胡同。丁宁宁说,要客观地看待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通过公开的批评、讨论,找出改进的办法来。中国股市还很年轻,要想健康地发展下去,一定不能杜绝批评。不管什么观点,都要让人讲话。
丁宁宁说,铁路涨价、石油涨价、住房改革,以及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都需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尤其是批评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代表不同利益的观点争论中,真理才会越辩越明白,才能制订出一个符合社会前进方向的规则来。
股市涨跌有自己的规律“保护”、“打压”作用都有限
丁宁宁不同意那种股市因某个人的言论而陷于危机的说法。任何国家的股票市场都有起有落,因此有所谓“股市有风险,入市当谨慎”的说法。当然,个别官员、个别经济学家、甚至个别股评家的某些话,或者一件意外的经济、政治事件,都可能导致股市的波动。但出现波动并不表明股市出现了危机。吴敬琏对基金黑幕的批评,有利于股市的规范,有利于探讨股市存在的问题。不能把这种批评看作洪水猛兽。中国股民并没有因为这种批评就不买股票了。
“从科学的角度讲,股市涨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能因政府‘托市’就一路牛市,也不可能因某人的一句话就一路熊市。这是个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谈起今年初股市的下挫,丁宁宁认为,美国经济加速下滑和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社会预期的变化,都对股市有很大影响。与国内前两年的托市政策也有很大关系。股市不是不可以作为国企解困的一种手段,但首先得有一个正常运作的证券市场,才可能起到这个作用。长期依靠“托市”,企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大偏离它的市场价值,这样的股市岂能只升不跌?
股市长期的涨落趋势不是一两个人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操纵的。当然,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某个人揭露了,或者说提醒了股民注意某个特殊的情况,可能对股市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充其量是个导火线。股市变化的能量,在情况被揭露以前已经积聚很久了。
“任何个人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扭转股市的乾坤。吴敬琏没有,其他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长期来看,政府也没有这种能力。我相信,年初以来的股市下挫,不是吴敬琏批评股市的结果,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站出来为股市辩护就回升。不能对市场后面多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估计太低。”
当前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投机色彩过重的问题
对于当前争论的焦点,比如是不是全民炒股、股市是不是像赌场、市盈率是不是偏高等问题,丁宁宁的看法是,不可否认,当前的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投机色彩过重的问题。
关于全民炒股,丁宁宁首先不赞同那种全民入市的主张。他认为,“全民”的范围有待限定。我们希望中国的股市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加,希望股民的队伍扩大。但由于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证券市场存在的那种经济学上所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恐怕很难要求“全民”都进入股票市场。目前中国登记的股民有5800万,再高一点,接近一个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人不愿意把钱投到股市上去。投资的方式有许多种,最保险的是买国债,或者存在银行里,不见得非得买股票。
丁宁宁说,炒股票的“炒”字值得商榷。所谓“炒股”,就是利用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借助于现代媒体的“煽情”效果,来获得某种投机性收入。这就牵涉到如何评价股市中投机者的作用问题。其实早在80年代,经济学界对此就已经形成了共识。谁都承认股市没有投机是不行的。就好比出口鳗鱼苗,鳗鱼苗太懒,不爱动,结果成活率很低;放一些泥鳅进去一折腾,就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但不能都变成泥鳅,那样也卖不出鳗鱼苗的价钱。股票市场也一样,没有投机者不行,全变成投机者也不行。
至于说中国股市是不是像赌场?取决于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股市的一些现象的确让人有这种联想。查一查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美国的、英国的等等,有哪个国家的股市用语像我们中国的股市用语一样,和赌场的用语如此一致?西方投资者中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分红回报的,另一种是投资预期的。如果所有的股民都对分红不感兴趣,都指望高价出售手中的股票来牟利,这个股市就是不正常的。股市本来应当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场所,如果入市根本与投资无关,那它与赌场有什么区别?
“我个人认为,这与我国股市投机气氛过重、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个别大户(庄家)违规操作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业绩好的股票不香,业绩差的股票不臭,有时反而业绩越差的股票越香,被追捧得越高。别说它的市盈率,价格也比绩优股票高得多。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
他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是偏高的。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也在不断变动之中。经济过了繁荣期时,市盈率较低;而当经济处于回升期时,市盈率较高。正常情况下,平均市盈率在十几倍到二、三十倍之间浮动,个别时期还会更高。但像中国股市这样平均市盈率一直维持在三十倍以上是不太正常的。
丁宁宁说,在争论中,有些人犯了一些违反经济学基本常识的错误。比如“谁说股市不创造财富”的说法。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股票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是个配置资源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场所。从总体上讲,它并不创造财富和价值。但不创造价值不等于说它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它分配社会资源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当股票市场具有投资价值,正确地引导了产业资本投向的时候,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增加财富的创造。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股市最多是个分配财富的机构;但对个别人,它可能为其提供“创造”财富的机会。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马克思、亚当·斯密、李嘉图、以至现代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这样解释的。不知为什么有些人忘了。
应该把规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证股市的健康成长
丁宁宁说,规范市场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政策导向、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严惩违规者等方面多做工作。规范是股市必要的,但不能用计划经济下那一套行政命令的办法,实际上也没有用。
规范股市的一些法规和政策,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丁宁宁举例,最近大家关注的只有现金分红才能配股的问题,在国外没有一个类似的规定,而是给投资者(股民)以选择权。我们的失误不仅在于过去没有规定现金分红,现在规定必须现金分红才能配股也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你的财务报表不是骗人的,那可以给投资者两个选择,或者选择现金分红,或者选择转增股份,在此基础上,拥有优先配股权。我们过去的错误在于不给股民这种机会,只要财务报表做得好,就不给股民选择权,硬要你接受送红股的分配办法,然后继续配股圈钱。教训是必须得给投资者以选择。如果早允许股民选择现金回报,那些弄虚作假的公司早露馅了。
他认为,要坚决打击庄家操纵等违规者。庄家操纵在任何国家里都是不允许的。在企业业绩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散布所谓内部信息,利用自己的实力,抬高股价,兴风作浪,都是被禁止的。丁宁宁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我们的庄家很多背后有地方政府、政府机构或大型国有企业的背景,而证监会目前是事业编制的政府机构。靠政府来管政府很难,特别是管那些和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庄家。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股市就不会变成一个规范的投资场所,其他新的金融工具或金融组织形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等,也不会像国外那样正常地运作。
问题是目前我们还缺少严惩违规者的法规。丁宁宁说,在国外,股市上的违规操作是按诈骗罪判刑事罪的,而我们判得太轻。因为规则不清楚。再加上一个稀缺人才保护之类的理由,就更不好办。所以在这方面需要制订一些严格的惩罚措施,比如行业终生楚入。如果诈骗的金额较大,可以考虑以刑事罪起诉。对于披露错误信息的,制造假报告的律师、会计师必须让他们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我们不能制定明确的法规并严格执行,那么即使有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也很难会有像国外的那样忠于职守的中介机构。
丁宁宁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已经不小了,目前应该把规范放在重要位置。我们现在的口号应当是“在规范中求发展”。几年以前,我们是“发展中求规范”。这是因为我们的股市已经发展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事情还得重新认识。比如二板市场。丁宁宁说,美国的二板市场就是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而我们连交易商协会都没有,场外交易是禁止的,设立二板市场就很难。以为搞了二板就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我以为是一厢情愿。一说搞硅谷,中国出现了70多个硅谷,现在没有一个成气候。因此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中国具备不具备搞二板市场的条件?交易商的自律能力和信誉到那种程度了吗?如果还是由官方来搞,那与一板市场有什么区别?
“我并不反对搞二板市场,只是我觉得,我们首先需要规范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上如果充满了垃圾股,没有真正成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证券投资场所,二板市场的设立就值得仔细斟酌。”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慧莲。)